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旅生涯(上集)

赵春志

<p> 前 言</p><p><br></p><p>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记录着某些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有人说过,不管今天经历了多么值得兴奋的事,或是多么悲伤的事,过了今天就成为历史,过不了多久就成为故事。</p><p> 岁月的流逝,苍老了曾经风华正茂的容颜,记录着个人的经历和成长历程。从1961年8月入伍至2001年6月退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刹那!但在人的生命中,却有很多故事留下永久的记忆。</p><p> 五年的部队基层连队生活,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严格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封闭式的管理,紧张的军事训练,繁重的体力劳动(国防施工、营房建设、生产劳动)。把生命中最壮丽的青春留在了军营,军营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这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毅和顽强的拼博精神;艰苦朴素、勤劳奋进和不怕困难的品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雷厉风行和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终生受益。</p><p> 1966年12月至1978年5月,十二年的时间,分别在陆军第69军炮兵团司令部和陆军第69军司令部任参谋。机关不像连队那样忙碌和繁重,直接在领导身边工作。参与制定部队作战方案和战备训练计划;检查指导部队训练的落实;组织年终考核和实兵实弹演习。在首长的言传身教中,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增强全局意识、谋划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养成严、准、快、细的工作态度和作风。</p><p> 1978年5月,被调到后勤学院任教。后勤学院是培养新型军事后勤人才的综合性任职教育院校,是中级后勤指挥管理人才的培训基地。要求教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丰富的部队训练经验,较强的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表达能力。任教之初,虽有部队训练工作经验,能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但深感理论功底浅,教学的高度和深度不夠。在领导的关怀下,被选送到军事学院学习两年。系统学习了军事思想、战略、战役、战术,党史、军史、哲学、政经和军事科技等课程,为教学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十多年的精心耕耘,桃李满天下,无怨无悔。</p><p> 光阴似箭,四十年的军旅生涯匆匆而过。岁月的痕迹留在脸上,美好的回忆永驻心间。现如今,年已过古稀,常常回忆过往,每当翻开像册,看到那发黄的老照片,心绪就会浮动,当年的军营情景越来越清的在脑海中闪回,当年的战友越来越多地在梦中出现。</p><p> 当看到有人用手机或电脑把照片制作成美篇时,就一直想把自己留存的老照片和曾经穿过的军装,用美篇的方式记录下來。从2016年开始准备资料。一是把留存的老照片重新翻拍。二是将保留的老军装佩戴上领章、军衔,把军帽佩戴上不同时期的帽徽,并拍成照片。三是把照片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情节写成文字,把资料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串联起來,先用手机做成美篇,并准备做成相册,实现自己的愿望。</p><p> 在此</p><p> 衷心的感谢各级领导的培养教育!</p><p> 衷心的感谢各位战友的支持帮助!</p><p> 衷心的感谢全体家人的关爱理解! </p> 庄 严 宣 誓<h3><br></h3> <h3>   共 同 条 令</h3> <h3>   纪 律 严 明</h3> <h3> 军 容 严 整</h3> <h3>   内 务 整 洁</h3> <h3>   军 号 嘹 亮</h3> <h3>   步 调 一 致</h3> <h3> 个 人 简 历</h3><h3><br></h3><h3> 赵春志,男,汉族,1944年4月生,北京市顺义人,1961年8月入伍,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指挥班毕业,大学专科学历,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班函授班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军事学副教授。</h3><h3> 1961年8月一1962年6月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所学员</h3><h3> 1962年6月一1962年7月 陆军第63军188师564团3营9连战士</h3><h3> 1962年7月一1963年3月 陆军第69军炮兵团2营4连战士</h3><h3> 1963年3月一1963年8月 陆军第69军炮兵团教导队学习计算专业</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63年10月一1963年12月 陆军第69军炮兵团教导队学习炮兵班长指挥专业</span></h3><h3> 1963年12月一1964年4月 陆军第69军炮兵团2营4连2班班长</h3><h3> 1964年4月一1966年12月 陆军第69军炮兵团2营4连指挥排排长</h3><h3> 1966年12月一1970年5月 陆军第69军炮兵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h3><h3> 1970年5月一1978年5月 陆军第69军司令部炮兵处参谋</h3><h3> 1978年5月一1979年8月 后勤学院军事教研室教员</h3><h3> 1979年8月一1983年8月 后勤学院军事教研室副团职教员</h3><h3> 1983年9月一1985年7月 军事学院指挥班学员</h3><h3> 1983年8月一1987年8月 后勤指挥学院军事教研室正团职教员</h3><h3> 1986年8月一1988年8月 后勤指挥学院军事教研室副师职教员、副主任<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 1988年8月一1992年 后勤指挥学院军事教研室主任</h3><h3> 1991年12月 后勤指挥学院军事学副教授</h3><h3> 1991年12月一1996年12月 专业技术6级(正师工资待遇)</h3><h3> 1992年12月一2001年3月 总后勤部干部轮训大队教研室副主任、主任</h3><h3> 1996年12月一2000年12月 专业技术5级(副军工资待遇)</h3><h3> 2000年12月 专业技术4级。(正军工资待遇)</h3> <p class="ql-block">  我的学生时代是在北京市顺义县杨镇小学和杨镇中学度过的。期间虽然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但也经历了解放初期的农村单干、互助组、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耳闻目睹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多事情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最难忘的有两件。</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是:1958年5月1日,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和庆祝“五一”国际动节活动。</p><p class="ql-block"> 1958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河北省的通县、顺义、大兴等5个县和通州市划为北京市管辖。因而我们就有了资格参加北京市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当时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首都军民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活动。1958年4月,我被学校推举为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p><p class="ql-block"> 4月30日,在老师带领下,由顺义乘火车到北京,在前门火车站下车。因为第一次到北京,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特别是刚走出车站,望着高高的城墙和正阳门城楼,越看越想看。老师摧促着说:“快跟上,千万别掉队”。我们跟着队伍,步行来到了中山公园西侧的北京一六一中学。</p><p class="ql-block"> 晚上,老师带领我们走出校门,观看北京的夜景,学校大门两侧是高高的红墙,墙顶上是黄色的琉璃瓦。长安街两侧建筑物的轮廓上镶嵌着闪亮的灯光,路边的松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在华灯的耀下,更加翠绿鲜亮。</p><p class="ql-block"> 5月1日,早早的起了床,列队前往天安门广场。在广场中间有一高大建筑,并用红布盖着,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还没揭幕,所以用大红布盖着”。我们的位置就在纪念碑的右前方。</p><p class="ql-block"> 10时整,揭幕仪式开始,红布从纪念碑顶端缓缓降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耀眼夺目,广场上响起来了雷鸣般的掌声,紧接着观看游行队伍和花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游行结束,数万只和平鸽从天安门两侧飞向广场上空。此时,我们跑步拥向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边跑边喊:“*****”! </p><p class="ql-block"> 晚上,又参加了在中山公园举行的游园活动,观看了文艺演出。</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转眼间六十年过去了,所经历的一切虽已成为历史,但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时时在脑海中闪回,而且是那么鲜活,使人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北京城,并且有了美好的向往。立志: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到北京工作、生活。</p> <h3>  小 学 毕 业 留 影</h3> <h3>  初 中 毕 业 留 影</h3> <h3>学 友 合 影 留 念</h3> <h3> 杨镇中学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与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录取的五位同学(金淑兰,张秀荣,李仕祥,徐桂香,赵春志)合影留念。</h3> <h3>  北 京 前 门 东 火 车 站</h3> <h3>  从前门火车站下车后,步行來到中山公园西侧的北京一六一中学,在这里食宿。</h3> <h3>  步行前往天安门广场</h3> <h3>  人 民 英 雄 纪 念 碑</h3>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是:我被学校保送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后为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部,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1961年6月,正在紧张的复习,准备中考,我的志向是考入顺义高中,而后上大学。有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到北京参加体检。第二天由老师带领我们6人(金淑兰、张秀荣、徐桂香、李仕祥、赵春志、丁秋英)來到丰台区东高地进行了体检。7月5日,学校收到了0038部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录取通知书,学校领导让我们回家办理户口迁移、粮油关系手续,准备行李和生活用品。并要求7月14日早6时在学校门口集合,由学校老师带领我们5人(丁秋英未被录取)前往北京和平门外教育行政学院院内(0038部队招待所)报到。从此,我走出校门迈向了社会的大门,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与命运。</p> <h3>  于宪岑战友保留的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同志每人一份,因报到时由学校老师统一交给了报到处,所以本人未保存)</h3> <h3>  北京和平门外教育行政学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招待所)旧址</h3> <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14日,在学校老师带领下,来到北京市和平门外教育行政学院院内的0038部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招待所报到后,乘大卡车被送到了北京航空学院南三楼,我被编入三区队九班,班长:金淑兰,副班长:单学明。其它成员有:张秀荣、张振英、赵玉兰、杨玉玲、郭桂荣、赵春志、冯敬芝、苗春荣。从此,开始了四个多月的集训生活。8月12日,填写了入伍申请书,8月29日批准入伍,穿上了崭新的军装,配带学员军衔。集训中,学习政治,军队的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进行了队列训练和劳动;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当领导宣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搞导弹、原子弹的,大家激动不已,纷纷表示坚决忠于党,忠于祖国,献身国防科研事业。10上旬,集训队由北京航空学院移至丰台区云岗701所(空气动力研究所)东工字楼,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和劳动。11月19日,集训结束,我和张源振、邓彩芬、冯敬芝、张锡林和一区队的高国权、王荣、杨风兰、张余芝、赵淑兰分配到701研究所(空气动力研究所)第七研究室工作。1962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 <h3>  报到后,乘大卡车前往北京航空学院南三楼集训队</h3> <h3>  北京航空学院东门</h3> <h3>  北京航空学院南三楼</h3> <h3>  1961年8月12日,填写了入伍申请书,8月31日被批准参军。</h3> <h3>  批准参军后,穿上崭新的军装,配带55式帽徽,学员军衔。</h3> <h3>  55式帽徽、学员肩章</h3> <h3>  1961年 留 影</h3> <h3>  1961年 留 影</h3> <h3>  1961年 留 影</h3> <h3>  1961年,集训队组织参观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h3> <h3>  1961年,集训队组织我们参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舘》</h3> <h3>  1961年,集训队组织大家参观了《人民大会堂》</h3> <h3>前排左起:苗春荣、赵春志、杨玉玲、郭桂荣</h3><h3>中排左起:张振英、张秀荣、赵玉兰</h3><h3>后排左起:金淑兰、战士、单学明、冯敬芝</h3> 1961年分配到701所第七研究室的<div><h3>  战友在1991年聚会时的合影留念</h3><h3> 前排左起:邓彩芬、张钖林、冯敬芝</h3><h3> 后排左起:任聚军、赵春志</h3></div> <h3>  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h3> <p class="ql-block">  1962年,台海形势紧张,蒋军不断窜犯东南沿海地区,妄想反攻大陆。6月初,中央发出准备粉碎蒋军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令,要求部队做好各项准备,决不能让蒋军阴谋得逞。当时部队兵员短缺,即由总部机关、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抽调部分人员补充到作战部队。6月3日,第七研究室副政委季见清找我谈话,让我到部队去。我的态度是,服从组织分配,同意到部队去。经过几天准备,离开了701所,到三分院集中训练,6月15日夜间,从长辛店火车站乘火车到达邯郸市,步行到了陆军第63军188师564团营房。我被分配到3营9连3排9班,班长:赵柱的。随后就开始了紧张的战备训练,干部、战士一律剃为光头,每天早上6时起床,打好背包,背上100发子弹,4棵手榴弹,扛着一支苏式步枪,全副武装进行5公里越野训练。而后全天进行射击瞄准、投弹、刺杀训练,随时准备开赴福建前线。为统一着装,我们由学员军衔改为列兵军衔。</p> <h3>  701所领导与到部队去的同志合影留念</h3> <h3>   七O一所大门</h3><h3> 1962年6月12日,我走出了七O一所的大门,前往三分院集中训练。</h3> <h3> 55式帽徽、列兵军衔</h3> <h3>  1962年 留 影</h3> <h3> 射击瞄准训练</h3> <h3>   刺杀训练</h3> 1962年7月底,台海形势趋缓,部队进行整编,我被调到了陆军第69军炮兵团122榴弹炮营4连,编入炮4班,班长:杨志北,副班长:朱道治。随后参加了部队在白洋淀种植水稻的生产劳动,驻在北曲堤村。一直到收割完水稻后返回营房。冬训前,要求我们从北京第五研究院的同志都要穿战士服装(当时我们穿的是干部服装,学员军衔),我被授予下士军衔。<div><h3>  我所在的榴炮四连是一个先进连队,是第69军四好连队标兵|连。为宣传榴炮四连的事迹,军宣传处将四连的事迹绘成图板,到全军各团级单位巡回展出。我被选为解说员,跟随军宣传处庞干事和我连副指导员陈德安,经过一个多月的巡回展出,北起松林店,南至清风店,走遍了各师、团营区。11月底回到了连队,当时部队己开赴河北省滿城县进行冬训,我们连在抱阳山村驻训。</h3></div> <h3>  55式 帽 徽、 下士军衔</h3> <h3>  1962年 留 影</h3> <h3>  1963年3月,冬训结束,我被选送到团教导队学习计算专业技术,经四个多月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计算兵专业技能。到了七月底八月初,因连降大雨,保定地区发了大洪水,营房被洪水冲垮,教导队的学习提前结束,回到了连队。</h3><h3> 为了重新建设营房,我们连到滿城县李堡村脱坏烧砖。10中旬,我又被选送到团教导队学习炮班长指挥专业。12月初集训结束后回到连队,我被任命为炮一排二班班长,授予中士军衔。炮二班组成:班长:赵春志,副班长:李慎学,战士:孙玉伦、王小三、候振元、畅三群。</h3> <h3>  55式帽徽、中士军衔</h3> <h3>  1963年 留 影</h3> <h3>  1964年4月,由二班长代理指挥排排长,让我带领侦察班到北京军区炮兵第五师(河北省抚宁县榆关镇),参加夜间使用“联式标桿”捕捉目标技术集训。集训结束后回到部队,听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己经來人将1962年下部队的同志接回北京。我急忙到连部找到指导员,要求回北京第五研究院。指导员对我说:“你己经入党,马上就要提干了,上级决定你不能回五院了,安心在部队好好干吧。”我听从了组织的安排,继续留在了部队。8月14日,我被任命为榴炮四连指挥排排长,授予少尉军衔。</h3><h3> 1964年3月,结束冬训后,全团转入建设新营房的任务。按照中央军委提出的“部队营房建设要靠山、分散”的要求,我团新的营房建在满城县城以北5公里的石头村和玉山村的山坳里,团部带152毫米加浓炮营在石头村,122毫米加浓炮营和85豪米加浓炮营在玉山村,两营房相距3公里。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新的营房建成。</h3><h3> 1964年4月至1966年12月,任榴炮四连指挥排排长期间,指挥排的战士有:</h3><h3> 侦察班:王道喜、曹盛义、李 风、吳保印、张少田、温 福、李文吉、杨中修、李存成、章全长、姚万庆</h3><h3> 无线通信班:刘顺增、朱文太、王再宽、周志国、姚长婷、马宝义、宋文森、裴茂义、郭运霞</h3><h3> 有线通信班:张庚林、候玉忠、苑吉祥、李广金、董 顺、李占民、白振庆、孙丙锁、赵书法、姚增瑞、闫俊恒、韩增荣</h3> <h3>  55式帽徽、少尉军衔</h3> <h3> 1964年留影</h3> <h3>  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h3> <h3>  曾经驻过的、现己废弃的老营房</h3> <h3>  曾经驻过的、现已废弃的老营房</h3> <h3>  1965年5月4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议案,5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的军衔制度。国务院对新的帽徽、领章作出决定。8月1日起,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官兵一律配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一律戴解放帽,每人发腰带一条。</h3> <h3>  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h3> <h3>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配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解放帽的军装照片</h3> <h3>  1965年配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解放帽的军装留影</h3> <h3>  65式夏季军装</h3> <h3>  65式冬季军装</h3> <h3>  65式 军 大 衣</h3> <h3>  1966年5月,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以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6、7月份,“红卫兵”开始在全国进行大串联(红卫兵串联的食宿、往返车票、乘坐公交是免费的)。8月18日,毛主席身穿军装,参加了首都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并首次接见了來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之后,又相继七次接见了900多万红卫兵。到了10月份,来京串联的红卫兵越来越多,來自全国各地300多万红卫兵等待毛主席第八次接见。北京的交通、食宿等方面的压力都很大,而且天气越来越冷。</h3><h3> 为保证接见的顺利进行,中央军委决定抽调解放军官兵到北京组织管理“红卫兵”的工作。11月初,我团奉命抽调100多名干部、战士來北京西城区厂桥街道地区,我被分配到北京第十三中学担任红卫兵连长。主要工作是组织全国各地來京串联的红卫兵学习、参观和队列训练。因红卫兵流动性很大,來去自由,人员难以控制,给组织管理工作带來极大困难,他们是毛主席请來的客人,必须接待好,照顾好。</h3><h3> 上级决定,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第八次接见红卫兵安排在11月25日和26日进行。我们是11月26月在西郊机场被接见的。</h3><h3> 当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全团带领一万多名红卫兵在宽阔的厂桥大街上整齐列队,步行前往西郊机场。由于人多路窄,特别是路过京密引水渠时桥少且窄,通行速度很慢,下午3点多才到达机场,按照划分的位置,排列在机场跑道两侧等待毛主席接见。下午5时许,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乗车接见了红卫兵,当毛主席乘车经过队前时,大家欢呼雀跃,“*****!”的欢呼声响彻机场上空。接见后,我们又把红卫兵带回驻地。</h3><h3> 之后,又用了一周的时间,组织他们返回家乡,为他们登记乘车日期,到达地点,统计上报并负责领取车票,并分批次把他们送往火车站,让红卫兵们安全返回。</h3><h3> 顺利完成了带领红卫兵接受毛主席第八次接见任务后,我们返回了部队,投入了紧张的冬季训练工作。</h3> <h3>  1 9 6 6 年 留 影</h3> <h3>  “红 卫 兵” 串 联</h3> <h3>  “红卫兵”串联來到北京天安门广场</h3> <h3>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大门</h3> <h3>  北京十三中学原來是清代涛贝勒府</h3> <h3>  毛主席接见“红卫兵”</h3> <h3>  毛主席接见“红卫兵”</h3> <h3>  1966年12月,我被调到军炮兵团司令部作训股任参谋。司令部参谋长:赵义,作训股长:吴庆钊,参谋:穆尚友、王运新、顾明山、赵春志。参谋人员的专业工作,主要包括:准备资料,运筹谋划并提出建议,传达首长决心,计划组织、控制协调部队的行动。做好参谋工作,主要靠平时积累和掌握资料,对部队编制、装备性能,预定作战地域的地形、地貌,作战条令的基本原则,训练教程、教范的各项规定和具体数据等方面的内容要熟记在心。准确领会和传达首长决心,及时上传下级反映的情况,精准的组织计划和协调部队的行动。在首长的传、帮、带下,经过实践的锻炼和磨砺,各方面有了较大提高。</h3><h3> 1967年2月,部队实施了换防,我跟随副团长张锦荣带领司、政、后机关和各营、连干部组成的接防设营队,前往山西省阳曲县与陆军第21军61师炮兵团换防。由于上级要求时间紧,到达后立即组织对口交接,随后到火车站勘察军列卸载站,确定各列车梯队卸载后的行程、路线和调整哨、警戒哨的位置。由于组织计划周密,列车到达后,按计划有序组织卸载,各营、连顺利到达营区,圆满完成了移防任务,受到上级表扬。</h3><h3> 1967年11月,跟随团参谋长赵义带领各营、连接兵人员到河北省安平县执行接兵任务。我先期到河北省衡水军分区联系接兵地区,分配我团在安平县,由安平县武装部划分三个公社和县中学为我团接兵地区。我按照县武装部划分的地区和兵源数量和接兵的友邻单位情况,作出了分配方案,向领导提出建议。接兵人员到达后,传达首长意图和方案,顺利的展开了工作。我的任务是收集掌握各营、连接兵的进展,与县武装部勾通情况,准备在与武装部协商确定兵员的数量、政审情况、有疑异问题等方面的资料,申请铁路运输计划等。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于1968年2月10日顺利的把新兵接回到营区。</h3><h3> 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的一生很少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做了自己没有做过的工作或事,就会使自己增加一分经历,增长一分知识,积累一分经验。同时也增添一分快乐。</h3> <h3>  1967年 留' 影</h3> <h3>  河北省安平县人民武装部</h3> <h3>  河北省安平中学</h3> <h3>  1967年3月,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派人民解放军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当时,部队集中力量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我团派部分干部、战士到太原铁路、公安机关和工厂执行“支左”任务。</h3><h3> 1968年3月,跟随团参谋长赵义到山西太原红卫纺织厂执行“支左”任务。主要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动员各派实行革命大联合,抓革命促生产。9月初,山西省革命委员会下达文件,分配参加北京国庆观礼代表名额。要求必须是实行革命大联合,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才有资格分配名额。因为我所在的厂实现大联合较早,并成立革委会,而且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省里就分配了8名国庆观礼名额,并指定一名军代表参加,因而我有幸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并让我担任山西省国庆观礼代表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先期到北京前门饭店联系有关事宜。</h3><h3> 10月1日,我们早早的起了床,乘车前往观礼,我的观礼票是天安门东侧第四红观礼台,登上观礼台观看,天安门广场气势恢弘,威严壮丽,庄严大方。10时整,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载歌载舞的群众游行队伍和五颜六色的花车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响彻云霄。</h3><h3> 晚上观看了首都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联欢活动和焰火晚会,人们载歌载舞,一片欢腾。礼花在广场上空绽放,五彩缤纷,光彩照人。</h3><h3> 联欢晚会结束后,回到宾馆己是11点多了,代表们非常兴奋,毫无睡意,仍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h3> <h3>  山西省红卫纺织厂1968年国庆观礼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h3> <h3>  群众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h3> <h3>  《人民画报》1968年国庆专刊封面:首都工人组成的宣传队,意气风发地走过天安门广场</h3> <h3>  国 庆 熖 火 晚 会</h3> <h3>  1969年3月,苏军悍然入侵我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的珍宝岛,我军予以还击,取得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此后,苏军多次在我边境地区进行挑衅,并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陈兵百万。毛主席提出“要准备打仗”,“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h3><h3> 10月中旬,我们第69军奉命开赴集宁、土贵乌拉、大同地区组织坚守防御,部队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抗击敌人的入侵。</h3><h3> 1969年11月,我从“支左”一线调回部队,驻守在集宁地区苏集山阵地。</h3><h3> 1970年5月,我被调到第69军司令部炮兵处任参谋。军司令部参谋长:郄德刚,炮兵处长:刘福太,副处长:欧阳济、刘风岐。参谋:赵贵明、赵春志、赵宝增、赵秀仁、张文斋、刘喜勤、周瑞春、胡步怀、李亚章、高保柱、樊增学。期间,跟随军首长和司令部领导勘察地形,参与制定部队作战方案:拟制部队战备训练计划,检查指导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组织年终考核;参与编写演习想定和导演文书,组织首长一一司令部携带通信工具或实兵演习;组织炮兵指挥干部和参谋人员“六会”集训,组织炮兵营、连实弹射击。八年來,能夠在军首长和司令部领导身边工作,在首长的言传身教中,不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和谋划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养成严、准、快、细的工作态度和作风。</h3> <h3>  部队进驻坑道</h3> <h3> 炮兵部队在坑道外炮场训练</h3> 炮兵部队在坑道内进行试验性实弹射击<h3><br></h3> 122毫米加浓炮在坑道内试验性实弹射击后合影留念<h3><br></h3> <h3>  组织炮兵指挥干部训练</h3> <h3>  130毫米加浓炮兵营实弹射击</h3> <h3>  122毫米加浓炮兵营实弹射击</h3> <h3>  122毫米榴弹炮兵营实弹射击</h3> <h3>  组织部队进行打击”敌人集群坦克攻击”的训练</h3> <h3>  到205师检查部队阵地训练情况,同师首长一起与训练先进单位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