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964年9月~1969年1月初中同学专篇

王明明

<p><br></p><p>吹不散的是往事,打不湿的是记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晃我们走出校门50年了,但校园往事仍历历在目。</p><p> 同窗五载,温馨如昨,常驻心头;同窗岁月,依稀似梦,但愿记得你我。一桩桩、一幕幕,依然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让人激动不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0年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我们怀念母校,感恩老师,想念同学的深厚感情。曾经,我们经历了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青春燃烧的激情岁月;曾经我们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奋斗的拼搏,成功的喜悦和风雨的洗礼。50年的岁月光阴,变化了我们的容颜,增添了我们的华发,成熟了我们的心态。50年的岁月光阴,放飞了我们的梦想,收获了我们的期待,造就了我们的人生。</p> <p>一生的同学,一生的朋友,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永远珍惜在心间,犹如同一首歌,诉说着我们的故事,悠远而回味无穷!</p><p>这是女十二中校门口,图片来自《心愿论坛》。</p> <p>女十二中教室,图片来自《心愿论坛》。</p> <p>1964年9月1日,我们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北京女十二中,分在一年级四班。</p> <p><br></p><p>1968年12月22日,我们班同学正在北京麻纺织𠂆学工劳动,广播里传来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同时我们接到学校工宣队的通知,12月26日回学校报到,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议开始了,才知道插队延安的动员大会。</p><p>这是12月31日下午,我们班去延安插队的同学,天安门宣誓后,合影留念。</p><p>一排左起:易敏、陈淮、陈波(陈凤波)、陈华(陈小娃)、伊亚静。</p><p>二排左起:戴玉玲、韩育茹、刁慧军、朱纪宁、单静、吳新玉。</p><p>三排左起:王明明、李庆兰、程林秀、罗江燕、梁安平。</p> <p>这是去延安插队宣誓的同学,衣服上别着“永远忠于毛主席”的红塑料条。</p> <p>1969年1月10日下午,满载着知青的汽车开进了延安城。</p> <p>汽车上拿着毛主席像的是陈华。</p><p>图片来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p> <p>这是女十二中录取书。</p><p>图片来自《心愿论坛》</p> <p>这是毕业证书。(我记得当时叫北京红卫中学)</p><p>图片来自《心愿论坛》</p> <p>伊红英原名叫徐玉珍。</p><p>应该1967年7月初中毕业,1968年六月发的毕业证书。</p><p>初二上学期间,我们把初三的代数学完了,准备把几何放到初三学,1966年6月文革开始,便停课闹革命,初三所有的课程没有学,也算是初中毕业?</p><p>图片来自《心愿论坛》</p> <p>这是张彩霞的学生证,能保存到现在,可以算文物了。</p><p>图片来自《心愿论坛》</p> <p>张彩霞的学生证上,校长签印那栏盖着焦其树的章。</p><p>1966年6月文革开始了,学生证上初三那栏是空白。</p><p>图片来自《心愿论坛》</p> <p>1966年文革串联。</p><p>前排左:陈华(陈小娃)、厉惠珠;后排左:郜锦丽、伊亚静、曹卫海、李莹莹。</p> <p>1968年以后,学校相继有同学自願报名去黑龙江建设兵团、内蒙古牧区、农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插队落户。这是好朋友临走前合影留念。</p><p>左起:高崇、武红(武金玲)、王景新。</p><p>高崇和王景新于1968年12月和别的学校同学自願报名去山西插队落户,比我们先离开北京。</p> <p>左起:李庆兰、高崇、单静,合影留念。</p> <p>李庆兰、王明明</p> <p>1969年1月11日,用了4天的时间,我们来到了延安蟠龙公社插队,这是我们班在纸房沟插队的同学。前排易敏、陈华(陈小娃)。后排陈淮、伊亚静、陈波(陈凤波)。</p> <p>1970年纸房沟插队合影留念。左起易敏、陈华(陈小娃)、伊亚静、陈淮、陈波(陈凤波)。</p> <p>插队蟠龙公社瓷窑沟大队第一小队的同学。</p><p>左起:王明明、单静、李庆兰、毛雅莲(高67届4班)、朱纪宁。</p> <p>瓷窑沟大队第一小队同学,1970年合影留念。</p> <p>1969年王明明在延安宝塔山下留影。</p> <p>1969年11月,我们离开农村回到日思夜想的北京。</p><p><br></p> <p>1969年11月,山西插队、陕西插队的同学合影留念。</p> <p>班里一共有2人分北京的工厂,汪琴和曹卫海。</p><p>我们和汪琴1969年12月合影留念。</p> <p>1969年12月,伊亚静、汪琴、李庆兰、单静、陈淮、朱纪宁、王明明合影留念。</p> <p>贾燕丽从内蒙古插队回北京探亲,和同学合影留念。</p><p>左起:曹卫海、厉惠珠、贾燕丽、汪琴。</p> <p>校庆130周年合影留念。</p><p>一排左起:李庆兰、朱纪宁、郜锦丽、伊红英(徐玉珍)、易敏、李小月、厉惠珠。</p><p>二排左起:梁军(梁毛毛)、曹卫海、刁慧军、张玉英老师、陈华(陈小娃)、吳新玉、王明明、张彩霞、韩育茹。</p><p>这是1969年离开学校后,第一次见到我们班这么多同学,一进学校校门,老远听同学们叫我:“王明明,王明明。”走到她们面前,我竟不知道她们是谁?经过自我介绍,才认出来。也难怪,1969年到1994年,相隔了25年,每人变化太大了!</p> <p>1994年校庆130周年合影留念。</p> <h3>1994年校庆合影留念。</h3> <p>1994年校庆130周年,王明明、朱纪宁、李庆兰合影留念。</p> <p>1995年12月,在曹卫海家合影留念。</p> <p>1995年12月在曹卫海家。</p> <p>左起:武红(武金玲)、高崇、我、李庆兰、王景新。</p> <p>1999年2月,我和杨振瀛组织了我们班同学,我们队插友,他们队的插友在东四街道办事处会议室的聚会,这是我们班的同学合影留念。</p><p>前排左起:宋振英、赵荣菁、易敏、朱纪宁、曹卫海、王明明、陈华(陈小娃)、陈英、蔡少英、汪琴。</p><p>后排左起:李小月、单静、伊亚静、李庆兰、厉惠珠、梁军(梁毛毛)、郜锦丽、柏小平、伊红英(徐玉珍)、陈淮。</p> <p>2004年10月校庆140周年合影留念。</p><p>一排左起:李庆兰、王明明、陈华(陈小娃)、张玉英老师、朱纪宁、伊红英(徐玉珍)。</p><p>二排左起:厉惠珠、罗江燕、陈英、戴玉玲、蔡少英。</p><p>这张合影照片是中国照相馆来人照的,陈华替大家把钱付了,谢谢陈华!</p> <p>2004年10月校庆140周年和赵鸿义老师合影。</p> <p>2004年10月校庆140周年和李秀杰老师合影。</p> <p>2004年10月校庆140周年和张玉英老师、潘其华老师合影。</p> <p>2014年10月12日校庆150周年合影留念。</p><p>前排左起:朱纪宁、陈淮、曹卫海、王明明、蔡少英、陈华(陈小娃)、贾燕丽。</p><p>后排左起:郜锦丽、柏小平、王景新、高崇、戴玉玲、伊红英(徐玉珍)、陈波(陈凤波)。</p> <p>2014年10月12日校庆150周年。</p> <p>2014年10月12日校庆后,在刘宅食府聚餐。</p> <p>2014年10月12日校庆后,在刘宅食府聚餐。</p> <p>2014年11月我和同学们在贾燕丽家聚会合影留念。</p><p>一排左起:梁军(梁毛毛)、陈华(陈小娃)、贾燕丽、柏小平、高崇外孙女、高崇。</p><p>二排左起:陈波(陈凤波)、蔡少英、曹卫海、陈英、武红(武金玲)、刁慧军、汪琴、伊红英(徐玉珍)。</p><p>三排左起:朱纪宁、吳新玉、王明明、王景新、梁安平、郜锦丽、伊亚静。</p> <p>2014年11月我和同学在贾燕丽家的聚会。左起伊红英(徐玉珍)、王景新、我、武红(武金玲)。</p> <p>2014年11月,我和朱纪宁。</p> <p>2015年5月去曹卫海家聚会,在外面就餐合影留念。</p> <p>2015年5月,我和同学在曹卫海家的聚会。</p> <h3>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的合影。</h3>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的合影。</p>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和初67届三班的合影。</p>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在教室合影留念,一排左1是李秀杰老师。</p>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合影留念。</p>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在教室合影留念。</p> <h3>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在操场合影留念。</h3>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p><p>罗江燕和我。</p>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我和同学的合影。</p><p>左起:陈华(陈小娃)、我、曹卫海。</p> <p>2016年10月校庆返校日。</p><p>朱纪宁、王明明、李庆兰。</p> <p>2017年2月26日,我和老挝同学开芸、西沙蒙在八一学校见面,这是一次跨世纪的见面,我们已经分别50多年了。</p><p>左起:开芸、王明明、西沙蒙。</p> <p>2017年2月26日,我们在八一学校和老挝同学开芸、西沙蒙合影留念。</p><p>前排左起:王明明、西沙蒙、张玉英老师、开芸。</p><p>后排左起:罗江燕、梁军(梁毛毛)、朱纪宁、陈华(陈小娃)、伊红英(徐玉珍)、郜锦丽、陈淮。</p> <p>2017年3月2日,老挝同学返回原女十二中,我们和她们在学校会议室开了座谈会,座谈会结束后,一起参观校史展览,这是在操场合影。</p> <p>2017年3月2日和老挝同学的合影。</p> <p>2017年3月2日。</p><p>一排左起:盖巡、西维莱、潘其华老师、西沙蒙、张玉英老师。</p><p>二排左起:郜锦丽、伊红英(徐玉珍)、陈华(陈小娃)、李庆兰。</p><p>三排左起:李香珍、蔡少英、赵荣菁、刁慧军、张向东、王明明、张彩霞。</p> <p>2017年3月2日,老挝同学返校,我们在学校的会议室开了座谈会。</p> <p>我和蔡少英与91岁潘其华老师合影留念。</p> <h3>我们和老挝同学参观学校的话剧社,金帆管乐队,舞蹈队,都很有特色。老挝同学在校史馆留言:希望学校发展壮大,走向世界。我们班有15人返校聚会,91岁的潘其华老师,77岁的张玉英老师也专程来到学校与老挝同学聚会。</h3> <p>2017年3月2日,伊红英(徐玉珍)、潘其华老师、张玉英老师漫步在操场。</p> <p>下午5点多,天快黑了,和老挝同学分别留念。</p><p>左起:西维莱、张彩霞、西沙蒙、王明明、蔡少英。</p> <p>2017年12月,蟠龙公社组织聚会,这是参加聚会的我班同学。</p><p>左起:伊亚静、王明明、陈淮、易敏、陈华(陈小娃)、李庆兰、单静、朱纪宁、刁慧军。</p> <h3>2018年6月,我和同学们去国防大学去看望我们中学的班主任于澴老师。因为一直不知道于老师的消息,同学们都很着急。在2017年的返校日我从别的老师那里找到了于老师的电话,我们和于老师已经分别了50多年了,本想早日和于老师见面,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见面,这次终于见面了,于老师请我们吃的中午饭,我们为于老师买了个大蛋糕,蛋糕上写着:师恩难忘。这是于老师为同学们切蛋糕。</h3> <p>2018年6月去看望于澴老师,于老师已经78岁了,仍然很精神!</p><p>一排左起:陈英、贾燕丽、陈华(陈小娃)、于澴老师、王明明、陈淮、高崇。</p><p>二排左起:朱纪宁、伊亚静、伊红英(徐玉珍)、蔡少英、易敏、单静、郜锦丽、厉惠珠、赵荣菁。</p><p><br></p> <h3>2018年6月,我们和于老师合影留念。</h3> <h3>2018年我和朱纪宁在京东大峡谷。</h3> <h3>2018年我和朱纪宁、李庆兰在京东大峡谷。</h3> <h3>2018年在京东大峡谷栈道的朱纪宁、王明明、李庆兰。</h3> <h3>2017年3月,我和李庆兰。</h3> <h3>2018年单静和我。</h3> <p>2019年1月单静和我。</p> <h3>我和单静。</h3> <p>2019年1月李庆兰和我。</p> <h3>我和李庆兰。</h3> <p>2019年1月,单静、王明明、李庆兰、朱纪宁。</p> <p>2019年10月合影留念。</p><p>李庆兰、单静、王明明、朱纪宁。</p> <p>2019年10月合影留念。</p><p>单静、朱纪宁、王明明。</p> <p>后记:</p><p>亲戚越走越近,同学越聚越亲,愿我们友谊地久天长!</p> 留住岁月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