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彩调之二:各县彩调略述

吴源智

<h1><b>  1984年2月,柳江县和柳城县划归柳州市管辖;2002年12月,融安县、融水县、三江县和鹿寨县划归柳州市管辖。至此,柳州市新的大家庭组建完毕。</b></h1><h3><b><br></b></h3><h3> 我们知道,柳州所属各县的彩调,几乎与柳州市区是同步出现和发展的。彩调在市区和所属各县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交集。我们将在市属各县了解到的彩调发展情况,编撰成集,其中的密切关系即可见一斑。</h3><h3></h3> <h1><b>鹿寨县彩调略述</b></h1><h3> 鹿寨彩调活动历史悠久,相传清嘉庆年间,鹿寨黄石有一石匠师傅到该村凿石度日,传授采茶。清道光年间,又有莫姓家族请外地采茶戏班连唱三日,并留下“江师傅”传授调子之说。</h3><h3> 据《鹿寨县志》及《鹿寨彩调流年大事记》记载:1913年,象县师傅许老四在四排乡石庙村收徒教习彩调,学员有:韦家达、卢得寿、卢玉金、韦善伟、韦世业等十多人。1925年,象州县桐木人梁天吉到四排乡石庙村教彩调,学员有;韦善教、卢得元、韦善忠、韦世钧、韦世动等十多人。1926年,象州县桐木皮村王大金到马村教彩调,学员有韦庆友等十多人。同年4月12日,永福艺人郭美廷领班在甘王庙会戏台连演彩调三年之久,人员有:林滚子、王六一、黄妹、寡婆子、林老六、福德、谢子成、莫景光、浓水桶、赵棚扇、唐土生、廖班生、廖运仕等十多人。1927年,永福艺人莫景光、袁小溪组建当地第一个调子班“宾乐园”;韦来卿、黄妹、黄六一也组织了“同乐园”调子班。1931年,永福罗锦艺人潘师傅到四排乡平地村任教半年,学员有:梁匀衡、梁顺操、梁云燕、梁朝燕、蔡盛安、梁高燕、周水德等十多人,排练了《赶子牧羊》等剧,连演两、三年。黄六一到马坳村教彩调,艺徒有:莫尚志、韦学渊等二十多人。寨沙头社村65岁老艺人韦作生到石庙村教彩调,学员有:韦振香、韦善教、文瑞凡等十多人。永福艺人廖运仕到寨头村教彩调,学员有:老简、韦庆修、覃贵、莫七、刘守尥、刘守有、王亚凡、刘家信、刘家廷等十多人。永福艺人唐良举到甘洲任教,学员有:王少衡、廖承记、王天萱、韦庆修、覃六电、王绍德、廖贤才、廖贤芳、王宦养等十多人。1932年,头社村老艺人到水连教彩调,学员有:张有尥、张有意等十多人。1933年,黄六一到寨头村教彩调,学员有:覃贵、刘冬成、刘亚有、甘科生、刘宝郎等十多人。廖运仕到二平教彩调,学员有:朱亚有、温亚速、朱尚义、朱尚尥、年大仕、曾土生、李四七、朱贤万、朱贤祥、于妹仔、廖萱刚、廖双萱等十多人。永福艺人张梦之到雒容浦口村教彩调,学员有:胡大水、胡承江、胡承会、胡承后、潘东保等十三人。1933年,黄六一到寨头村教彩调,学员有:覃贵、刘冬成、刘亚有、甘科生、刘宝郎等十多人。廖运仕到二平教彩调,学员有:朱亚有、温亚速、朱尚义、朱尚尥、年大仕、曾土生、李四七、朱贤万、朱贤祥、于妹仔、廖萱刚、廖双萱等十多人。永福艺人张梦之到雒容浦口村教彩调,学员有:胡大水、胡承江、胡承会、胡承后、潘东保等十三人。1935年,梁金之在马村教彩调,学员有:韦庆友、韦庆章、韦庆田、韦庆吉、梁振文、韦增秀、梁光瑶等十多人。1936年,艺人谢子成到脚板洲任教,学员有:李旺九、李旺仁、谢养、潘东保、胡太友、胡太连、胡大水、胡小水、廖神保等十多人。1937年,廖运仕到大部村教彩调,学员有:覃玉隆等十多人。1939年,鹿寨二平人到雒容大容村教彩调学员有十六人。胡大水到平龙村教彩调,学员有:毛桂能、毛桂亮、毛桂谋、覃玉华等十三人。1940年,胡大水到闷村教彩调,学员有;阚康等十三人。朱亚有到雒容平村教彩调,学员有十五人。1941年,朱亚有到中庆村教彩调,学员有十六人。1942年,朱亚有到江口区龙头村教彩调,学员有十七人。1943年,朱亚有到黄班教彩调,学员有十三人。1945年,朱亚有到崇顶教彩调,学员有十四人。1946年,黄建贵在岑头教彩调,学员有廖延发等十六人。1947年,高街人陈九到三里教彩调。龙坡人陆家记到大部村教彩调,学员有:覃汉忠、石燕京等十人。1948年,荔浦县料潭村57岁老艺人刘少奎到四排乡平地村教彩调两年,学员有梁诚、梁华荣、田树业、梁萱燕、梁树荣、田树蓁、田宏经、田树源、李宏力、温贤麟、梁紫燕、梁祥燕、梁腾燕、梁似燕、李宏芳、梁顺海等十七人。排练了《玉隆封官》、《双打酒店》等五十多剧目。黄建贵在马珩村教彩调,学员有:潘彩荣、潘彩刚、陆干成、韦相成、韦君成等十多人。黄建贵在马珩村教彩调,学员有:潘彩荣、潘彩刚、陆干成、韦相成、韦君成等十多人。1949年,朱亚有在二兴教彩调,学员有十六人。黄建贵领班在窑灰演出半个月,学员有:王亚凡、王九、莫尚志、覃贵、梁诚等十多人。平地村“平娱社”由刘少奎师傅领班(徒弟班)先后到木料、头排、枫村、拿歪、九敢、石庙、中平、新村等地连演两个多月。</h3><h3> 鹿寨县彩调历史悠久,师徒关系一脉相承。他们身怀艺技、不甘无所作为,于是设馆授徒,带班演出,传承了彩调事业的发展。</h3><h3> 解放初期,又有梁诚、韦金声等一批优秀彩调艺人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开馆、办班,传授彩调艺技,使鹿寨彩调艺术达到辉煌的项峰。如寨头村老艺人刘家廷为该村培养了三代彩调艺术人材,第一代刘邦仁、刘家信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在角圹、茉莉、极江一带为师传艺,第二代、第三代也能独立教戏,有的成为自治区、柳州市及本县的文艺骨干。独羊村彩调老艺人覃电忠、覃谟忠、覃汉忠,自小跟黄坭王师傅学艺,他们在当地组织彩调剧团,也培养了三代彩调艺术人材,此外,三老艺人还分别到鹅颈、头社、达梯、黄石、大路、石路等地传艺,在当地被誉为“彩调三雄”,颇享盛名。</h3><h3><br></h3><h3>鹿寨县演出彩调剧《桃花渡口》剧照(一)</h3> <h3>鹿寨县演出彩调剧《桃花渡口》剧照(二)</h3> <h3>鹿寨县演出彩调剧《车遇》剧照</h3> <h3>鹿寨县演出新编彩调剧《子规声声》剧照</h3><h3>编剧黎耘,作曲导演梁志明</h3><h3>获柳州地区剧展特别奖。</h3> <h3>鹿寨县演出彩调剧《妈妈》剧照</h3> <h3>鹿寨县彩调剧照由吴泯泯供稿</h3><h1><b><br></b></h1><h3><b><br></b></h3><h1><b>柳城县彩调略述</b></h1><h3> 柳城县是我市最早传入彩调、最流行彩调的县份之一,据《彩调剧词》记载: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柳城县三界庙戏楼落成,特邀桂林金凤调子班前来“踩台”。光绪二十年(1894年),柳城县六塘乡三界村沈小瑞、覃六一、覃明安等组建调子班。另据《柳城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桂林彩调艺人黄脚鸡到三界传艺。民国十八年(1929年)名艺人梁美武、周仁容、熊老潘等人在三界组成鸳鸯班,演出于当地及柳城、宜山、忻城、罗城各乡镇。</h3><h3> 民国十九年(1930年)柳城大埔靖西村组建“众乐堂”调子班,后易名为“八仙班”,直至1945年因战乱而散班。另据“八仙班”彩调老艺人何长佑《柳城县大埔镇靖西彩调》手稿记载:“八仙班”成立时间更早,我们按何氏家族排班来计算,1946年排到“庆”字辈,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当年的主要师傅便是彩调的著名艺人何庆挑、何奎尧。主要成员有何庆尧、何庆田、黎福祥、黎茂芬、蒋建祥、何庆卓、何长康、何长桂、何长旗、何长印、何长赞、何世芳、黎汉生等,此外,龙庆的蒋海燕师傅也常到靖西加盟演出。当时的演出活动很频繁,主要是在祠堂演出,人多时则在沙坪演出,平时则把三个谷桶倒过来当做舞台,凡重大节日都有彩调演出活动,过年时从初二演到十五,"八仙班"先后到过梁木、上龙、杨梅、网山、洛崖等地演出。何氏世系辈次共传十八代:景、云、良、守、训、志、秉、可、胥、先、超、荣、凤、庆、长、发、其、祥。由此可见,彩调活动在该县的悠久历史。</h3><h3> 解放初期,(1953—1956年间)柳城县共举办了4次彩调民间艺人座谈会,先后邀请当时的著名民间艺人梁美武、曾老五、蒋海燕、何奎尧、严树基等艺人参加,搜集唱腔85首、剧目72个。同期举办了4期彩调骨干演员训练班,传授唱腔、演技,排练小型调子戏,为彩调艺术培养了大批骨干,为区、市、县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材。</h3> <h3>柳城:彩调现代戏《新风赞》</h3> <h3>柳城:彩调现代戏《占领阵地》</h3> <h3>柳城:彩调现代戏《心中有数》</h3> <h3>柳城:彩调剧《蚂拐王》</h3> <h3>柳城:彩调现代戏《岭上风流》</h3> <h3>柳城:彩调现代戏《山间情话》</h3> <h3>柳城:彩调现代戏《该帮还得帮》</h3> <h3>柳城县彩调传承基地少儿彩调班</h3> <h3>柳城剧照由柳城县文化馆、黄曼林、谢燕春提供</h3><h1><b><br></b></h1><h1><b><br></b></h1><h1><b>柳江县彩调略述</b></h1><h3> 据《柳江县志》记载:清末至民国,县内一些街、村、屯常常自发组织业余桂剧或彩调团,在春节、庙会期、中秋或假目自行等措经费演出。剧目一般是《蠢子卖纱》、《石崇谋妻》、《店房换妻》、《云南追夫》等。另据该县健在彩调老艺人卢等乐、熊世斌、朱祥春等人口述:对该县彩调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柳州彩调名艺人黄振清(鹿寨艺人张荣甫之徒):成团乡大发村最早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聘请柳州黄村著名彩调艺人黄振清(艺名黄疯子)到该村演出并传艺授徒,学员有李福林、卢等乐等人,同年成立大发剧团,并在当地成团、进德、洛满、百朋、里雍演出调子戏,剧目有《下南京》、《海老三卖罗裙》等。次年,黄振清又到进德乡沙子村传艺授徒,同时成立沙子剧团,从此彩调在全县扎下了根。</h3><h3> 解放前夕,全县各地纷纷建立彩调剧团,较为著名的有百朋乡彩调艺人覃师傅(名字不详)创立的毓秀剧团、里雍乡周锡芬创立的白沙剧团、洛满乡冯老八创立的洛满剧团等。</h3><h3> 新中国成立后,彩调活动遍及各乡镇村屯,其中以沙子村、大发村、洛满街的业余剧团最为活跃,并培养出一批彩调艺人和骨干(其中有3人上调自治区彩调剧团)。</h3><h3><br></h3><h3>下图为1983年演出的彩调现代戏《打锣路上》</h3> <h3>柳江:1983年演出的彩调现代戏《三过磅》</h3> <h3>柳江:1983年演出的彩调现代戏《千里姻缘》</h3> <h3>柳江:1983年演出的彩调现代戏《赶圩》</h3> <h3>柳江:1982年演出的彩调古装戏《巧媳妇》</h3> <h3>柳江:1983年演出的彩调现代戏《存款》</h3> <h3>柳江:1983年演出的彩调现代戏《半路定亲》</h3> <h3>柳江:1960年演出的彩调《刘三姐新编.闹堂》</h3> <h3>柳江:1960年演出的彩调《刘三姐新编.骂媒》</h3> <h3>柳江:彩调剧《李双双》</h3> <h3>柳江县业余彩调团队的演出活动</h3> <h3>柳江县业余彩调团队的演出活动</h3> <h3>柳江剧照由柳江区文体新广局提供</h3><h1><b><br></b></h1><h1><b>三江县彩调略述</b></h1><h3> 三江传入彩调较早、活动较为普及。</h3><h3> 据《广西地方戏曲资料汇编》第40页记载:清宣统三年(1910年),古宜镇侯姓师傅就把彩调活动传入林溪街,并在林溪成立了全县最早的调子班。民国17年(1928年),临桂县李大树进三江传艺。</h3><h3> 建国前,不少六甲村寨各自成立彩茶调子班。另据《八桂侗乡风物》第237页记载:彩调,属汉族的一种地方戏曲,清宣统三年(1910年)传入三江林溪街,成立彩调班。民国17年(1928年)临桂县彩调名艺人李大树到三江各地传艺,在他的培养下,全县有业余彩调班74个,演出的剧目有《王三打鸟》、《龙女与汉鹏》、《三看亲》、《跑菜园》、《兰三妹》等。由此可见,彩调活动当时在三江县己非常普遍,当时全县的业余彩调班就达74个之多。</h3><h3> 解放初期,当时林溪彩调艺人吴有德、陆瑞权及三江县城郑焕较为著名。三江县林溪街文化站站长杨平意口述:其父杨林彰(己故彩调艺人)十六岁时即跟八江乡江头村一个50多岁的孙氏师傅学艺,也跟李大树学艺,是最早的林溪街调子班成员之一。而对该县彩调影响最大的则是李大树,他的学员有:覃志福、杨林彰、吴麻春等,之后覃志福、吴麻春又教会了吴有德、郑唤、杨文贤、陆瑞权、杨通文、曹积引等当地彩调艺人。</h3><h3><br></h3><h3>下图为2017年演出的传统彩调剧《算命休妻》</h3> <h3>三江县演出彩调剧《四门摘花》</h3><h3>覃松良供稿</h3> <h3>三江县演出彩调剧《四门摘花》</h3><h3>覃松良供稿</h3> <h3>2017年演出彩调传统戏《钱秀才错占凤凰寿》庵堂许愿</h3> <h3>三江县彩调剧《宝兑宝》片段:审判</h3><h3>三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供稿</h3> <h3>2016年8岁儿童演出传统彩调剧《宝兑宝》</h3> <h3>三江县传统彩调剧《白蛇下山》中的小青</h3><h3>三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供稿</h3> <h1><b>融安县彩调略述</b></h1><h3> 融安是我市最早传入彩调的县份。据该县《文化志》记载:相传,彩调传入该县距今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融县志》记载: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即有采茶传入。</h3><h3> 民国四年(1915年),长安镇有个叫覃正明的调子师傅,在桂林学会了调子戏,回来后与余四(大州人)、李五六(大巷人)和陈松山等人组成戏班,演于郊区和附近农村一带及三江县的梅林,融水县的和睦等地。民国七年(1918年),由桂林调子师傅蒋文明培养的马方荣师傅,定居长安传艺,与本地一帮耍友组成调子班,活动于长安郊区柳树山、自来庙一带,又到板江、雅仕等地演出。后因马师傅在柳树山演出时遭长安警察误捕入狱,释放后马师傅一怒之下改行,至此,长安调子戏暂停。民国十年(1921年),在潭头乡的凤庄,从外地来一乞丐黄某(名不详),在破庙中拉琴唱调,庄上青年好奇投师学艺,黄走后由沈守虎传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从融县山麻村来一师傅韦明佳,到凤庄办“喜乐堂”调子班,韦师傅去世后,由张纪良等人传承流传至今。民国十八年(1939年),有从鹿寨迁入沙子乡桐木村的韦记凡师傅,组班传艺,活动于该地各村、屯和柳城、鹿寨等地,后与三皇乡梁世禄师傅合作组班。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板揽乡的门楼村,有从义宁来的调子班班主李永军、杜维高教戏,里鸟村的周荣祥向该班学艺,该班走后,由余德明师傅主教,并在当地成立“群乐班”,活动于兴旺一带,余师傅死后由周荣祥、赖竟发、韩鲜玉等人继承其业。 </h3><h3> 1949年11月21日长安镇解放,长安街的江宋玉到板江投师学艺,回来后与马方荣组建“长安班”,得到了镇政府和县文化馆的重视,在历次运动中,积极配合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和演出活动。后“长安班”由县文化馆直接领导,1952年吸收了杨爱民、傅锦华、陈圣培、吴惠民、骆锦秀、杨德明、陆紫凡、陈金发等青年参加,为区、市、县培养了一大批彩调艺术骨干,为繁荣广西彩调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h3><h3><br></h3><h3>融安县文化馆演出《野渡》剧照</h3><h3>邹怡饰外来妹,覃靖饰古水保</h3><h3>曾伟明饰滚江龙</h3> <h3>融安县文化馆演出《野渡》剧照</h3><h3>邹怡饰外来妹,覃靖饰古水保</h3><h3>曾伟明饰滚江龙</h3> <h3>融安剧照由融安县文化馆提供</h3><h1><b><br></b></h1><h1><b>融水县彩调略述</b><br></h1><h3> 据民国《融水县志》第47页记载:“清宣统三年(1910年)间,城市有音乐会间有戏园乡村有秧歌间有采茶自县城以上沿河夏月为竞渡”。另据文化馆健在彩调老艺人秦仁提供资料:对该县彩调影响最大的是和睦镇山麻村的何师傅、张师傅。清宣统三年(1910年)和睦镇山麻村一姓张、一姓何的彩调师傅从桂林学艺归来成立了山麻彩调队,经常到柳城的大埔、龙头,罗城县的小长安等乡村以及融水县各乡演出,当时山麻村著名的彩调艺人有钟木兰、张少云、张世清、何玉仙、何焕章、韦业芳、韦菊仙等。1930年间,广东人吴宝珠将彩调带到大年乡。1940年彩调剧《核桃》(当地人俗称“花灯戏”)传入安太乡尧良村岑被屯。1943年4月24日伏波宫举办花炮节,和睦街居民覃西益与罗城东门玩友在三楚会馆演唱调子戏《娘送女》。1944年正月初九至十二日,蓉山寺附近村屯北芦、油榨、山背及何家、滑桥这些村欢度年节,请罗城县调子班连唱三天三夜。</h3><h3> 解放初期,和睦镇、汪洞乡廖合村、融水镇、三防镇荣洞村寨朋屯等地纷纷成立了彩调队,大年乡良寨村的艺人刘朝荣从湖南将剧目引进大年乡,从此,彩调剧遂在苗山山区各乡镇传播开来。随着彩调剧《刘三姐》在广西盛行,融水县彩调剧得到了空前普及,彩调发展到了鼎盛时期。</h3><h3>(待换融水剧照)</h3> <h1><b><br></b></h1><h1><b><br></b></h1><h1><b>柳州市艺术剧院最近演出的彩调剧目</b></h1><h3>大型彩调现代戏《空村》(2815年)</h3><h3>获广西第九届剧展桂花奖</h3> <h3>大型彩<span style="font-size: 17px;">调现代戏《梦圆荷花谷》(2018年)</span></h3><h3>该剧获2018年广西第十届剧展桂花铜奖、桂花剧本奖和桂花表演奖。</h3> <h3>大型彩调风情剧《柳州姑娘》</h3><h3>2018年12月演出<br></h3><h3>此剧为文化部2018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评审扶持的66个戏曲剧本之一</h3> <p class="ql-block">退休彩调剧演员辅导柳州北站路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柳州鱼峰山业余彩调队演出</p> <p class="ql-block">柳州市艺术剧院“东门戏台”演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