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火车站的历史沿革

春风

<h3> </h3><h1><b> (编辑:春 风)</b></h1> <h1><b>张家口车站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高新区,是我国最早一条北京至张家口“京张铁路”的终点站,现在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b><br></h1><h1><br></h1><h3></h3><h1><b>“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已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 它是由有“铁路之父”称号的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施工。于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1912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曾到京张铁路视察,並在张家口火车站留影。</b></h1><h3><b><br></b></h3><h1><b>这条铁路起始北京丰台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的沙城、宣化至张家口,全长约201.2公里。</b><b>100多年前,当第一列蒸汽机车蹒跚着翻山越岭从北京奔向张家口时,铁路、火车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神奇、稀罕的东西。</b></h1><h1><b><br></b></h1><h1><b></b><b>当时的京张铁路在现张家口南站东侧2公里处设置有宁远火车站,出宁远站后铁路直接北上到达张家口站终止。</b><b>1914年后,从张家口站继续向西修建张绥铁路(张家口至归绥)。线路由张家口站引出后跨过清水河向西南方,在今张家口南站西侧4.5公里处经过。</b></h1><h3><b><br></b></h3><h1><b>在张家口有一个地名叫“南口”,其实还有相对应的“北口”,它们是指张家口火车站南北两个出口。1957年京包铁路改造前,没有张家口南站,火车要经过市内。现在的胜利北路、太平桥、沙河路后街、工人俱乐部后面,都是铁道,东安大街那个园丰园饺子馆处就是铁路的入口,这就是“火车站北口”。</b></h1><h3><b><br></b></h3><h1><b>自从在市区南面建立了张家口南站以后,与处于北面的张家口站,就形成南北对应,人们便在口头上把它叫成“张家口北站”。</b></h1> <h1><b><font color="#b04fbb">京张铁路建成后,1912年孙中山先生沿线进行视察,並在张家口火车站留影。</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当年最早的张家口火车站情景</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最珍贵的是老站舍西面墙上的五个大字“张家口车站”,是詹天佑当年的亲笔题字。</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这是摄于1955年时张家口站北面火车出站道口,俗称“北口”。</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的老张家口车站</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图片显示了原来张家口车站的站牌和老式搬道岔设备</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的蒸汽机车和列车</font></b></h1> <h1><b>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张家口南站到张家口站间的铁路线路,由于穿越市中心多处居民区、学校、并与城市主干道交叉形成道口,它所带来的交通拥堵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建设的瓶颈。基于此,从2014年7月1日起,经历105年岁月沧桑的张家口站退出历史舞台,这座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口飞跃发展的老火车站,挥手告别熙熙攘攘的客流。</b></h1> <h1><b><font color="#b04fbb">停止客运业务后的老张家口火车站</font></b></h1> <h3></h3><h1><b><br></b></h1><h1><b>在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时并没有设置张家口南站。</b><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家口站逐渐满足不了张家口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张家口站占地面积有限,地理位置制约,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不现实。另外,为了使北京去往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方向的列车节省时间,避免绕行张家口站长度约为20公里的大弯道,在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对张家口段铁路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弯取直改造。</b></h1><h3><b><br></b></h3><h1><b>这一改造开始于1956年,在原有京包铁路宁远站附近开始,新修一条直接向西的连接线,直接跨越清水河在今许家庄村北侧接入原有铁路,使该段铁路路程缩短近14公里。由于改造,拆除了原来的宁远站,并在新建的连接线中段新修建一座火车站,命名为张家口南站。1957年建成的张家口南站,候车室面积为900平方米,到发线路共9条。</b></h1><h3><b><br></b></h3><h1><b>1983年,在张家口南站东侧,裁弯取直工程起始点附近,玉宝墩村境内新建成一座占地面积为400亩的铁路货场,称为张家口南站货场。</b></h1> <h1><b><font color="#808080">宁远站老站房建于1919年。1956年,因修建张家口南站,此段线路被废,站房仍保留到2008年,因修公路被拆。</font></b></h1> <h1><b><br></b></h1><h1><b>1994年,由于客运量的不断增长,张家口南站原有候车室不能满足运能需要,逐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前后历时近两年。1996年,在原站址东侧大约百米处建成5000多平方米的新候车大楼,并在车站北侧整修了站前广场。</b></h1> <h1></h1><h1><b>根据新建京张高铁建设工程要求,张家口南站客货运业务从2017年11月12日开始暂时由沙岭子西站承担,启动车站综合改造项目。</b></h1> <h1><b><font color="#b04fbb">沙岭子西站接发客运列车情景</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改建施工中的张家口南站(2019年)</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2019年1月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出《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太子城等站命名和沙岭子西站更名的通知》,通知中把原“张家口南站”命名为“张家口站”,“沙岭子西站”更名为“张家口南站”。新的更名通知于3月2日起执行。</font></b><br></h1> <h1><b><font color="#010101">新张家口站位于张家口南站旧址,它将是京张高铁、张呼高铁、张大高铁的汇合点。京包铁路仍保持原来线路,这就形成了高铁、普铁共同使用一个车站。</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新的张家口车站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其中,南北站房、高架候车厅规模约为3.5万平方米。工程建设项目还包括地铁、市政配套等城市交通枢纽配套工程。</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1><b><font color="#010101">新车站站房的设计秉承了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以“雪国境门”为设计理念,将“大境门”的拱门与自然地貌的弧形元素加以抽象,同时融入百年京张“人”字形铁路形象,预示在即将到来的冬奥会迎接世界八方来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新建的张家口站工程效果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新建的张家口站工程效果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新建的张家口站工程效果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新张家口站高架候车厅效果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新张家口站雨棚效果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 “瑞雪迎春”轨道上实拍</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 “龙凤呈祥”实拍</font></b></h1> <h1><b>京张高铁全线长174公里,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将为50分钟,预计2019年底竣工。</b></h1><h1><br></h1><h1><b>此次“张家口站”的重新命名,意味着俗称的“北站”退出历史舞台。“张家口南站”的名称,另移用到新的地方。而新的张家口站将成为代表张家口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建筑和各种交通方式高效接驳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在冬奥会服务接待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b><br></h1> <h1><b><br></b></h1><h1><b>注明:采用的史料、资讯、图片均来源于网络</b></h1><h1><br></h1><h1><b>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八日定稿</b></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