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b>上图↗ 2017年11月11~12日,第三届世界莫氏亲经济与文化联谊交流会,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莫氏宗亲欢聚一堂,共谋莫家未来。</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上图↗ 大会主席台`</b></font></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上图↗ 1500名与会代表集体合影</b></p> <h1><font color="#39b54a"><b>上图↗ 忻城县代表团</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上图↗莫柳生在第三届世界莫氏宗亲经济与文化联谊交流大会上做《忻城莫氏土司500年》主旨发言</b></font></h1> <h1> 现在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向大家介绍:忻城莫氏土司五百年的辉煌历史。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幅楹联:</h1><h1><b><font style="">守斯</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土</font></b><font color="#010101" style=""><b>蒞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style=""><b></b></font></h3><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辟其疆治其賦三百里区域尽隶王封。</font></b></h1><h1> 这幅对联是忻城莫土司衙署大门的楹联,它出自晚清两粤宗师郑献甫<font color="#39b54a">(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人)</font>的手笔,充分地彰显了我们忻城莫氏土司500年的荣耀和豪气。</h1><h3></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十年,位于广西忻城县城关镇翠屏山北麓,由土司衙门、祠堂、官邸、大夫第等建筑群组成,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中国境内唯一保存得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壮族土司建筑物,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研究我国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证,莫土司衙署的东侧不远处,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三清观”(后称“三界庙”),供“三界公”,为传说中的壮族药医,一直香火旺盛,完整保存至今。对土司文化的挖掘、研究,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及壮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span></h1><p><br></p> <h1> 忻城莫氏土司始祖叫莫保,在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因平寇有功,升为五品屯田千户,屯兵于宜山县的八仙屯。 明朝建立以后,罢免前朝各地的管兵官,莫保于是带领子孙和亲丁,迁居忻城县境内,成为了忻城的一位富绅。据忻城《莫氏宗谱》记载,莫保“好善乐施,每倾囊济人危急”;“凡往来晋接,无不以诚相待,以义相恤,人号曰:“德门。”忻城的许多百姓都得到莫氏的救济和帮助,在民间,莫氏具有极高的声望,受到大家的拥戴。</h1><h1> 明初,广西各地发生了连续不断的山民暴动,忻城也发生了多起类似事件,但从未波及莫氏居住的村落。</h1><h1> 明宣德二年,以谭团为首的山民武装,攻县治,烧官房,杀官吏,县官无力抵御,弃城而去。山民占领了县城,抢牲畜,掠民财。广西总兵山云的军队来到忻城,了解情况以后,下文檄调莫保曾孙莫贤带领自家的卫队,帮助官军剿灭忻城之乱。事后,山云委派莫贤抚化忻城百姓。忻城从此,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尽管邻边的宜山等县后来一直动荡不已,忻城却平静无事,民安耕作。莫氏也得到了地方官员的嘉许。</h1><p class="ql-block"><br></p> <h1> 莫贤死后,忻城有复乱的迹象,壮老韦公泰等向官府具保,举荐莫贤的儿子莫敬诚接任父亲的职务。由于看到了莫氏在忻城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广西总兵和三司也联合保举莫氏,朝廷便下旨任莫敬诚为忻城土知县,并准许世袭。 从此,莫氏土司登上了忻城政治舞台。</h1> <h1> 忻城莫氏在忻城为官,自始祖莫保(1376年)到最后土司莫绳武(1906年)止,历经530年,史称忻城莫氏土司500年。</h1> <h1> 忻城莫氏土司走向鼎盛时期,有几个方面因素和作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h1><h1><b><font color="#ed2308">政治方面:</font></b></h1><h1>其一,莫氏土司始终和中央王朝保持一致。“修职贡”,“供征调”,“听命于天子”,“抚辑诸蛮”,很好的完成王朝的任务;改朝换代的时候,能审视时局,及时献图纳土,拥护新朝。十二代土官莫猛就是认清时势,得到清王朝的照予世袭。莫猛字怀仁,他就是电影《刘三姐》的主角莫怀仁莫老爷,但真实的莫怀仁是一个“厚德”的人,无愧于“怀仁”二字。后来因为“智为亲短,仁以爱迷”不意被叛族杀害。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讲仁爱的好老爷。</h1> <h1>其二,加强土司自身的德行修养。首任专事土官莫鲁在《官箴》里要求接任的土官们“仁民爱物”;莫镇威在《训荫官》里教导荫官“毋厚敛”,“毋烦作”。同时以勤俭约束自己。“勿贪富贵,须知艰难。”,“一日万钱不过一饱,百笥千裘不过一暖;珠玉非衣,珍宝莫食。”“宁朴勿华,宁俭勿奢。”这些都是莫氏土司的家训。</h1><h1> 在东花厅有一幅对联:</h1><h1><b>隐几看青山坐啸行吟眼底似无一事</b></h1><h1><b>垂帘荡白昼鹃啼雀躁意中恐有劳人。</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意思是历任土司 闲坐桌前望着窗外青山,坐可无拘无束高歌,立可边走边吟,眼下好像空闲得无事可做;</p><p class="ql-block"> 放下窗帘白天游山玩水,听着杜鹃啼声凄苦,鸟雀嘈杂吵闹,心中不免又挂念着劳苦之人。</p> <p class="ql-block">很好的体现了土官们尽管身在庭园,却一直心系着劳作的百姓。刑讼之处,讲究“虚衷以鞠之,平情以理。”</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军事方面</b><font color="#010101">:</font></h1><h3><font color="#010101"></font></h3><h1><font color="#010101"> 莫氏土司在明清两朝,参与了大规模的对外协同作战一共有19次之多,为莫氏土司的历史能够延续500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font></h1><h1> 莫敬诚的儿子莫凤,年少的时候就代父出征,初战惊人,孤军力破匪巢,救出被掳劫的百姓一百多名。当时,被同行的将领称为“髫年名将”。围剿大藤峡时,莫凤与南丹土司莫继祯互相配合,擒获民军首领蓝受贰等30多名。莫凤在战场上一腔热血,忠于朝廷,不辱使命。在病重的时候仍然坚持指挥战斗,最后病逝于柳州军旅途中,时年38岁。</h1> <h1> 万历年间,土官莫镇威更是功勋卓著。在刚刚接任土司的第二年,就带兵千里远征广东罗旁地区,并力斩敌军首领龙旺。朝廷奖赏大批金帛黄金,官升从四品;万历七年,莫镇威参与十万大军围剿八寨的作战,奇袭龙哈寨成功,斩匪首樊公宾,功劳“第居二等”;</h1><h1> 万历九年,县边界三地发生民乱,莫镇威再次与下雷峒土官许宗荫协同,身先士卒,破阵夺寨,生擒首酋韦王朋,李公坛等,朝廷便把这三个地方赐与忻城管辖。莫镇威此战为忻城开疆拓土,后人赞曰:三战夺猺魄,浩气凌云霄。莫镇威时期也是忻城莫氏土司最鼎盛的时代。</h1>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经济方面:</b></font></h1><h1> 推动农业的生产是土官们的首要任务。鼓励开垦,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田赋政策,“本根是务,并力农桑;赏而不窃,劳而亦康。”有力地促进百姓安居乐业。莫镇威卸职以后,组织修建了百余座桥梁,“复开崎岖险路,使羊肠之道尽变为康庄。”,这些明清古建筑,有很多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现在仍服务于忻城人民。</h1> <h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土官家人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壮锦的制作。从莫鲁开始,就要求家人学习制锦。莫镇威的祖母覃氏,“纺织之劳,身亲为之。”,以后,每位土官夫人都勤于织锦。莫怀仁的夫人韦氏“亲自纺织,一署大小侍婢,终岁不费一钱。”;莫元相的夫人“到日夕,犹勤纺织,不夜深,不就寝”。民间织锦之声,不绝于耳。清嘉庆年间,举人莫欺有诗写道:<b>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b>这样深入民心的生产,使忻城壮锦的制作在质地和花色工艺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热烈、开朗的地域风情,是广西各地壮锦中的精品,曾经作为贡品晋献皇宫,为忻城人民引以为傲。现在忻城的壮锦,已跻身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列。</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化方面:</b></h1><h1> 忻城土官大部分都能著文赋诗,也给忻城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其中,莫元相的《翠屏山赋》“笔气豪放”,《黄竹岩记》“笔意削劲,出入柳子厚《訾家洲》《石城记》诸记”。莫元相的儿子莫振国和孙子莫景隆,文笔也非常精湛,在明清桂西北诸土官中,茕然卓异。</h1> <p class="ql-block"> 还用祠堂文化来教子孙,在莫氏祠堂寝堂有一幅对联: </p><p class="ql-block"><b>数典无忘入庙,仰先型,永念三朝勋业;</b></p><p class="ql-block"><b>受恩罔替绾符,承世泽,常留百里河山。</b></p><p class="ql-block"> 告诫莫氏子孙历数家族历史,不要忘记进入宗庙,瞻仰先祖的榜样,永远怀念三朝的丰功伟业;</p><p class="ql-block"> 接受浩荡皇恩,切勿废了拥有的特权,传承世代的恩泽,长期保住那百里家园。</p> <h1><font color="#39b54a"><b>(上图↗)位于忻城县思练镇梅岭村卜佑屯梅山脚下(距离县28公里,距思练镇2公里)的著族《六一亭》,清代一门二举人二十八贡生,是天然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是忻城莫氏土司后裔出才子最多的一支,山中烟云环绕,有“梅山烟云"之奇观,思练八景之一。</b></font></h1> <h1> 从莫镇威的祖父莫廷臣开始,注重忻城的文化教育。“延名士,教子侄。诗书之声,渐出蛮乡。”;莫振国亲著《教士条规十六则》悬于讲堂,鼓励劝导诸学子,使族人读书蔚然成风。后世族人,颇有学成者。莫欺和莫云卿两个举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写有不少的反映清朝时农村里美好而惬意的生活的古诗,文学造诣很高。</h1> <h1> 莫氏土司从其鼎盛时期走向没落,虽然和其他土司一样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和吏治历史局限,但与其家属内部的长期仇杀、争夺世袭领地也无不是一个重要因素。</h1><h1> 莫氏家族争袭残杀,是从明万历三十三年第十任土司莫恩辉时开始,到清康熙五十年第十四任土司莫元相时告一段落,其中动刀动枪就有15次,前后长达106年。</h1><h1> 由于纷争不断,莫族元气大伤,威信江河日下。</h1><h1> 忻城莫氏土司走向没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朝庭需要政令一统,光绪三十二年(1906)第20任土司莫绳武因“纵匪殃民”被朝廷撤职,终止莫氏土司世袭制。至此,忻城改土归流,结束了莫氏土司统治忻城的历史。</h1> <h1> 广西忻城莫氏土司上下500年,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期间,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找到自己的定位,保存了自已,发展了自己,还走向繁荣昌盛,有它促进历史进步以及主动作为和积极贡献的一面。但它走向没落,逆历史潮流而动,如帮助朝廷镇压农民起义,实行愚民政策及文化禁锢,是历史糟粕,开历史倒车落后的一面。</h1><h1> 忻城莫氏土司的功与过,由后来人去评说。</h1><h1> 忻城莫氏土司的历史,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给包括我们莫氏族人在内的后来人开拓未来生活,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启迪。</h1><h1> 以上只是忻城莫氏土司500年的片鳞只影,更多的精彩已经深深的烙在忻城的那片土地上。</h1><h1> 在此,我代表忻城县12万莫氏族人衷心的欢迎大家到忻城来,看看忻城的过去,也看看忻城的现在。</h1><p class="ql-block"><br></p> <h1> 谢谢大家!</h1><h1><br></h1><h1><b>作者:莫柳生</b></h1><h1><b> 忻城莫氏土司第24代后裔</b></h1><h1><b> 忻城莫氏宗亲理事会会长 </b></h1><h1> 2017年11月11日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