拜谒临汾古帝尧陵

大风云飞

<h3>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伊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因定都平阳(现临汾陶寺遗址 )创立最早中国,被誉为“国祖”。</h3> <h3>  尧陵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距市区35公里。墓高50米,周长300余米,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布局紧凑,木雕精细。陵周石山悬崖,陵墓由黄土堆积而成,古柏葱郁覆盖,清流环绕而过,景色秀丽壮观。1984年中国考古研究院专家考证,陵丘属人为形成,再根据尧陵附近发现陶片推测,4000余年前人类曾在此活动居住。这与当地传说,葬尧时人们掬土成山成陵相吻合。</h3> <h3>  国祖圣殿是尧帝陵景区祭祀区的标志性建筑。主体坐北朝南,采用框剪结构,为仿汉高台组群建筑形式。进深67米,面宽96米,为六层楼高,高53米。总建筑面积19360平方米。</h3> <h3>  远眺大殿分为六层。展陈为一层到四层,五层为5D影院,六层为观景台。其中,第四层是整个建筑的核心,即祭拜主殿,层高达 20 米,有台阶从地面直通第四层,用于祭拜文明始祖帝尧。</h3> <h3>  国祖殿一层中厅为家祭区、宗祖柱;左厅为姓氏起源展厅,右厅为根在尧都展厅。</h3> <h3>王氏家谱</h3> <h3>天下第一鼓是尧舜执政设的敢谏鼓,任何人可以击鼓告任何事。</h3> <h3>观象台</h3> <h3>尧王访贤</h3> <h3>帝尧金身塑像</h3> <h3>龙柱</h3> <h3>  现存的尧陵和祠宇规模虽不甚宏大,但布局严谨,环境甚佳。人们谒陵时从涝河岸边的山门进入,陵和祠宇面临河岸高崖。门为上下两层,上为乐楼(有如戏楼),演乐之用。进门后为一宽阔的广场,广场正中有木牌楼一座,牌楼为单间二柱门楼,楼顶为歇山式简瓦顶,檐下斗拱五挑,出檐深远,甚是雄伟壮观。过牌楼为祭祀之大殿献殿,两旁有配楼各一座。大殿外檐檩枋雕饰彩绘甚是精美。陵祠建筑依山布置,逐步上升。过大殿循石阶上登,为祠宇之后殿初始殿,后殿面宽三间,正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古帝尧陵”题字。在陵碑的两旁和附近还有许多金、元、明、清的碑刻十余通,记述了帝尧功绩以及陵祠沿革、官明祭祀的情况,有一块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的碑,碑上刻写了尧陵全部建筑的情况,十分珍贵。除了大殿、寝殿之外还有神庖、神库、斋室、廊庑、土地祠、守陵人的居室等建筑。在后殿寝殿前的平台上,有古柏一株,苍劲旋结,已有数百年历史,传为金元之物。</h3><h3>  过尧陵,尧陵寝殿在广场之后,有高约五十之陵丘土冢,传为帝尧之陵墓。相传尧帝死时,百姓如丧考妣,前来送葬者人山人海,陵冢为臣民们裹土堆成。</h3> <h3>赤龙壁</h3> <h3>走过神道,过唐尧桥,来到陵墓主体前。</h3> <h3>清乾隆五十年间所建木构牌坊,南书“平章百姓”,北题“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为县令李早荣墨宝</h3> <h3>上碑亭,上书“古帝尧陵”四个大字的石碑映入眼帘,此碑是大明万历十二年秋八月由钦差兵巡河东副使关西栗所题。</h3> <h3>尧陵冢高50米,周长300余米。</h3> <h3>  帝尧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杰出,首倡禅让,制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文明的进程,创造了万世仰慕的尧天舜日的时代;划定九州,推行教育,设立官制,缔造了古中国。因而尧位列上古五帝,被后世尊为“文明始祖”,誉为“国祖”。历朝历代对帝尧的景仰屡代不废,到尧都平阳拜谒帝尧者更是络绎不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