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姿撩人嗨,老洋房

金川

<p> 小米手机 MI5X 拍摄</p> <h3>  “十里洋场南京路”,史、书有记。百年洋房徐汇角,人知,或不知。</h3><h3> 徐汇角在上海的西南,是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来法租界经典洋房的存留地。老早,代表老上海身份,地位的花园洋房,“洋房生活",不仅是市民的梦想,也是老外们的梦想。现如今,梦圆愿成,百姓遛玩了老洋房,住得了老洋房,更游戏得了新一代的别墅“洋房”。</h3><h3> 秋至叶落,趁“落叶展″之际,遛玩了徐汇角的老洋房。兴尽揽景归,圆得孩提仰慕梦。又慨叹星斗月移,老洋房矗立依旧。上海滩开埠百年成魔都,老洋房百年的风姿又让今日的上海添得几分情趣,几多魅力。</h3><h3> </h3> <h3>  老洋房,民间对旧时代租界里的花园别墅,公寓大楼的俗称。老洋房欧美风格纷呈,人文内涵丰富。</h3><h3> 十九世纪中叶,世界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口通商,租地立界,古老的乡镇演化成了近代都市。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公共租界在上海,最早、最大、最繁荣的法租界也在上海。当时的上海滩,就二个租界,叱咤风云的达官贵人、军阀政要、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纷纷涌入,租界的“洋房生活"成了旧上海的一道风景,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h3><h3> 幢幢老洋房,不仅仅是一处景色,一份记忆,一个故事;而且弥漫着城市的岁月风情,镌刻有历史发展的深深印记。(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尔虞我诈的商场较量、悱恻缠绵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人生轨迹)</h3><h3> 存留的老洋房,現今已列入“优秀历史建筑”而博览。旧貌添新彩,风姿更撩人。</h3> <h3>  东平路1号</h3><h3> 花园住宅。1914年竣工,砖混结构,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曾是近代著名金融家席德柄的私宅。</h3> <h3>  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h3><h3> 1930年建造,红瓦坡屋顶,红砖烟囱,水泥拉毛与清水红砖墙面。北立面山墙露木结构,南立面西侧开间前出,东侧为连续拱券落地窗,檐上三角形山墙开老虎窗。</h3> <h3>  颜福庆旧居(武康路40弄4号)</h3><h3> 弄内多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建于1943~1952年。</h3><h3> 中国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1882~1970年)曾在此居住。</h3> <h3>.</h3> <h3>  西班牙风格住宅</h3><h3> 建于1934年,东亞建业公司设计与建造。砖木结构,平面近似三角形,红瓦坡顶,外墙浅黄色水泥拉毛面。入口部分为扇形平面,上方设上露台,东南角设花蓝形阳台。原是K.S.Chang的住宅。</h3><h3> 老洋房之倩影成了拍婚纱照的佳景。</h3> <h3>竹篱笆围别墅,是老洋房的特色。</h3> <h3>宅映水,叠房叠屋。</h3> <h3>  地中海式花园住宅</h3><h3> 1932年建,义品地产公司设计并承建。平缓四坡红瓦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墙角设扶壁柱。南立面中部三开间半圆券门廊,稍前出,两边设孤形环抱台阶,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h3><h3> 原先是意大利总领事官邸。</h3> <h3>  独立式花园住宅</h3><h3> 西式折衷风格。建于1920年代,砖木结构,整体方正,坡屋顶,水刷石饰面,沿街立面兼有古典复兴式与城堡风格元素。</h3> <h3>  中国福利会驻地</h3> <h3>  郑洞国旧居</h3> <h3>  現代式花园住宅</h3><h3> 装饰艺术派风格。 分东,西楼, 钢筋混凝土结构。西楼,1938年竣工,两层平顶,形体凹凸交错,有宽大的平台,阳台。东楼,1947年竣工,风格与西楼相似。</h3> <h3>  上海滩经典老洋房,幢幢承载着一个深沉的故事,览而思之。</h3> <h3> 丁香花园</h3><h3> 上海滩经典老洋房的极品。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花园别墅之首。丁香花园盛名不仅在建筑,还在于洋房主人的传奇色彩(武康路口华山路849号)。</h3><h3> 原为淮军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私人花园,后传给其庶出的幼子李经迈。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李鸿章作为洋务派首领,常住上海,跟随的是宠妾丁香。李鸿章特为丁香在上海置办了这处不动产,作为“金屋藏娇″,因此特聘当时的美国建筑大师罗杰斯来沪设计营造。此别墅突现了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建筑的完美合壁,盛名申城,成就了华山路百年前的尊贵。</h3><h3> 丁香花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有湖有草坪,更有传奇的故事(流传有四话题)。花园名“丁香"有二说:一为园中广植丁香树而得名;二是以李鸿章宠妾丁香之名而称。</h3><h3> </h3> <h3>  一号楼</h3><h3> 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式别墅。曾是李鸿章与宠妾丁香寓居屋。</h3><h3> </h3> <h3>  一号楼,南面下层三间主房为餐厅和客厅,上层主房三间,中间为敞廊式凸出大阳台,采用红白相间色。北面是厨房、贮藏室和佣人房。房周种植丁香树丛。</h3><h3><br></h3><h3><br></h3> <h3>  三号楼</h3><h3> 曾为李鸿章藏书楼,“望云草堂"。门前过道呈半圆形,房前种香樟树。</h3><h3> 現在是“申粤轩"酒楼。</h3> <h3>丁香楼(1号楼)与藏书楼(2号楼)相邻为伴。</h3> <h3>  二号楼</h3><h3> 解放后仿建,现在辟为“老干部活动处"。</h3> <h3>  别墅南面是中西结合的大花园。有湖,名“未名湖”,湖有九曲桥,桥通湖心亭。湖心亭素色琉璃瓦的八角攒尖顶上有一凤凰雕塑,称为“凤亭"。</h3><h3> 红枫叶衬托湖心亭,忒美。</h3> <h3>  入得花园,見百余米长,起伏18节的龙状矮牆,称“一条蛟龙卧半园”,也称“龙牆″,牆有洞门通湖景,称“龙门",龙头与湖心亭顶凤凰遥遥相望,寓意“龙凤呈祥"。</h3> <h3>  丁香花园马路对面有假名“丁香别墅"。恰遇车出门开,稍稍得窥。</h3><h3> 宅院深深的老洋房,“墙外行人,墙内千秋”。好多名人宅,“铁将军把门",只得观铭牌。</h3> <h3>  马勒别墅</h3><h3> 英籍犹太人马勒,依据小女儿梦境“自已拥有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而建。历时9年,于1936年竣工成北欧挪威风格建筑。</h3><h3> 马勒在1941年因避日战而出走,留下了别墅。曾是共青团上海市委驻地,現为“衡山马勒别墅饭店九号楼(陝西南路30号)。</h3><h3> </h3> <h3>  汪(王)公馆</h3><h3> 原先是民国政府交通部长,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何应钦内弟王伯群的私人住宅,称“王公馆"。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h3><h3> 王伯群于1931年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时任上海市教育局长的侄女)而建造,历时4年,于1934年落成。1935年王,保在此举行婚礼。</h3><h3> 上海沦陷后,该公馆(王已撤至贵阳)于1939年被汪精卫作为伪政府驻沪办公联络处,时称“汪公馆"。周围十余幢花园别墅成汪伪集团(陈碧君、周佛海、李士辟等)在上海的巢穴。</h3><h3> 现在是长宁区少年官(愚园路1136弄31号)。</h3><h3><br></h3><h3> </h3><h3> </h3> <h3>  蒋宋住宅(“爱庐")</h3><h3> 法式花园别墅,一主楼二副楼,由宋子文买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此洋房甚得蒋介石的喜爱(因为1927年蒋与宋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親笔题写“爱庐"两字,镌刻在花园的假山石上(現依然清晰)。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美庐",杭州西湖别墅称“澄庐″。</h3><h3> 現该处已列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学校的一部分(东平路9号)。</h3><h3> “爱庐"周边十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东平路7号,11号),陈立夫,陈果夫留下的,多数已被上海音乐学院吞并。</h3> <h3>  嘉道理住宅</h3><h3> 一座气势恢宏,如美钻般的西式洋楼。</h3><h3> 英籍犹太人艾里.嘉道理,以500港币起家经商,成为沪港两地有名的实业大老板。此洋房因嘉道理丧妻(1919年,原住宅失火,其妻因急于让佣人先逃生而自己不幸丧生),托好友在上海寻地另建。该别墅历时4年才造好,于1923年竣工,耗白银100万两。1929年又加盖一层。</h3><h3> 現为上海市少年宫(延安西路64号)。</h3><h3> 小时候,戴着红领巾去过,但其中的故事不晓得。</h3> <h3>  沙逊别墅</h3><h3> 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地产大王,英国人沙逊,于1932年在申城西郊建的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时称“罗别根花园或罗白康花园”。</h3><h3> 现在是龙柏饭店1号楼(虹桥路2409号)。</h3> <h3>  白公馆 </h3><h3> 近桃江路边一幢灰白色的洋楼。因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虽时间不长,但白氐父子名声大,习惯称“白公馆”。该公馆往前先后有两位名声不太好的主人:一是外国暴发户司比尔门,原是荷兰穷光蛋,后以俄籍闯上海,亏公款潜逃。又以法籍重出,成为了法租界第一富豪(上海万里国际储蓄会董事长);另一个是梁鸿志,1937年“八.一三"后,日军占领上海时期的第一大汉奸。</h3><h3> 解放后,曾被上海画院,上海越剧院使用。現在是台湾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汾阳路150号)。</h3> <h3>  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h3><h3> 2016年12月2日对外开放,至今,参观人数已达62万4千9百多人。</h3> <h3>  巴金故居由一栋主搂和两座辅楼及花园组成。</h3> <h3>  欧州独立式花园住宅</h3><h3> 1923年建造,假三层,细卵石墙面,装饰简洁,南立面底层为敞廊,上为跌檐式山墙,北立面入口设带券心石的半圆形拱券。</h3><h3> 曾是苏联商务代表处。巴金于1955年9月起,和女儿一家居于此,至2005年10月逝世,已有40多年。</h3> <h3>  小楼下,原为汽车间。</h3><h3> 小楼上,原为佣人住。</h3> <h3>  巴金(1904.11.25~2005.10.17),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h3><h3> 文革后,巴金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h3><h3> 巴金和妻子萧珊(1917~1972.8.13,</h3><h3>原名陈蕴珍,翻译家)相濡以沫数十年,情真爱绵长。萧珊患癌症病危,巴金在干校“牛棚”不让回家探望,半月后含冤长逝。在萧珊去世三年后,巴金才捧回萧珊的骨灰,放置卧室床边柜和五斗橱内,床头放萧珊的译作,相伴至2005年10月巴金(101岁)去世。后,两人骨灰合一,撒入东海。一代文学巨匠的情怀、情结、情悟,特别触人心肺,憾人思绪呵。</h3> <h3>  公寓大楼是继花园别墅后出现的。在1920年代,上海滩的租界日渐扩大和外来人口的快速涌入,以及欧美出现新的居民用房建筑形式的影响,上海开始逐步出現了“寓式大楼住宅″。</h3> <h3>  武康大楼</h3><h3> 座落在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原名诺曼底公寓或东美特公寓。始建于1924年,由旅居上海的匈牙利籍设计师邹达克设计,外观似熨斗,体现了法国文艺复兴风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h3><h3> 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国内文艺名流入住的也不少(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h3><h3> </h3> <h3>  現代点式公寓</h3><h3> 原名卫乐精舍。1934年建,赉安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对称,中轴设一串挑出的半园阳台,两侧设简洁竖向浅条,两翼跌落一层,设内阳台,顶部为装饰艺术派造型。</h3> <h3>  密丹公寓</h3><h3> 现代派风格。1931年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水泥拉毛墙面,窗裙、阳台、檐口等装饰属装饰艺术派。</h3> <h3>  公寓楼(复兴中路1365~1377单号)</h3><h3> 1920年竣工,砖木结构,由LOH IVEE KEE建筑公司设计,带有古典主义风格特征。</h3> <h3>  “寻味大师"</h3><h3> 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学和陶瓷学家周仁曾居于此。在周仁与夫人聂其壁的婚礼上,宋美龄作为伴娘出席。</h3> <h3>拍婚纱照选了真的老洋房。</h3> <h3>  柯灵故居(复兴西路147号)</h3><h3> 一栋公寓式建筑,西班牙风格。于1933年竣工,由启明建筑事务所设计,砖混结构。</h3><h3> 柯灵和夫人陈国容于1959迁入,住公寓二楼203室。至2000年逝世,寓居41年。</h3><h3> 2016年2月对外开放。</h3> <h3>  柯灵(1909.2~2000.6),生于广州,原籍浙江绍兴。原名高季琳,中国文壇评论家、剧作家、散文家、杂文家和编辑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曾任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长等职。</h3><h3> 2010年2月,柯灵骨灰落葬于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h3> <h3>花园中柯灵雕像</h3> <h3>  “落叶展"让静寂的老洋房街路热闹了一番。</h3> <h3>真落叶装饰,让老洋房围墙更美。好好瞧瞧。</h3> <h3>纯落叶贴制的骆驼。一张张树叶的拼贴成形,看着,化了很多功夫。</h3> <h3>見得落叶制作的长城么?这儿是。</h3> <h3>  国际饭店</h3><h3> 上海最早的饭店之一,座南京西路口,曾誉为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是申城的骄傲。而今,周边大楼如春笋拔起,国际饭店成了小小弟。</h3><h3> 国际饭店于1934年落成,楼高83.8米,24层,属20年代美国摩天大楼的翻版。曾保持上海最高楼纪录达半个多世纪。1949年前,宋美龄、张学良、陈纳德等是常客。</h3> <h3> “新世纪不再忧伤”</h3><h3> 巴金故居花园中的雕像作老洋房遛玩之尾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