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记得去年读了我同事春雷写的大作《朝圣路上木铎振》,一时间寻思木铎是个啥东西,是否是木头制作的?我始终不明白木铎的教化人心作用。有幸,国机集团对口项目从北京飘到了固始,我被选中去木铎发声之地亲耳聆听来自木铎的声音。初到北京,我这个圈居于小县城的老九被北京的冷风吹了个趔趄,想起了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句话:没有大风的北京,算起来是奇迹。我裹紧了衣服,拉起了行礼,行走在朝圣的路上。</h3> <h3> 第二日清晨,风停了,一道道阳光刺破了北京上面雾霾的天空,或许对于我们这些北国江南的小居民有些暖意。或许让我们乘着这太阳的金辉,前往神圣的北师大,亲自聆听木铎的金声。</h3><h3> 吃罢早饭,心中不自觉地泛起朝圣者的虔诚,记得我上师院时,第一课就是我们系主任上的关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讲座,今天有幸来到这八个字的发祥地,心中那种小城市的老九思绪便渐渐散了。</h3> <h3> 一进正门,一块黑色的石碑映入我的眼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闪着金色的大字在太阳的金辉下闪动着,我仿佛看到了万道金光。我静静地注视着这八个金色大字,字的劲道宛如夫子的铮铮铁骨,字的凹处又如这座高等学府大师们深邃的思想之光,字的边锋又仿佛把我带到鲁迅以笔为刃刺向反动政府的那个荒诞的年代。</h3><h3> 看到这里,我慢慢地放缓了脚步,一颗急躁的心也渐渐地平稳了下来,我轻轻地踏上一级级台阶,耳边又似乎响起大师们在教室里字正腔圆的铿锵声,这时,一个黑色似钟的物体矗立在广场中央,似编钟,如洪钟。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木铎。</h3> <h3> 《论语·八佾第三》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文字。 这段文字讲:在仪地守边的官员请求会见孔子。此官说∶“所有来到我这里的有道德学问的人,我都是要和他们相见的。”孔子的学生请孔子见见这位官员。孔子一出来便对学生说∶“我没有得到官职,你们为何要忧心忡忡呢?天下腐败黑暗太久了,上天要把我当做木铎。”意思很明白,出色的教育可以为驱除天下的黑暗和腐败起巨大作用。 文献说,“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孔子以木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所以北师大便以“木铎”作为校徽标志物,而一所大学以匡天下的象征物———“木铎”为自己的标志,也是雄心可见。</h3> <h3> 我环绕着黑色神圣庄严的器物走了一圈,好想像抚摸布达拉宫转经筒那样抚摸这个木铎的边边角角,无奈禁止抚摸攀爬的字样禁锢了我向上攀爬的脚步。</h3><h3> 我驻足仰望,以舌为声的木铎安稳地俯视着他这些来自于大别山区的朝圣者,无声的木铎似乎也在讲述着夫子的故事。陈垣,鲁迅,周廷儒,启功这些人物的传记次第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故事。</h3> <h3> 这个手持毛笔,力透纸背的蜡像就是皇室之后,一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不屈的人格。他一生无子,最后把自己所有的都献给了北师大,并设立了北师大陈垣奖,来回报陈垣校长的知遇之恩,诠释了什么是师之魂。</h3> <h3> 随后,举行了开班典礼,坐在大师的台下,成为这些学贯中西的大师的学生,心里阵阵汹涌。首先出现的是教育部副司长郑增仪老先生,稀疏的头发闪耀了智慧的光芒,温润的声音穿破了寂静的礼堂,朴素的穿着昭示着大师的神圣。他的讲座深入浅出阐述了教育的未来方向,更多未知的名词一个个闪现在荧幕上,我闻所未闻,听所未听,一个山野乡村的无知在这里竞显得这么孤陋寡闻,只能感叹_时代抛弃了我。</h3> <h3> 他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当你停止学习,你就开始死亡。这时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由于线路问题,机器人视频传输不上,工作人员前来帮忙,吴司长突然向这个工作人员鞠躬并说:‘’老师,辛苦你了‘’。我诧然了,若不是平时这样要求自己,绝对是做不出来的,他的这一举动不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实诠释吗?</h3> <h3> 回到酒店,我把老教授一字一句在头脑中再现,他温润的声音字字叩击着我的心灵深处,真的是木铎阵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