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h3><h3>天下儿女谁不爱自己的母亲。我深爱我的母亲,我敬仰我的母亲,不只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她更是我们家中的太阳,她把每一缕光,每一点热,毫不保留地献给了她的子孙后代们。</h3> <h3>母亲一生爱孩子,她自己生了那么多儿女,却从不嫌多。儿女们结婚成家后,她不懂政策,只是一个劲地鼓动儿女们要多生。她说,人家,人家,人多才是家。不要怕累,不要怕穷,你们只管生,生出来妈给你们带着养着。每听到有新生命的诞生,她总是乐得心花怒放,孙子外孙她都一样地亲。她的院子成了幼儿园,母亲自然成了院长兼保姆。她养大了儿女养孙子,养大了孙子又看重孙,我们兄妹家的十几个孩子就是在母亲身边玩耍长大的。<br></h3> <h3>在外甥们的记忆里,姥姥家是他们成长的港湾。老家就意味着姥姥家,就是姥姥家的锅碗瓢盆,还有姥姥那个装了好多好多好吃的上了锁的大柜子。“人们来看望姥姥送的好吃的,她舍不得吃,固执地把它们锁进柜子,耐心地等着我们回来。姥姥看到我们,还不等我们向她问好,她已乐颠颠地拿了钥匙去开柜子。我总是看到她垫着脚,支着单薄的身子,把手伸进柜子里时的背影。当姥姥眉开眼笑地把食品放在我手里时,她也乐得成了个可爱的小老孩儿。</h3> <h3>“长大了,参加工作了,带着爱人回家,回家便是回姥姥家。寻姥姥找好吃的,其实是寻找那种从小到大被姥姥惦记着的感觉。再后来,带孩子回家,姥姥还是惦记着给孩子做蒸水蛋。她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画面。姥姥是我心里的那盏家灯,家的感觉与概念就因为姥姥的存在而逐渐在我意识中形成,因为姥姥而凝聚起来的大家庭不断滋养着我,让我内心无比富有。</h3> <h3>母亲一生节俭,在自己身上啥也舍不得,可在孩子们身上没有她舍不得的。哥哥家三个孩子生下来没有奶吃,母亲从襁褓中把他们接过来,托人到处买奶粉,买挂面,买当时可能会买到的营养品,抱在怀里一口一口地喂,把他们喂养成人。</h3> <h3>母亲一生体弱多病,却把孩子们喂养得结结实实的。她看到孙子、外甥们一个比一个长得高,一个比一个长得俊,感到无比的欣慰。</h3> <h3>母亲一生劳累,脸上却总带着微笑,儿女们心疼她,不让她干活,邻居们劝她,操劳了一辈子,也享享清福吧。母亲有她的苦乐观、幸福观,她说,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哭声、吵闹声,打心底就高兴,看着生龙活虎的孩子们满院子里跑,她浑身都有了力气。</h3> <h3>母亲疼爱孩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星期天我家院子里孩子更多,她对邻家来玩耍的孩子一点也不讨嫌,给自家孩子“好吃的”时,也一样分给邻家孩子。母亲爱孩子、爱帮人的热心肠、好人缘,感染了和她打过交道的街坊邻居。在她老人家出殡那天,全村竟有三百多人来为她送行。</h3> <h3>人们说母亲“人老不服老”。母亲说,哪里的话,是我每天混在孩子堆里忘了老。谁说母亲老了,母亲一直保持着“年轻态”。六十岁,她主持了家里第二次盖新房;六十五岁,她接过刚生下的孙子外甥亲自喂养;八十岁,她像杨门女将中的老太君一样,再次挂帅,主持了第三次盖新房。这次建设可是大工程,把院子里原建筑物全部拆掉,重新进行了规划,建成了一座功能齐全、宽敞明亮的新院子。九十岁了,她还和年轻人们一起学“圣经”。就在倒下的前一刻,她还在乐着唱“生命的赞美歌”。</h3> <h3>母亲不是不觉得累,母亲不是不感到痛。她盖了三次房子,大病了三次,每一次她都挺过来了。这次倒下,却再也不能起来了。她老人家在炕上老老实实地躺了二十个月,最终平静安详地走了。她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她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家,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她亲手抚养大和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h3> <h3>妈妈,我敬爱的妈妈,您这一生太不容易了,儿孙后代们无法报答您……</h3><h3>妈妈,我的好妈妈,您慢慢走。</h3><h3> </h3><h3>2018年10月3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