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江南的冬天,一夜之间,大青菜冻甜糯了;一夜之间,天地间降瑞雪了;今日之晨,我们心怀火种,在江阴市初级中学再次相聚。这个冬日,因为有同行者品课诵诗,注定温暖如春。
</h3><h3> 第一堂课,张怡执教教读课《老王》。</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未等班长召集,各组就围坐一起,评议起《老王》一课。</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意犹未尽的小组评议后,各组代表李明、杜琳、陈新、谈科、周昕、庄茜、顾玲君综合本组观点和建议,结合自己的观课感受,在全班进行了交流:这是一堂方正、扎实的课。观“面”上,课中活动丰富有实效,将助学系统的内容有机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但活动的张力不够,如比读活动少总结提升,课中练笔活动没有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观“点”上,示范、指导朗读的活动层层推进,课堂评价语言闪着智慧之美,但对情感着力不匀,如对“愧怍”的理解可关注语言空白处。</h3><h3><br></h3> <h3> “德”才尽显,如“湖”风“徐”来,他就是特级教师,来自昆山实验中学的徐德湖老师。徐特结合学员的评课,从三个方面点评了张怡的课:流程安排合理;教学内容的提炼与聚焦;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设计。解答和肯定了学员评课的疑惑点和生长点。最有味道的是徐特对《老王》一文的解读和讲析,在文本解读上,徐特带着我们再次品咂“惶恐”、“愧怍”这些文字背后的意味,细细回味“老王”的善良;在教学的聚焦上,关注语言点,抓住文本的艺术空白,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在散文基本的阅读方法上,进行了凝练的简述。徐特敏锐深刻的解读,浸润了我们的观课之心,我们也要去追寻语言的精魂。</h3> <h3> 第二堂课,浦志娟执教自读课《台阶》。</h3> <h3> 稍事休息,学员们分组评议,各抒己见。罗江宁、丁丽英、蒋波、黄丹玉、许乡、徐玉兰、高金露代表各组评课:这是一堂对文本解读细致、深入的课。第三组蒋波提炼出了整堂课的教法——矛盾分析法,关键词解读法,对比教学法,朗读品味法,从中肯定亮点提出优化策略。第七组高金露说《台阶》是最接近人生的文本,他结合自己的教学设想着重对文本关键处进行了深刻解读。这次评课的本身,让我们刷新了评课的思维,有种“惊起一滩鸥鹭”的收获。</h3> <h3> 气度“源”于平和,深度“源”于热爱,我们聆听“源”声。南京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袁源特级教师跟我们分享了三句话:我们都是语文的孩子;行动是最有力量的;讲台比舞台更重要。在这三句话中,袁特融入了对各组代表评课的点评,肯定了学员们关注学生、有教者立场的观课角度,充满“虚心看到他人的努力”的人文关怀。更荣幸的是袁特话家常般与我们亲切交流了近期她的一些思考,摘录几句共悟:好的文学作品价值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让每一个主体获得满足,为学生的人生着想;提升学生在文本中的觉悟,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虚怀若谷的袁特,让我们回归本“源”,不忘初心!</h3> <h3> 第三堂课,张丽花执教教读课《驿路梨花》。</h3> <h3> 课毕,学员们顾不上休息,直接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接着各组代表袁丽萍、计敏芳、刘剑峰、沈献华、周超、夏燕平、王静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评课:这是一堂扎实的家常课。“扎实”体现在教学内容选择贴切,单元训练要素体现充分,课中活动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深透赢得了师生对话的有效性。但给学生的思考、讨论的空间不足,阅读方法的提炼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生成,课中练笔没有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h3> <h3> 言语中显“志”趣,“明”亮了我们前行的语文路,他就是南通名师班导师团主要成员郭志明特级教师。面对在语文路上摸爬滚打的我们,郭特关注着我们评课的质量,肯定了学员以下几方面的评课亮点:能从教师的维度,学生获得的维度,课的融合度三个维度思考;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注意因时而动(根据评课的先后重新组合自己的评课要点)。提出我们忽视的几个元素:体裁是小说;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关注,提出语文老师要有做道德高人的意识。一席点评,让我们醍醐灌顶,前行的道路更加敞亮了。对于张丽花的这堂课,郭特认为符合“精致语文”的理念:精准的目标设定,精密的教学流程,精巧的元素彰显,精致的师生对话,精彩的课堂呈现。同时结合学员评课疑问,郭特从浅文深教的高度、时代的角度探讨了一些想法,启发我们:每一次设计,都是让学生去实现;每一堂课,从整体的角度去建构;每一堂课,像一幅美的画!郭特是成熟的稻穗,用饱满的语文思想,用现实的守望再次激发了我们前行的力量!</h3> <h3> 师傅徐老师灵感又涌现了,他拿起粉笔走上讲台,根据《驿路梨花》的板书,边圈画边引导我们关注文中的这样几组关系:所有人物和小茅屋,梨花和小茅屋,人与人之间,梨花姑娘和梨花。并讲解了各种关系的解读路径。再结合《台阶》《驿路梨花》两课的教学对“浅文深教”作了一番阐述,特别用自己《七颗钻石》的“术语点评”的教法建构《驿路梨花》的教学策略。师傅用他的课例和思考,再次打开了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师傅的睿智天堂,“处处是梨花”。在师傅的触发下,我们开始沉思:小说教学的基本定位及其操作策略。</h3> <h3>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跟着师傅一年了,师傅带着我们在语文的田地里耕耘、播种、施肥、修剪,期望我们一步步成为“农事”的行家里手。在这岁末迎新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一堂,举行“新年诗会”,共叙一年丰厚的收成。“诗会”上,各组学员或独诵或组合,尽情演绎属于我们语文人的诗情,时而驰骋中华大地,时而走进街头巷尾,时而书香四溢,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面朝大海,时而畅怀三尺讲台……师傅乘兴朗诵自己的作品《江南雨》,多少画面尽收眼底!</h3> <h3> 最幸福的,是师傅用自己的稿费1000元给每一位弟子准备了新年奖品,两次抽奖趣意横生。我们的感恩之意盈满胸膛!</h3> <h3> 尾声,“新年诗会”在《水调歌头》的曲调里余味袅袅……</h3> <h3> 一岁终,一路展,在砥砺前行中,诗意迎新,这是语文人生活的美好样子!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