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北二分语文周三研

吕茵

<h3>叶舞残黄,繁霜凝树。</h3><h3>浅浅的一抹凝白,寂静而清冷;</h3><h3>柔柔的一腔肺腑,温暖而坚定。</h3><h3>簌簌飞舞的,是我们学习的热情;</h3><h3>沙沙作响的,是我们前行的脚步!</h3> <h3>  今天下午,市教研室朱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的专题讲座。本次教研由叶峰亮主任主持,我校语文学科特聘专家张丽霞老师和各位语文家人一起参与,共同教研。</h3> 第一时段:提升引领 <h3>  朱老师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从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为我们精准把脉,对症下药。</h3> <h3>  外面雪花飘飘,天气寒冷,然而家人们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今天教研室的朱爽老师不畏严寒来到英才校区给我们做专题讲座,针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家人们在教学中的问题给出了建议。朱老师的讲座使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尤其关于我们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方面的一些建议,使我意识到以前教学中的失误,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目标明确,以及要注重结合学情以不同的方法教授,教要有所重点,尤其是面对个性差异明显的一年级学生,不能平均用力,要把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使之更有趣味。再有就是朱老师讲的一些识字方法,以前觉得用那些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挺好,现在猛然发现把我们最宝贵的传统文化(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识字)丢掉了。这些其实是常说的话题,然而今天朱老师深入浅出、结合相关课文给出来了专业、具体的指导方法,浅显易懂,清楚明白,使我收获良多。</h3><h3> 一年级 夏换娟</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学习 反思 提升</div>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首走过的道路,感受到的是充实与快乐。 今天下午迎着漫天飞雪,我们再次走进熟悉的英才校区,除了亲切,更多的是期待,因为今天朱爽老师要来结合在我校的听课情况,梳理我们的课堂出现的问题,给我们做有关语文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 朱老师首先肯定了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开展的扎实而有效。接下来,她针对识字写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大家展开交流。 低段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朱老师结合听课情况,提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识字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式单一。反观自己的课堂,我深有感触:平时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总是会问学生,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能不能给它找个朋友?这种逐字讲解,单一的方式已经不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了。朱老师首先指出,我们在开展识字写字教学的时候要有清晰的归类识字的意识,她以《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详细向我们解读了如何给生字归类。这让我想起上周上的复习课,王主任也是建议我将单元内的生字分类整理,让孩子们归类识记,既提高识字效率,又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同时,朱老师还告诉我们要遵循“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为孩子们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接着,朱老师也强调要关注学情来确定识字写字教学的重点,不必每个字都平均用力。而且,在生字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汉字文化的渗透,让孩子们体会汉字的有趣。朱老师特别强调了古诗或儿歌中的生字教学是可以放在全文学完后来发挥检测的功效。 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生字学过后就忘了,没有关系,在后面的学习中,这些字会不断地复现,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在其他课上和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才是第一位。 在写字指导方面,朱老师也指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写字教学指导随意,没有梯度变化。她说,一年级必须教给孩子笔画的书写,带着孩子进行书空,进行笔顺跟随的练习。到了二年级,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生字的间架结构。除了强调笔顺、笔画,还要强化汉字的基本结构,从整体结构去把握生字,比如我们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就出现了“左宽右窄”“左窄右宽”等书写提示,作为教师我们要引起重视。 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孩子们在书写时,经常性地写了擦,擦了写,尽管不断提醒,但效果不佳。朱老师告诉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写字前整体观察,看准下笔,连贯书写,尽量不用橡皮的习惯。朱老师还指出,在写字教学指导的时候,我们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比如,二年级每一课的会写字有八九个,我们不能每个字都平均用力,而要有所侧重,可以归类指导,也可以对不好写的字,易错字进行重点指导。 在阅读教学方面,朱老师指出,第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读书方式单一,朗读指导缺少层次。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上,最美的声音莫过于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反观我们的课堂,会发现我们的读书方式还过于单一,范读,齐读,指名读等形式看似多样,但在朗读的指导上缺少层次,孩子们朗读能力并没有什么大的提升。 朱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课标》中对于各学段朗读能力的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通过我们的指导,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 朱老师还指出,在教学中要抓好朗读的训练点。如,读准字音,朱老师以一年级的《秋天》为例,指出如何训练学生读好“一”的变调,如何读好轻声、儿化。在“读好长句子”的训练点上,朱老师以《端午粽》一课的长句子为例,告诉我们要先指导学生读好词语,再到读好短语,再到读好句子,指导要有层次,有梯度。教师的范读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导。 朱老师指出,阅读教学的第二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问题设计随意琐碎,缺少层次”。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平时不管是自己的课,还是听其他老师的课,总会感觉到我们的课堂问题随意、琐碎,一问一答碎片化教学形式严重。如何破解却又迷雾重重。 朱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比如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和结构脉络设计主题题,以一个主问题统领全篇的学习。特别指出,我们要关注课后题,要考虑课后题准备通过什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落实。 在阅读教学方面,朱老师还指出,高年级的阅读要教出深度,要关注表达,比如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 一个下午,坐在温暖、舒适的英才报告厅,用心聆听朱老师的报告,不断反观、审视着自己的课堂,感受多多,收获满满。当然,所有的收获还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实践、内化。 2019,努力做专业的语文老师,就像朱老师最后说的“路虽远,行之将至;步虽小,恒而能达”。 美茵二年级 李林萍<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今天下午全体语文老师聚集英才校区,聆听朱爽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专题报告》讲座,主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及课堂实例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又对我们平时的教学进行了引领,真是感触颇多,受益匪浅。</h3><h3> 朱老师主要对低年识字教学和高段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析,首先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式单一,可通过先区分会认字与会写字的不同要求,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类识字意识,为小学生更早步入独立阅读创设条件,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关注学情,确定识字教学重点,更要重视汉字文化的学习,采用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识字,培养学生主动识意识。</h3><h3> 其次,朱老师又指出了高段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堂实例做出了引领,学语文朗读时基础环节,也是阅读训练最重要的一部分,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更好陪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而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严格遵循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这一自然规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语感的培养,调动孩子们的朗读积极性,能独立进行阅读。</h3><h3>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不断学习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成长……</h3><h3> 美茵三年级 赵婉贞</h3><h3> </h3> 第二时段:交流互动 <h3>  大家针对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提出问题,朱老师深入浅出,一一解答。</h3> <h3>  今天有幸聆听了朱爽老师的讲座——《语文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要区分会认字和会写字,要有归类意识。怎么归类呢?可以利用偏旁、形声字或放在课文语境中认识。多认字少写字,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的了解。在课上学生可以自己先读或者带读,然后进行检测摸清学情,在识字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平时在课上要重视汉字文化的学习,可以利用汉字文化对汉字进行识记理解和运用。课文的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年级的小孩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读好轻声、儿化音、停顿和长句子。我们在上课中尽量少追问,不要苛求自己心中的答案,对孩子要有正确的引导。这次教研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h3><h3> 一年级 王文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握学情 有的放矢</h3><h3>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教学中会认字变多变难,识字教学时间变长一直让我很困惑。今天有幸聆听朱爽老师干货满满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受益颇多。</h3><h3> 在教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尝试随文识字,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会打乱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我对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如何协调才能提高识字效率但又不打断学生思路产生困惑。今天朱爽老师的讲座刚好切中要害,让我对识字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思考。</h3><h3> 首先,多读课文,整体感知会认字。上课不要直接让学生读单个的生字,要先读课文,在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感知文中的会认字。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生字意思。其次,关注学情,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老师要把握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学生在预习中可以进行自测,标出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字,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切记不要平均用力,重点强调学生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字。同时注意教学内容前后的联系。学过的知识可以进行复现,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一方面可以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汉字文化,如了解造字方法: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等。另一方面可以在其他课堂处处留心认字,道德与法治、数学、科学等课堂上都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识字。当然也可以在生活种识字,比如利用超市、车票、说明书等识字,可以组织识字分享会,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h3><h3>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身为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学情,并且教学内容和方法因学情而灵活变动,使教有所得落实到具体的点。而这些都是我之后前进的方向!</h3><h3> 二年级 刘一帆</h3> <h3>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注重学情 层层递进</h3><h3> 今天的语文教研,市教研室朱爽老师为我们带来语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对于我们教学中的迷惑与不足,朱老师给出一剂剂良方,让我受益匪浅。</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朱老师对识字写字教学给出了具体而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朱老师指出,识字首先要正确区分会认字和会写字,要有归类意识。在识字过程中要注重汉字文化的学习。朱老师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情,突出识字教学的重点,明晰学生的识字情况。学生可以在预习中先自测,标出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字,在课堂上进行反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扎实有效。之前看组里的老师利用汉之星软件帮助学生识字,学生兴趣高涨,识字量也大大提升。看来帮助学生识字老师们也要各出奇招。</h3><h3> 其次,朱老师对阅读教学也指明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朗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处于重要位置,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但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把文章读流利都做不到。面对这一问题,朱老师指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遵循“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这一规律,多让学生自由朗读,以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h3><h3>&nbsp;&nbsp;&nbsp;&nbsp; 朱老师满满一下午的讲座帮我化解了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难题,使我受益良多。</h3><h3><br></h3><h3> 三年级 丁贺洋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法可依 不断完善</h3><h3> 朱老师通过大量的“推门课”和公开课,了解了北二分的语文课现状。今天,她为我们反馈了低段识字写字教学和高段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为大家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她建议,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依然存在教学目标模糊,识字方式当一的现状。针对会认字和会写字要有不同的要求,会认字可以通过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认识,为尽快阅读创设条件。</h3><h3> 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依然会在在课堂上提出无效的主问题,时刻早提醒自己避免用琐碎的问题填充课堂。此外,她还建议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教出深度,同时关注表达,也就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形式”,避免“吃不饱”的情况。</h3><h3> 聆听朱老师专题讲座,吸纳可操作性十足的教学策略,补充系统的理论知识,更促进我们反思自己,审视课堂,追寻更高效的教学策略,扎实促进学生素养提升。</h3><h3> 凝碧四年级 张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问诊课堂 反思自我 </h3><h3> 多次连续推门听课的实地调研后,朱老师系统梳理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例分析了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赞同朱老师提出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指导要有梯度,重在培养良好习惯,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奠定基础。更对朱老师提出朗读指导策略深有感触。</h3><h3> 在日常教学中,考虑到课堂教学容量、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等诸多因素,瞻前顾后,对于朗读指导往往采取默读寻找关键语句,指导关键词句的朗读分析,缺少了对篇章段落及细微知识的规范朗读指导。朱老师针对这一常见问题,结合理论与实践,深入解读了“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朗读层次的具体操作策略。仔细对照自己上课以及平时听课,我觉得首先关于朗读教学的意义和目的要明确——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从声音世界走进文字世界,真正品味出语言文字的味道和魅力,才能喜欢阅读。</h3><h3> 冷静反思,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一点点训练出来的!深入了解学情,真正把握教学目标,真正读懂教材,坚持一课一得,稳扎稳打,才能让常规课堂扎实有效,学生能力与素养有序提升。</h3><h3> 凝碧四年级 潘超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学知不足教知困&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绝知此事要躬行</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进步来自学习,今天的语文教研,市教研室朱爽老师为我们带来语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对于我们教学中的迷惑与不足,朱老师开出了一副副妙药良方,让我受益匪浅。</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讲座中,朱老师在对识字写字教学给出了具体而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后,对阅读教学也指明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首先,朱老师指出,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做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让课堂书声琅琅。回想自己本学期的课堂教学,进入高年级后确实有些忽视了朗读训练。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遵循“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这一规律,多让学生自由朗读,以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接着朱老师指出,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问题,避免出现一问到底,碎问碎答的情况。的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我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好问题?朱老师给出我们一个简洁有效的建议,要关注课后题。这样,老师的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最后,朱老师告诉我们,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有深度,要关注表达,尤其要重视对名家名篇的教学。这些文章在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都独具匠心,因此教学名著类课文,我们要带着孩子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创作背景,学习文本内容,感受语言魅力,体会作家情感,感悟其中的民族文化意蕴。我想,课堂教学中,我们引领孩子感悟名著课文的魅力之余,更激发起学生对那本名著的阅读兴趣。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就不仅仅是获得一颗珍珠,而是一整串甚至更多串的珍珠。</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开卷有益”确实是一个真理,学期末这次宝贵的“开卷”学习,收获满满,让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今后前进的道路,也激励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成长。</h3><h3> 凝碧五年级 李新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让课标落地 让朗读发生</h3><h3> 室外,大雪舞纷飞;室内,教研意正浓。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市教研室朱老师为我们做专题报告。</h3><h3> 专家指导,拨云见日。听了朱老师的讲座,真是收获满满!尤其对课堂上如何进行朗读指导,让我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我们曾不止一次地研读过《课标》,也明白《课标》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三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可是究竟如何让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落实?如何指导朗读,让朗读有效发生?我的心里总是模糊不清的,或者说在课标的落实上缺乏梯度,致使朗读指导无效或者低效。朱老师用一个教学实例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是个长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想读好不容易,怎么办呢?朱老师分三步落实朗读指导。第一步先从长句了中提取一组叠词“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指导学生读出叠词的味道;再提取一组难读的词语“粽子、裹着、箬竹叶、糯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轻声。第二步将词语变成短语“青青的警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指导学生读好短语。第三步出示完整的长句子,指导学生先读流利,读通顺,再读出停顿和语气。有了这三步的指导,学生怎会读不好这个长句?听了朱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原来,课标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让我们对着学生空喊口号,而是要我们像这样把目标分解,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一点点指导,直至真正落实课标中的要求。</h3><h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学习,更要学会不停地反思,发现不足,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用语文老师敏锐的嗅觉,制定基于学生、基于文本的目标,发现文本的特点,找到抓手,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让课程标准落地,让教师指导有效,让朗读真正发生。那么,我想,教育的美好便会与我们不期而遇吧!</h3><h3> 凝碧五年级 杨静</h3> 第三时段:分组教研 <h3>  分组研讨阶段,张校长也赶到教研现场。他给大家分享中原名师洛一高高三语文老师韩秀清讲的一个故事,让大家知道写一笔好字也是语文学习重要性的体现。张校长告诉大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第一,一定要用好教材,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语文课。第二,要重新学习课标,明确学段要求,如何去备好一节课。第三,要在课堂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其品质。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初步具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并在语文学习中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随后,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大家针对朱老师的讲座各抒己见,畅所欲言。</h3> <h3>  窗外的雪花尽情旋舞,绘制出一幅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报告厅里的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边专注倾听,一边用心记录。今天下午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报告《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指出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有效的策略。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老师提到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问一答,教学碎片化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上次朱老师教研听课,我所备的《自然之道》一课。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 只关注到了文章的重点段落、语句及表达方法,却始终没有梳理提炼出主问题,导致课堂显得琐碎,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牵引着孩子们被动的学习,没有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讲座中,朱老师的高位引领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一课可以围绕主问题“从哪里读出了我们的愚不可及”来展开,这样就避免了零敲碎打的追问,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对于梳理主问题,朱老师给出了有效的策略,比如关注课后题,每一道课后题都是编者的精心设计,我们在备课时是必须要关注的。另外朱老师还提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备课的能力,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文章最具核心的价值,围绕核心价值提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够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这也是朱老师对我们全体语文老师提出的希望。</h3><h3> “路虽远,行之将至;步虽小,恒而能达。”在学习这条路上,我们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提升!</h3><h3> 凝碧六年级 曹园园</h3> <h3>  路虽远,行之将至;步虽小,恒而能达。满满一下午,我们聆听着,收获着,思考着,成长着。在朱老师的悉心引领下,大家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进步,必将汇成教学效果的巨大洪流,推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向前,向前……&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h3>

老师

教学

识字

朗读

语文

学生

我们

指导

课堂教学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