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2年底我高中毕业了,那时没有大学考,即是以后大学也是靠推荐上,像我这样的人连门都没有,农村户口也招不了工,毕业就是失业,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是唯一的去向。好在那时部队招兵,而且招兵数量比较多,因为因林彪事件,72年没有招兵,所以年底一下子招了二年所需的兵员,全国一共招二百万新兵,我们楼王公社招一百多名,是历年来招得最多的一年。我那年18岁高中毕业生,身体也没有问题,经过向大队领导求情,带兵的领导对我影响也很好,终于成了我们这个小家族第一个当兵的人。当时我父亲并不热衷于我去部队当兵,因为他的生活压力太大了,我作为男丁长子理应为父亲分忧,但为了前途为了未来能过上好日子,我还是坚定的走上了扛枪当兵的道路。</h3><h3> 走之前受到了亲戚和同学们的礼待,大家在经济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准备了一些平时吃不到的饭菜为我送行。影响深的是在学校的一个下午,范大康同学悄悄的跟我说放学以后跟他走,有事情。放学后几个同学一起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北龙港公社果林大队范大康同学家里,原来是班上几个同学出份子凑钱在范大康家中为我们班上6个当兵集体送行,共二桌十六个人,喝的是洋河大曲,菜很丰富,有肉驼子,红烧肉烧茨菇,假鸡,罗卜淡菜等现在的家常菜,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奢侈的享受,几年难得一次这样的大餐,那天我破天荒的喝了一点酒,带着兴奋晕呼呼的在寒风中跑回了家中。那时基本都是在兴奋中度过,一些儿时的同学一起拍照留影,上北宋庄舅舅和姑妈中辞行,带着亲人们的祝福在红旗和锣鼓声中穿着不是十分合身的新军装踏上了军旅之路。</h3><h3> 记得我们从楼王坐挂浆机拉的小拖船到秦南转大拖船去高港。在秦南开船时听人喊有人跳河了,那天应该在零下5度左右,这么冷的天什么人会跳河里,原来是秦南公社的一个小青年验上了没有走得成,在新兵开拔时他跳河追我们的拖船想爬上去追部队,后来当然没有走得成,现在想想在那么冷的天跳河去追船当兵是要有多大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呀,这说明在当时万马齐音的年代,当兵是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其实当兵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改变命运,大部分人当了几年兵回来后还是修地球,留在部队提干的是凤毛麟角。</h3><h3> 我们在高港登上工农兵十四号客轮去了舟山群岛,当时也不知道是到舟山,部队带兵的也不说,问他们说是军事秘密。出了吳淞口继续在大海中航行,第二天中午到了岱山全部下船集中,一部分留在了岱山本岛,我们同班的刘金华、姚相元同学。一部分去更远的十六团苗子湖,如我班的陈友明同学等。而我与一些人又坐登陆艇去了长涂岛的十五团。长涂岛位于岱山的东面,分东长涂与西长涂,是个天然的军港,军事位置非常重要。岛上有海军的二个师级单位,海军的军舰可以港口的山洞里防原子。我们守岛的陆军部队是个加强团,一个营有6个连队,以步兵和炮兵混。全团有近20个战斗连队,远多于编制一团三营一营三连的常规团,。火力从152加农榴弹炮到122、120、85、82、57、60炮配制齐全,远程可打敌军舰,近程可打登陆坦克和步兵。战略思想是独立作战、长期死守、等待支援,这是根据五十年代福建东山岛我一个守备团成功战胜国民党悍将胡琏兵团而效仿的防御方式。我们新兵在丁咀门守备一连的驻地建立了新兵连,住在坑道里,稻草打地铺,一人挨一人,几十个人驻一个坑道。当时主要任务是队列训练,早上五点起床集合跑步或爬山,早饭后做队列训练,下午练步枪瞄准或投手榴弹,晚上学习三大条例,按排得很紧张,有时还在夜间搞紧急集合,我们新兵最怕这点。做队列训练很辛苦,早上寒风凛冽,手露在外面一会儿就冻僵了,但必须坚持。伙食比我们在家里好多了,早上就有大米饭还有菜,中午的菜以海产品为主,影响深的是长涂的带魚非常好,司务长从刚从海上回来的漁民中花8分钱一斤买下,煮出来非常好吃,魚肉像豆腐一样的嫩,回来后吃了很多的带魚,再也找不到那个味道了。新兵连结束后我分在到了一营120重迫击炮连,因为我是高中生,我们全连共二个高中生,其他大部分是中、小学文化,还有安微兵不识字的。所以我被分到了指挥排侦察班当上了一名炮兵侦察兵,分到了一支56式冲锋枪,还高兴了好几天,因为新兵分的都是半自动步枪,只有班长和副班长配冲锋枪,因为我要操作炮台镜,步枪太长不方便所以配了冲锋枪,就这样开始了我近五年的侦察兵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