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7日早晨,告别八卦城特克斯,前往昭苏县。</h3> <h3> 路边的房舍,透着安适,透着怡然,更透着一种浓郁的地域风情。</h3><h3> 人们之所以离开居住地去远方旅游,是因为除了放松身心之外,还能在旅途中体会异域风情,感受他乡民俗,在感到新鲜、奇异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说句不怕丢脸的话,对于伊犁河谷,除了书本和网络上得来的一知半解外,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认知和体会。因此在这次北疆行中,看到什么也感到稀罕。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h3> <h3> 喜欢走这样的路,没有拥堵,没有加塞儿,听着音乐,看着美景。赏心悦目,景美心更美。</h3> <h3> 驶入城外的旷野,油菜花从公路边一直延伸到远处青山脚下。</h3> <h3> 特克斯距昭苏约70公里左右,沿线道路平坦,原野辽阔,风光很美。</h3> <h3> 希望的田野。</h3> <h3> 大片的麦田,小麦还没成熟。远处的一抹亮黄是油菜花。</h3> <h3> 在特克斯与昭苏交界处的路边,矗立着前蹄高抬,仰天长嘶,似乎随时要腾空而去的骏马雕塑。看见它,就知道我们将进入天马的故乡。 </h3><h3> 昭苏县地处特克斯~昭苏盆地西部,特克斯河穿流县境而过。这是一片与哈萨克斯坦国相连的土地,边界线长200多公里。</h3><h3> 古时,昭苏与特克斯同属乌孙国。数千年的历史风烟中,塞种人,大月氏、乌孙人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1898年当地建成喇嘛教庙宇圣佑庙后,传统分散的游牧区开始有了最初的县治雏形。因此,在正式设县之前,当地汉语、回语、锡伯语均称地名“喇嘛昭”。昭,蒙语意为庙宇。哈萨克语则称为“蒙古勒库热”,也即蒙古庙宇之意。因此,在正式设县之前,当地汉语、回语、锡伯语均称地名“喇嘛昭”。</h3><h3> 1942年,设置昭苏县。关于地名改为昭苏,有传说称是在1938年设于六苏门喇嘛昭的昭苏设治局名称中取“昭”、“苏”二字合并而成。“昭”寓意光明,“苏”寓意大地万物复苏,因此昭苏可引伸为“昭然复苏”。</h3><h3> 这个“昭”字,与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的另一个名称“召河”的“召”字有相同的意思。</h3> <h3> 到公路北边的白马游客服务中心休息,趁机补一下昭苏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吧。</h3> <h3> 游客中心内部,很有民族特色。</h3> <h3> 黄绿相间,色块明丽的田野。黄色的是油菜花,绿色的是小麦。</h3> <h3> 鲜黄的油菜花,深绿的白杨林,粉色的墙壁,棕绿的瓦顶,好一幅色彩鲜艳的原野美景图。</h3> <h3> 公路左侧路基下的油菜地边,陆陆续续出现了成列成排的蜂箱和养蜂人的帐篷。帐篷边的空地上,摊晒着鲜黄、橙黄色的花粉。</h3> <h3> 看到有游客下去买蜂蜜,我们也停车去凑个热闹。</h3> <h3> 见我们走过来,养蜂人从桶中舀出透亮而黏稠的蜂蜜让我们品尝,确实很甜。我想,这应该算是最正宗的原产蜜了吧。在众人的观瞧下,从蜂箱中取出蜂巢蜜,现场搅制、装瓶,绝对没有乱七八糟的添加物。价格是每瓶60元,先我们而来的一位男游客一下就买了12瓶。</h3><h3> 伊犁黑蜂是近百年前由哈萨克斯坦传入伊犁的。经长期饲养,已稳定适应了伊犁河谷的气候及蜜源。是我国最优良的蜜蜂种类,也是世界四大蜂之一。</h3> <h3> 一路向南,寻找胜境。远处逶迤的雪峰,就是天山山脉。天山,与昆仑山一样,在许多武侠小说里是神奇的存在。我基本没看过那些侠客们如何飞来飞去出神入化,如何惩恶扬善整饬乾坤。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毫无灵气的俗人,虽然能吃点苦,却实在没有大侠们的悟性。所以甘愿、也只能在不小心就会跌破头的现实中,过过柴米油盐的凡人生活。在我眼里,两条山脉就是家乡的代名词。昆仑山和山下的绿洲充满着故土的关爱、牵挂和祝福;嵯峨险峻的天山南麓象征着力量、毅力,锦绣如画的天山北麓则体现着温柔、体贴。不论昆仑山还是天山,在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亲切之所在。</h3><h3> 2015年初秋,我曾在南疆的温宿县眺望北边的雪峰,揣度山那边的北疆是什么样子。今天,我又在北疆的昭苏眺望南边的雪峰,回忆这个时节在南疆的点点滴滴。</h3> <h3> 穿过哈萨克族村落。</h3> <h3> 所有房顶都覆盖着彩钢瓦。红、褚红、绿、灰、蓝色等颜色的房瓦组合到一起,色彩缤纷,很有意韵。彩钢瓦在这里真发挥了大作用。</h3> <h3> 看见我们的汽车开过来,小牛犊扭头很好奇地看着,一动也不动。</h3> <h3> 在村落边缘溜达。</h3> <h3> 一头半大的牛被独自关在栏舍中,无聊地东看西看,最后只能无奈地吼叫。</h3> <h3> 到观光点看油菜花。</h3> <h3> 这些年,很多人都去江西婺源看油菜花。虽然多年前去过江西,却是在隆冬季节,再加上工作任务有时间和行走线路的限制,结果自然是什么也没顾上看。从网上的图片和游记看,婺源的油菜花很美。层层叠叠的金黄色油菜花梯田,在春风中婀娜多姿的梨花桃花,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确实构成了精巧绝美的画面。而昭苏的油菜花却是另一种风貌:宽广平坦的原野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如黄灿灿的绒毯姿意铺排、漫延,又如一片浩淼辽远波平浪缓的鲜黄色海洋。看上去既壮美又大气。</h3> <h3> 不知道这片油菜花的面积,但从简介上得知昭苏的品牌之一就是百万亩油菜花。百万亩,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新疆地域之大,从这个百万亩就可见一斑。</h3> <h3> 昭苏县地处高位山间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大西洋水气的作用,使这里气候凉爽,甚至可以说有些偏冷凉。空气湿润,雨多雾多,降水量居全疆首位,全年无霜期不到100天。这些因素,大概就是已七月上旬小麦还绿着的原因之一吧。昭苏境内草原广阔,阡陌相连,绿野无边,是新疆境内唯一一个没有荒漠的县域。</h3> <h3> 进入伊犁河谷,尤其是到了特克斯和昭苏,感觉自己变成了什么也稀罕,什么也喜欢的一个没见过大天的人。都说美酒醉人,其实美景同样也醉人,而且是醉眼、醉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那种醉。</h3> <h3> 试想一下,站在笔直的白杨树下,伴着柔曼伸展的枝叶望出去,眼前是绿毯般茸密的小麦,以及一直延伸到远方的黄灿灿的油菜花。深蓝色的天宇下,缓缓倾斜的群山如墨绿色的屏障伫立在天边。一阵似有若无的微风拂过,带来了小鸟纤细婉转的鸣唱……这是怎样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h3> <h3> 用油菜花的海洋来比喻,应该不是夸大之词吧?</h3> <h3> “打翻了上帝的调色板”——不知多少人用这句话形容缤纷色彩构成的美景,形容美景的不可名状,形容色彩的神奇艳丽。我不信教,自然不会信什么上帝和他的调色板。我只信一点,那就是美景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启迪、开发、提升人类审美意识的基础。知道了什么是美,就知道了怎么去欣赏美,珍惜美,保护美,传承美。在大自然馈赠基础上锦上添花地增加美,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前提下依山就势地创造美。</h3><h3> 如果非要说是上帝的调色板,我觉得这个上帝就是这里的人们。正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眼前这色彩明丽、层次清晰、一直通向天边的美丽田野。</h3> <h3> 乡间小路,幽静绵长。看到这白杨相伴的小路,就想起了童年时为了钓鱼,不知多少次赤脚穿过这样的林荫小道,走过细腻湿润的水稻田埂去挖蚯蚓;为了养兎,不知多少次在路边白杨的相随下,走进细土绵柔的玉米地小径去摘野菜;为了养蚕,不知多少次看着白杨枝叶间洒下的斑驳阳光去摘桑叶;为了偷杏子、摘桃子、去水库游泳,为了什么也不为的游荡,不知多少次在这样清静而又浮尘腾飞的小路上赤足而行……</h3><h3> 因为回不去的童年,因为抹不掉的记忆,看见这熟悉的乡间小道,除了亲切,更有一份浓浓的乡愁乡恋。</h3> <h3> 在油菜花海观景台旁边,是一尊雄鹰铜雕。不锈钢的云形底座上,雄鹰张开尖喙,奋力扑打着双翼,强健有力的双爪伸向前方,似乎正呼啸着从半空扑向猎物。这尊作品立意好,构思好,具有很强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h3><h3> 是男人都想成为振翮九天的雄鹰。老男人也是男人,所以老男人心中也依旧有着雄鹰情结。走过了人生展翅翱翔的岁月,就在雄鹰雕塑旁留个影,圆个梦吧!</h3> <h3> 与老友相伴雄鹰留影。</h3> <h3> 志江和抒郁。</h3> <h3> 同行的朋友们。</h3> <h3> 同行的朋友们。</h3> <h3> 友人跃进跳麦西来甫。我一边拍照一边用维语起哄:“你开始。”</h3> <h3> 不多说了,眼前简直就是辽阔田野的五彩大场景有木有?条状播种的不同作物,在蓬勃出独属自己形态的同时,呈现出色泽不一、明暗相间的色彩。村落在青山白云衬托下,用白色的毡房和红、蓝色的屋脊描绘出静美的一抹温馨,似乎在向远方的游人发出遥远的呼唤。</h3> <h3> 天马的故乡名不虚传,体形健美的骏马在路边随处可见。</h3> <h3> 路边散放的马匹。</h3> <h3> 一处没看见名称的观景点。石质的毡房造形拱门上,镶嵌着游牧、狩猎、阿肯弹唱等场景的浮雕,很有特色。</h3><h3> 可以说,进入伊犁河谷,就进入了浓郁的哈萨克族、蒙古族风情之中。这几年回新疆主要在南疆,因此在回忆和现实的对比中,加深了对维吾尔族风情、沙漠绿洲麦浪翻滚棉海连天的农耕文化的印象。而伊犁河谷,更多的则是以放牧及相关产业为主的游牧文化。两者之间,生存方式不一样,民俗风情不一样,留下的感触和体会也不一样。</h3> <h3> 山坡上的羊群。</h3> <h3> 路过一个村落时,两个哈萨克族小男孩手拉手站在路边,似乎要横过道路。他们背后不远处,就是村落和散放的牛群。</h3><h3> 在城里,这么小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长的全面护佑下。而这里的小孩,已经能结着伴自己游走了。</h3> <h3> 到达库尔库勒德克水帘洞景区。我知道在维语中“库都克”是洞的意思,这里的“库勒德克”是否也是洞的意思?因为发音有些近似——当然,这只是我瞎猜。</h3> <h3> 天很蓝,是那种纤尘不染的蓝;山很绿,是那种青翠欲滴的绿。看着这样的蓝天青山和山边悠悠的白云,浴着耳边倏然而过的山风,心在瞬间就沉静了下来。</h3> <h3> 景区不大,但植物繁密而多样。在参差错落中显出一种丰茂而幽深的韵味。</h3> <h3> 朋友们在树林中小憩。</h3> <h3> 钻进斜坡上的林子里留个影。</h3> <h3> 水帘洞景区位于昭苏县萨尔阔布乡,是一处无任何人工雕凿痕迹的纯自然风景区。倾泻而下的瀑布,由上部山沟的河水跌落形成。瀑布在很多地方都有,有宽有窄,有高有低,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含蓄低调。这里的瀑布从形状上看并没多大气势,从高约二十米左右的跌落口朝下呈扩散状的单瀑,最宽处大约两米左右。这样的规模,只能算是小瀑布。之所以能成为景点并引人关注,可能是因为跌水下方那个很罕见的大石窟。</h3><h3> 站在洞外望进去,水瀑在石窟偏右的位置,窟的大部分在水瀑的左边。这个石窟不像一般的石洞那样有纵深,而是一个不规则的石钟型。朝外开口的部分基本上全敞开,因此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明洞。从边缘、顶部及石壁看,这个石窟形成的原因大概与瀑水长久的冲刷、切割和溶蚀有关。</h3><h3> 瀑冲成窟,窟中有瀑,这是这处瀑布有别于别处的独特所在。而位置的幽僻和葱茏的植被,也为其增添了个性色彩。</h3> <h3> 老朋友在水帘洞合影。</h3> <h3> 老友从水帘洞边往回走。</h3> <h3> 瀑布下跌的水由石窟底部流出,在山涧形成了一条清浅的小河。操着哈萨克语的游人们三三两两在河边游玩。</h3> <h3> 在匆促的河流上,树木横斜着伸出了枝杈。是不舍的挽留?还是贴心的轻抚?</h3> <h3> 留张照片吧,不能因为长得丑连张“到此一游”的照片都不敢拍。</h3> <h3> 装个贴紧大地的沉稳样子,但内心是欢跃的。</h3> <h3> 想表达什么?早已想不起来。</h3> <h3> 在小河边,无意中惊扰到了一只小鸟。</h3> <h3> 可能我所站的位置离鸟巢不远,小鸟感到了危险,一直在我身边不停鸣叫,然后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走动、飞腾。小小的鸟儿为了保护自己的巢穴也是奋不顾身了,试图用自己的鸣叫和动作把我引到别处。</h3><h3> 看着它的动作我忍不住笑了,但在心里却很感慨。动物有领地意识,一旦有外敌入侵或威胁到安全,为了保护自己的巢穴和孩子,成年动物绝对会奋起迎战甚至舍出自身。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其实是相同的。而有的时候,部分人似乎还不如这些弱小的动物。</h3> <h3> 为了不再给小鸟造成恐慌,我小心翼翼地后撤到不远处的溪流边。蹲下洗手时,一个身材不高,戴着黑色棒球帽的小姑娘沿着小溪走过来。看见她在阳光下手搭凉棚往山坡上眺望,我对她说:“小姑娘,自己站在这儿干嘛呢?这儿太晒,去那边树阴下凉快。”</h3><h3> 小姑娘笑了一下,用流利的汉语说:“没事的。我在这儿等我爸爸他们,马上就过来了。”原来小姑娘的家人还在景区里边没出来,她站在这比较开阔的地方等。</h3><h3> 听见她很熟练的汉语,我问她是不是哈萨克族,汉语是不是在学校学的。小姑娘回答说:“就是的。我已经上初中了,我们的同学都会说普通话。”</h3> <h3> 小河边上的哈萨克人家。背倚山坡,面对小河,清静安适,真有点世外的感觉。</h3> <h3> 山坡上带着孩子的牧羊人。</h3> <h3> 离开水帘洞,来到山下的牧场。天高地广,辽阔苍茫。</h3> <h3> 远处的村庄。</h3> <h3> 草原观景台旁边的牧家乐。</h3> <h3> 红色风雨篷下边,一个三十来岁的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切羊肉。攀谈中她告诉我,这些肉是给一个内地来的旅游团准备的。那些人去草原上玩儿去了,晚上返回来。听到她的话语我有点惊讶,因为她说着一口既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又很流利的普通话。现实中,内地许多地区汉族人的普通话都带着很浓郁的方言韵味,以至自嘲“某普”或干脆定性“塑料普通话”。而眼前这个女人说起普通话来,却字正腔圆,没有一点拐弯走调的现象。</h3><h3> 进入伊犁河谷的短短几天,感觉接触到的少数民族朋友的普通话都说得不错。如巩乃斯小村镇路边店的服务员,那拉提检查站外介绍旅店住宿的那几个哈萨克族小伙子,新源县小餐馆的主人,阔克苏大峡谷的工作人员和招揽骑马的小男孩,水帘洞景区遇到的小女孩等。从这一点看,这里普及普通话的工作做的挺好。语言相通,就有了沟通、交流、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提高的基础。这对于揭露和破除三股势力编造的所谓历史、文化谎言,增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打击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活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h3> <h3> 不远处的牛很沉静,默默站立在斜阳中。</h3> <h3> 马是不太安份的,总在游来逛去。</h3> <h3> 奔跑的马群。</h3> <h3> 太阳西斜了,辛苦了一天的哈萨克母子沿着小路朝山下走去。母亲在前边牵着母牛,边走边朝我们张望。</h3> <h3> 儿子和半大牛犊在后面跟着,见我摆手,小傢伙咧嘴笑了一下,加快脚步追了过去。</h3><h3> 牧人下山,说明一天的操劳结束了。随着他们归去的背影,我们这一天的游览也将结束。趁阳光尚明,赶去县城投宿,为明日邂逅新的美景做好准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