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粉是怎样练成的

云梦山泽

<h3>  紫溪市镇乐园村位于紫溪市镇南部,其中11-16组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山区可灌溉用地少,红薯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自然成了村民农作物的首选。也因为红薯种得多了,便衍生了许多红薯加工产品,红薯片、红薯粉都小有名气。</h3><h3>  红皮黄心红薯是乐园村民普遍种植的红薯品种,该品种含水量高,含糖量高,味道更甜一些,是制做红薯片、红薯粉的首选材料。</h3> <h3>  从红薯到红薯粉,期间还要经过漫长的过程,首先是红薯淀粉的制做,地里收获上来的红薯,要在山泉水里细细的清洗泥沙,不然以后客人吃到粉里的泥砂,免不了要责难主妇的粗心。洗净的红薯打碎成浆,经过一次次的沉淀、过滤,最细腻的那部分浆汁脱水、晾晒后才能成为红薯粉子。</h3> <h3>  幸运的是本人也受村民的邀请体验了一把手工红薯粉的制做,一进主人家,没想到做红薯粉还是有点大场面的,拌粉、揉粉、下锅、捞粉,冷却整理、晾晒必须跟流水线一样一气呵成,必须得邀请八九个能干的亲朋好友才行。</h3><h3>  首先是拌粉,拌粉也是很需要经验的,没有称量设备,也得控制好水与淀粉的比例,过干则发硬,过湿则难以成形。二个大汉专门负责这个最费体力的活。</h3> <h3>  </h3> <h3>  初拌好的淀粉是不能立即下锅的,揉粉同样是个体力加技术活,粉团揉得有劲道,做出来的粉条才有劲道,这个岗位一般由老师傅掌握,虽然辛苦大家都笑得这么开心啊。</h3> <h3>  </h3> <h3>  粉团是通过一个三眼漏斗下锅烹煮成形的,下锅的师傅手脚麻利,把粉团摔进漏斗里,然后轻轻的敲打和晃动漏斗,通过漏斗里的三眼形成细细的粉线,盘旋着下坠到滚水锅里,很快就出现了红薯粉晶莹透彻的雏形。</h3> <h3>  这时还需要捞粉的亲友用竹竿在沸水里轻柔的搅拌粉丝,确保粉丝在沸水里不糊、不成团。感觉差不多了,就可以捞出来进入下一部工序了。</h3> <h3>  捞出的粉丝要放在水里迅速冷却,然后整理成捆,上竹竿晾晒。这还没完,略干之后还要细细的整理一次,才能保证成品的平顺漂亮。</h3> <h3>  虽然是流水线的工作,却没有流水线的枯燥单调,亲朋好友们边工作边聊天玩笑,乐呵呵的忙完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亲情跟友情酝酿得越来越浓。这让我怀念起了小时候亲朋好友在一起过年打滋粑的经历,跟这场景何其相似,大家聚在一起尽其起所能的劳动,尽其所能的帮助别人,那其乐融融的场面已经好久不见了。</h3><h3>  其实做手工红薯粉条成本是很高的,一亩地四千斤左右的红薯,出粉也就三四百斤,好的粉丝也才十块钱一斤,折算下来也就是三千多块钱,但是其中付出的劳动力太多了,从种下红薯苗、施肥、挖红薯、制红薯粉、再制成粉条,请人的话是绝对亏本的。用朋友的话来说,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点这玩意,大家都是互助也无需花钱雇佣劳力。做成的粉丝一则过年的餐桌上少不了这玩意。二则家里也没有别的东西,没做的亲朋友好友过年也可以送点。三则多少卖点补贴家用。嗯,在这么勤劳朴实的村民面前,我还有什么好说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