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很喜欢时下流行的这句话,但更喜欢三毛在《关于读书》里的观点: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h3><h3></h3><h3></h3><h3></h3><h3></h3> <h3>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宴会,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素未谋面的妹子很开心的跟我说:“原来你就是枫叶呀,看过你写的文章,也没机会认识,没想到今天坐在一起。你看起来就是那种很文艺的人。文章写的又那么好,你一定是位老师?或者就是很爱看书,读过很多书的人!"</h3><h3><br></h3><h3>妹子的眼神温暖又真诚,如冬日的暖阳,那一刻,我激动的竟然有种想落泪的冲动。生活中,能有人欣赏你,真好!</h3><h3><br></h3><h3>比起外在的美貌,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才是更保值的,因为它不惧岁月,历久弥香。</h3><h3><br></h3><h3>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幼年时,父母便告诫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童年时,老师更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h3> <h3>浅浅素笺,淡淡墨香。丝丝情怀,缕缕奇缘。</h3><h3>人间有清欢,书有淡花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h3><h3><br></h3><h3>年少时,曾是个很爱看书的孩子,读过许多的名著,也写下过很多的书评。</h3><h3><br></h3><h3>可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中忘记了读书。进入美篇之后,断断续续重拾了书本,可是却没能完完整整去读完一本书。</h3><h3><br></h3><h3>2018年经美篇好友肖莉介绍,我开始用微信读书看书,十个月的时间,看了二十本书。随机记录了很多笔记,也简单的写了一些书评。</h3><h3><br></h3><h3>虽然不是什么大的成绩,可是于我也完成了18年的一个小目标。选取几本记录如下。</h3> <h3>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h3><h3> 一一胡适《人生有何意义》</h3><h3><br></h3><h3>第一次读胡适先生的书,对先生的博学与多才敬服之极。在先生所处的年代能够有那样鲜明独到的见解;还有他对教育,对社会都有先进超前的预知能力。这与先生读大量的史书,接触西方先进的新文化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h3><h3><br></h3><h3>读这样的哲学作品,感悟还是蛮深刻的。书中谈及人生、梦想、读书,都是与历史、社会、世界以及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h3><h3><br></h3><h3>人生有何意义?人生本无意义,是我们自己创造了意义;是我们在无意义的人生里创造了有意义的事情!</h3> <h3>回到朴素的状态,看着那些鲜活的情感的表达,很好。真的觉得很好。当你经历过许多,经历过贫穷,经历过富裕,经历过暗淡,经历过繁华,你就会觉得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一切都很朴素。</h3><h3> 一一陈坤《突然就走到了西藏》</h3><h3><br></h3><h3>陈坤给大众的印象一直都是孤傲的,原来是因为更多的自卑在里面。选择看这本书一开始是因为西藏,看着看着就被他吸粉了。</h3><h3><br></h3><h3>越是条件不好的人,受人善待之后,会记得所有的好,会感恩、会回馈,比如此次的公益行走。</h3><div><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h3><h3>很喜欢他对行走的诠释:行是方向,走是目的。人生就是一个行走的过程,外在的行走与内在的行走相辅相成。从一个贫穷的少年到现在的大腕明星,内心经历过天翻地覆的挣扎。唯有不断自省才能走出重重迷雾。</h3><h3><br></h3><h3>很喜欢他的生活态度,一直在行走,一直在思考。自省反思这种方式很好,它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过于喜不过于悲;不断完善自己;懂得善良,懂得感恩;倾听自己的声音,无惧风雨,无问西东。</h3></div> <h3>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h3><h3> 一一严歌苓《芳华》</h3><h3><br></h3><h3>很多人看完电影,都觉得《芳华》表达的是善良,可是读完小说,我却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背叛。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背叛。</h3><h3><br></h3><h3>那个时代被扭曲的三观,在小群体里得到了突显。人性在那个年代病态到了极点,被伤害,被打倒,被背叛,数年之后只不过是被人轻描淡写的曾经。当事人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是时代的错误,是十年浩劫下人性的浩劫。</h3> <h3>所谓命运就是殊途同归,过程中情节不尽相同,但是喜怒哀乐,心碎心喜都跑不掉。人生就是殊途同归,可是这个过程,我总得折腾一下。</h3><h3> 一一陈鲁豫《偶遇》</h3><h3><br></h3><h3>在别人的故事里看人生,看爱情、友情,哭一哭,笑一笑。然后自己的生活依然是自己的生活,找不到任何可以借荐的方面。鲁豫的回答很得体,说出了好多的金句,文化涵养与素质也很高。</h3><h3><br></h3><h3>人生或许不全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但内心还是要尊崇的。愿行处,有美好,不舍爱与自由!</h3> <h3>没有什么遗憾,不论是因何而散,都是曾经的漫步,现今的回忆。天涯那么长,散落两地走不下去是多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心中最后的留恋。消失在人海中,留存在流年里都是最美的回忆。</h3><h3> 一一从茜《张爱玲:她比烟花寂寞》</h3><h3><br></h3><h3>传奇是她的色彩,苍凉是她早已为自己定下的感情基调。她的倔强注定了她一生的孤寂。</h3><h3><br></h3><h3>她不喜欢人群,安静是她心中的净土。从尘埃里开出的花儿,最终四散在风中,太平洋的空旷想必是她喜爱的。璀璨夺目的前半生比烟花炫烂,孤独清苦的后半世比烟花寂寞。</h3><h3><br></h3><h3>曾经的临水照花人,最终屈从于生活压榨之下。她有风光无限的家世,却一生都为生计与钱财计较。家,带给她的是伤痛与阴影。</h3><h3><br></h3><h3>所有的天才都是孤独的,她亦如是。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看张爱玲,写的还是很中肯的,文字也是美的。</h3> <h3>在这个世界上,凡上帝创造的一切,决不会完全消亡。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妞妞是光的孩子,从光中来,又回到光中去了。</h3><h3> 一一周国平《妞妞》</h3><h3><br></h3><h3>作者摒弃了自己哲学家、作家的身份,以一位父亲的角度去描写了女儿妞妞短暂的一生。</h3><h3><br></h3><h3>在妞妞刚生下来的时候,命运就宣布了她注定死亡的结局。在与女儿相处的562天里,妞妞的美丽、可爱、聪明,以及她一并带来的欢乐,时刻煎熬着父母的心。为什么妞妞会得癌?为什么没有为她及时进行手术?这样的悔恨让作为父亲的作家痛苦万分!</h3><h3><br></h3><h3>妞妞终究还是死了,在父母的生活里消失了。然而她又以另一种精神的方式,活在了人们面前,活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h3> <h3>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h3><h3>往事付流水。然而,人生中有些往事是岁月带不走的,仿佛愈经冲洗就愈加鲜明,始终活在记忆中。</h3><h3>人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怀人生,因为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h3><h3> 一一周国平《风中的纸屑》</h3><h3><br></h3><h3>因为《妞妞》而再读周国平。自古文人总是多情,他用哲学家的眼光,诗人的文采,把随笔写成了充满哲学思维的人生感悟。</h3><h3><br></h3><h3>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而这些随风的往事,正如风中的纸屑、雨中的落叶,有些被幸运之手捡拾,有些成为了如风的过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爱与孤独,人与自然,身体与灵魂……世界之大同,人生之百态,因为简单所以自由!</h3> <h3>人类是为了摆脱粗粝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h3><h3> 一一余秋雨《千年一叹》</h3><h3><br></h3><h3>因为书中涉及太多的历史、文化、地理、宗教,看的有点慢,但终于还是看完了。</h3><h3><br></h3><h3>跟随作者从希腊一埃及一以色列、巴勒斯坦一约旦一伊拉克一伊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一尼泊尔一路追寻古迹,探访文明。那些历史留下的建筑,文明留下的痕迹正在慢慢萎缩湮灭。</h3><h3><br></h3><h3>那些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文明:希腊、巴比伦、波斯、印度……都因为彼此间不断的相互战争,都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覆灭。战乱、贫穷、肮脏、丑陋成了这些国家现在的代名词,“盛极必衰”在他们的古文明面前唯有千年一叹了。</h3><h3><br></h3><h3>本书最后说到与它们同时代的中华文明,当初各自存在却并无交集。感谢没有交集,才让中国的文明没有受到致命破坏与中断,到现在依然存在并能够发扬光大!</h3> <h3>梦不需要语言。它们是灵魂深处的花园。所以有时我觉得,梦才是属于我的现实,有清醒的感受,有释放的生活,有对远方和未知的探索。梦魇是一种真实,而清醒似乎是沉睡。就好像黑夜是我的白天,白天是我的黑夜。日光之下,并无新事。</h3><h3> 一一安妮宝贝《告别薇安》</h3><h3><br></h3><h3>不管有多矫情、颓废、阴郁我还是把它读完了。依然是每一小篇都作了简短书评。看到中间时也曾一度想弃书,可我性格里的固执让我依旧想把它读下去。</h3><h3><br></h3><h3>不得不说,安妮的文字是相当美的,非常的文艺范。只是文字与故事都太晦暗。我读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年轻时也是这样吗?是我们放大的失落、迷茫与无助吗?我们是否也曾向往过那样的特立独行?那样的我行我素?也许我们的心里都曾经住着安,住着蓝,住着安生,但我们的生活还是希望过的像七月一样。</h3><h3><br></h3><h3>从网络到现实的爱情,女人与女人的友情,原生家庭的悲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爱与不爱的纠缠,写尽都市人的现实,情欲、孤独、宿命、死亡等,直指人心的痛苦。不可信赖的感情,无法言说的抑郁,欲罢不能的性爱,如影随形的死亡……都让这本书充满了压抑。</h3><h3><br></h3><h3>所幸年轻时没有读这本书,而现在我可以用云淡风清的心情去看这里所有的故事。关于城市和幻觉。关于爱、宿命、消失。关于一些告别的人。一些过去和往事。一些生命段落。之后,我会更加好好的爱生活,爱自己。因为世间唯有自己最珍贵!</h3> <h3>成熟”并不意味着眼神中的“世故”“沧桑”,而是指向内心始终如一的天真纯洁;“成熟”不是人格上的“皱纹”,而是永不起皱纹的灵魂。</h3><h3> 一一陈果《好的孤独》</h3><h3><br></h3><h3>看过她的上课视频之后便对她心生佩服,年轻又博学,谦逊又不失礼仪。</h3><h3><br></h3><h3>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亲情、友情、爱情,孤独心、自尊心、好奇心,她用她的哲学知识阐述了生老病死的人生常态。</h3><h3><br></h3><h3>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读书越多,学识越高的人,往往低调。“已知越多,未知越多。”</h3><h3>多看书,才会让人思想开阔,在生活中更豁达。那些有识之士,那些作家总会通过文字向你传输一些他们的生活哲学,人生感悟。</h3> <h3>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h3><h3> 一一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h3><h3><br></h3><h3>这是安东尼给我们讲的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我们像掌灯人一样,生活在这个匆忙的世界,看不到世间美好的事物。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算计的、愚昧的、自私的……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h3><h3><br></h3><h3>我们都成长的太快了,就像猴面包树一样,像追逐阳光养料一样追逐着名利成功。在生活的历练中逐渐成长成熟,成为了被要求成为的样子:脱离了童稚,丢失了初心。</h3><h3><br></h3><h3>“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而我们已然习惯了用功利的眼睛去看世界,在很多美好面前,甚至看不到美好。好在,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知道还有一个小王子,他教会了我们怎样找回初心,做回孩童。</h3> <h3>文字:枫叶</h3><h3>音乐:声律启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