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菊花瓷盘</h3><h3> 我15岁的时候我的奶奶(二奶奶)去世了,差不多又10年后我结了婚,记得我结婚后有一天我的母亲给我拿过来一个盘子,是青花瓷菊花盘子,并且特别说明这是我二奶奶的。这个盘子我以前就经常见,记忆中我小时候我二奶奶经常用它盛东西,后来多少年不见了,那天我母亲拿过来,这个盘子才真正的走进了我的视线。</h3><h3> 这是一个青花瓷盘,是规则的菊花图案,很漂亮、雅致,我一直喜欢这些东西,母亲给我拿过来我当然非常高兴。</h3><h3> 这个盘子有10寸多大小,差不多直径30公分,很精美,应该是当时批量生产的,那颜色是真正的青花,看上去年代感十足,和现在生产的一些所谓的青花瓷完全不一样。</h3><h3> 现代人认识青花瓷也许有好多是通过周杰伦的歌《青花瓷》,而真正的青花瓷就是一种瓷器,青花瓷就是素净的两种颜色,他的白、白的素净、内敛,他的兰、兰的雅静、含蓄,这种瓷器无论什么器型都给人的感觉是稳重不张扬,朴素又美丽,甚至能给人一种美的窒息的感觉,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瑰宝。</h3><h3> 当然这里的青花并不是元青花,那元青花都是古董了,这个青花瓷盘子应该至少有100多年了吧?我想。</h3> <h3>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是我翻修了房屋以后,应该是上世纪九零年代后期,正好我的姑姑们都在这里,也记不清是因为什么我要去县城一趟,那个时候物质贫乏,基本上是什么东西都要去县城买,平时就是来客人了,想买点青菜、猪肉也必须去南麻。记得当时我有点着急,一不小心踢到了放在屋子里地面上的这个盘子,当时里面还有没有吃完的西瓜。</h3><h3> 我这一不小心让这个盘子成了好几块,当时我感觉很心疼,去县城买东西一直到回来还是在想这个被我踢坏了的盘子,我想就是焗起来也不是以前完整的没有一点瑕疵的盘子了。</h3><h3> 奇怪的是平时经常来的那锵剪子磨菜刀、焗盆补锅的挑子好久没有来,这个盘子就放下了。</h3><h3></h3> <h3> 那一年我特别的忙活,忙的我好多事都顾不上了,只是有好几次我无意中看见,被家人拿出来放在了屋子外边的厦子里,和几片我盖房子剩下的瓷砖在一起的残破的盘子时都要想一阵,慢慢的时间长了就麻木、淡忘了。</h3><h3> 那时候县城柴油机厂有一个人,业余时间走街串巷收古董破烂,他不知道什么人给他说的,他几乎一个星期来我家一次,我知道的我父亲的好多他自己认为是无用的东西都让那个人收走了。我虽然很不满意,可是所有的那些收东西的都特别机灵,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是去谁家收东西,都是躲避着那家的年轻人,他们知道老年人信息闭塞,不知道什么行情,更好说话,可能几句好听的就把东西哄到手了。</h3><h3> 好几次我从地里回来,街上下棋闲聊的叔叔大爷们就打趣我,嗯,你甭价不好好看着,那个收古董的可是又来了,你父亲的好东西都让他弄走了!</h3><h3> 我知道这些不都是瞎话,有时候从我父亲的神情上我能看的出来,那个时候家家穷,拾块二十几块钱就能让老年人高兴好几天。</h3><h3> 我从小就喜欢这些古董,可是那几年我忙,忙到什么样?说出来可能没有人相信。</h3><h3></h3> <h3> 我成家后又过了几年,在我姐姐们的游说下,我父亲终于把土地给我们分开了,这样我就又得到了一口人的土地,加上我的和承包的那一亩半,一共有接近6亩,那个时候正在大力发展林果,我这些土地就种上了2亩多葡萄,近2亩韭菜,还有两块差不多1亩半桃树。</h3><h3> 那个时候我年轻,除了上班时间,在家基本上都是在地里。其中最省事的就是韭菜,基本上就是冬天农闲的时候忙一个冬天就完了,其他季节管理很粗放;葡萄最缠手,从春天从土里扒出来就开始整理上架忙活,一直到秋天收获完毕,初冬还要剪枝、卸下架来埋在土里。生长期正常情况下一周喷一次农药,连阴天两天就得喷一次,平时固枝、摸芽、间穗,还有打顶、摘须等等。一般来说两口子在家如果有2亩葡萄,忙时候根本顾不上吃饭,有的甚至雇人。</h3><h3></h3> <h3> 我这六亩土地从来没有用过别人,说出来好多人都不相信,这是千真万确的。</h3><h3> 那个时候每天,比如我上夜班早晨回家,从来都是拿上两个馒头,带上一壶水,骑自行车在路上边骑边吃,基本上都是到了地里,那馒头也就吃完了,这是早饭;中午特别忙的时候都是给我送饭,一般我不超过10分钟就吃完,如果是正赶上固枝,我都是边吃边干,因为固枝都是坐一个马扎,我都是咬一口馒头,把馒头放在腿上不耽误两只手绑葡萄……</h3><h3> 三伏天,最热的时候别人避开正午,歇了晌开始上坡了,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家上四点去了,几乎是天天这样。曾经我的地邻说我,这个伏顶子上了不得,万一中了署坡里一个人也没有!我都是笑笑说没事。</h3><h3> 现在想想,都很难相信那个时候是这么过来的。</h3><h3></h3> <h3> 就这样人忙到了极致,脑子里就剩下活路了,其他的都不在意了。以至于有一次我上坡回来,我母亲的神情看上去就明显的异常,当时我还没有多想,过了几天我才明白了,原来我的那个被我踢破了的盘子被那个人拿去了。我知道我母亲不可能要那个人的钱,肯定是架不住那个人的好话了。我知道一个80多岁的老人,让一个非亲非故的熟悉的陌生人陪着说上半天话,再“大娘”、“奶奶”的叫着,以母亲的秉性,虽然知道我喜欢也肯定会满心满意的送给他的。我虽然心里一阵阵发疼,可是已经没有办法了,问也没用,也不用多想了。</h3><h3></h3> <h3> 从那以后,仿佛是冥冥之中在我心里就多了一个牵挂,上下班只要有空一般都是去县城居家城等那些文化市场看看,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旧书等等,我也随时盯着看有没有和我的一模一样的盘子。不久在老党校前边,一个地摊上有一个同样的尺寸图案的青花瓷盘子,要40块钱,只是那颜色一看就知道是现代工艺品,色太浅太润,为了做旧,生生的把盘子里边硬磨上了一些划痕,一看就知道不是一个懂行的人干的,要是没有这些划痕,当一般工艺品甚至就是餐具买下其实也不错,我想。</h3><h3> 后来有机会去博山,在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我找到过这样的盘子,要价80,可是怎么看那颜色也太浅太新,感觉就是一个肤浅,有我以前的盘子做参照,这个就是白给了也不好意思放在家里的感觉。</h3><h3></h3> <h3> 大约是在2013年,张店新玛特文化市场的几个图书摊位来我们县城文化广场低价促销,我记得我一次就买了不下40种《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精装版,因为我买的多,老板特地给我多了一点折扣,老板说他们没有带全,店里应该还有。有一天我倒大班,我去了张店来到了这个新玛特,找到那个老板,又买了好几本文库精装版,在别的摊位上还买到了《钱钟书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等等好几本,我走出这个文化市场,在齐宝斋附近的一个大楼里,在一家摊位里我见到了一个青花瓷盘,一个和我的一模一样的菊花盘子,看标签价格是1500块钱,当时无异于天价,我试探了一下,看样子没有1300块钱拿不下来,那个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6、700块钱,买不起,也不敢还价多问,不过心里也踏实了,我想世上只要有,早晚有一天我会买到的。</h3><h3></h3> <h3> 2016年,在中国齐文化节期间应当地的好友之约我来到了临淄,也是那次我才知道了博物馆之都的临淄,那各个博物馆之间都有不近的距离,当然齐文化博物城里边的除外。朋友说文化节期间各个博物馆的票价都是两块钱,平时可都是好几十块钱的,而这博物城里边的各个博物馆基本都是平时不要钱的。所以那天他开车载我走遍了临淄遍布各地的博物馆,最后又回到博物城,在一个展馆里我又见到了这个盘子,一模一样的,是馆藏文物,没有标价。我隔着玻璃仔细端详了半天。</h3><h3></h3> <h3> 2017年我两次去青州,在古玩街,在两个店铺里我见到了两个与曾经的我的不太一样,只能说是差不多的青花瓷盘子,只是都有毛病,一个磕去了一个豁口,另一个有一个很严重的冲,要价好像都才六七百块钱。我记得我都写进我的文章《古城青州行》或者是《再去青州》了。</h3><h3></h3> <h3> 昨天闺女打来电话,说她给我搞到了那个盘子,我感觉太突然,问她多少钱?她说我不用管了,是她们公司的,标价好几万,她说现在这些古董艺术品行情你不懂得,差不多的四折以下就能拿到,这是我们公司的,所以更低,才不到一万块钱。</h3><h3> 一万块钱,就是三千块钱我也感觉浪费,不用说还不一定是一模一样的,就是真的和以前的一模一样也太贵了。不过我想既然是这个价,那至少年代上这个盘子比我以前的那个要早了。</h3><h3> 闺女说,这个盘子太大,行李箱里虽然能放下了,可是在路上她不放心,想给我发快递也不敢,你不是说明年春天来北京,来《大众电影》编辑部吗,到时候你自己拿回去吧。</h3><h3> 虽然我感觉实在是肉疼,可是既然已经买了,又恨不得马上拿到,马上捧在手里,摸撒一番。</h3><h3></h3> <h3> 只是无论是不是和我以前的一模一样,终究也不是以前我那个了,我想。</h3><h3> 怕闺女不高兴,这句话我没有说出来。</h3><h3> 2019.1.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