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练习太极拳中的若干关系/管兢

兢业太极

<p class="ql-block"> 一、正确处理传统拳与规定拳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传统拳是规定拳之母、根、本,规定拳是在传统拳基础上组编的,规定拳脱离传统拳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规定拳是为推广普及、竞赛打分而组编的,追求“高、新、美”,突出外形,体操化、舞蹈化成分浓厚,表演性、观赏性强,而武术技击的内涵、内劲不足。在规定拳中,简化拳利于推广普及,竞赛拳利用比赛拿奖,在社会上练的人数较多,主要表现为重套路、轻推手和散手应用,比较大众化。在传统拳中,由于内功要求比较高,学习和练习难度较大,一般以各门派中传承为主,练习者相对较少,但传统拳是中国武术之根本,武术精华多存在于传统拳中。而且传统太极拳是一个体系,包括基本功、套路、推手、散手、点穴手法及器械等。太极拳专业性传承组织,追求的是武术技击的内涵、内劲,传统拳是主练项目,规定拳是兼练项目。</p> <p class="ql-block">  二、正确处理技击拳与健身拳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拳种,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按照技击要求组编的,技击是第一功能,健身是第二功能,技击是本质的,健身是派生的,健身是以技击为载体的。有些人认为我练拳是为健身,不是为技击,像练“操”“舞”一样肢体比划比划就行了,没有过高要求。可以这样想,也可以这样练,这都是个人的喜好和选择,但说真话这样练太极拳其健身作用会大打折扣。因为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从技击中来的,脱离技击的拳不是太极拳,不能按技击要求去练习动作肯定不规范、不到位,或是残缺的,只练外,不练内,达不到内外俱练,形不成意、气、形的有机结合,健身效果会降低。所以,以健身为借口否定或回避太极拳技击,实际上不是不懂,就是自欺欺人。</p> <p class="ql-block">  三、正确处理太极拳与老年拳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面对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国家把太极拳作为老年人健身的主要手段或工具,太极拳套路的特点也适合老年人健身,许多老年人喜欢太极拳,积极加入太极拳习练队伍,充分说明太极拳功能强大而丰富,也说明太极拳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具有两面性,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从太极拳普及上讲,老年人练习太极拳,使太极拳练习人数大幅增加,使太极拳在社会中得到广泛普及,在促进老年人健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从武术发展上讲,老年人练拳多数为健身,往往偏离武术技击本质,“操”“舞“的倾向严重,使太极拳质量或品质降低,不利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这是消极的一面。太极拳专业性传承组织,要辩证地处理这些问题,把握住他们的“度”,既欢迎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又反对太极拳老年化,甚至把太极拳变成老年拳。既欢迎人们以太极拳健身,又反对脱离武术本质,使太极拳体操化、舞蹈化。在人员结构上,主张老、中、青、少相结合,更欢迎青少年练习太极拳,防止太极拳专业性传承组织褪变为老年组织或一般健身组织,避免把太极拳褪变为老年拳。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大中国武术,弘扬太极拳国粹,关健在于青少年,“少年强中国强”。太极拳为中国社会老龄化服务是阶段性的、应对性的措施,中国武术的发扬光大和太极拳的传承发展是长期性、本质性的,是世世代代,是千秋万代。因此,要正确处理阶段性与长期性、应对性与本质性的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