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宁波印象</h3><h3><br /></h3><h3>出栎社机场,出租车候车区居然无一乘客排队,直接上了一辆在排队的车。这景像与宁波作为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明显不match 。</h3><h3><br /></h3><h3>煜的前女友是宁波人,30年前,因此对宁波有了极深的印象。</h3><h3><br /></h3><h3>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俘虏吴王夫差。心软不杀,派夫差去甬东当百户长。遗憾的是,卧薪尝胆故事只有一个,夫差不是勾践,这家伙要面子自杀了。甬东就是今天的宁波一带。</h3><h3><br /></h3><h3>公元1047年,这时宁波叫鄞县,年轻的王安石来到鄞县做了三年知县,对鄞县的农业水利进行了有利于民生的改革。据说王安石的《万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所写。有史学家认为《万言书》是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开端。</h3><h3><br /></h3><h3>1130年,这时候的宁波叫明州,从除夕到正月的"明州保卫战",明州一战成名。临安陷落,宋高宗逃难到此,金兵4000精兵铁骑也很快追到这里。为了让宋高宗逃得更远更安全,一心想跟宋高宗一起逃走的浙东防守司令张俊无奈被迫展开阻击。刚开始还是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张俊和知州刘洪道贪生怕死各有小算盘并没有一心抗敌,弃城而逃。最后明州彻底被金兵占领,招致屠城。</h3><h3><br /></h3><h3>四个月之后,结束流亡的宋高宗途经明州,唏嘘感慨"朕为民父母,不能保民,使至如此",据说没有进城,在船上呆了一晚。是无颜再踏上这片因为他而遭受生灵涂炭的土地吧。</h3><h3><br /></h3><h3>明朝,朱元璋下诏禁海,但却允許明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只是朱元璋对明州这个名字很不爽,就给明州起了宁波这个名字,"海定则波宁"。</h3><h3><br /></h3><h3>从此,宁波就叫宁波了。</h3><h3><br /></h3><h3>来宁波,天一阁是必须要去的。</h3><h3><br /></h3><h3>天一阁,建于明朝中期,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h3><h3><br /></h3><h3>听起真的很牛,只是后来大部分藏书都没了,很是唏嘘。</h3><h3><br /></h3><h3>1841年,鸦片战争,宁波陷落,天一阁遭英国占领军掠夺。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盗贼乘乱盗取天一阁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氏后人尽力购回。1914年,江南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盗走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在书店中,出售。后被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抗战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一次又一次劫难,最后就剩一万多册。</h3><h3><br /></h3><h3>天一阁的这些风风雨雨真的令人扼腕叹息。可在去过天一阁的女人的眼中,天一阁还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h3><h3><br /></h3><h3>范钦去世的时候,将家产分为两个部分,藏书阁的七万多册书和10,000两黄金。老大继承了藏书。而后形成了天一阁很严格的族规,外人不能进去。</h3><h3><br /></h3><h3>可是偏偏有一个女子,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进天一阁读书。钱绣芸,当时宁波知府的内侄女,因为好读诗书,仰慕天一阁藏书,竟要知府做媒把自己嫁进进了范家。哪里知道范家有"女不登楼"的规矩,钱绣芸郁郁而终。临死前,对丈夫说:"我之所以来汝家者,芸草也,芸草既不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矣!"(芸草是当时放在每一本书里防虫的一种植物)</h3><h3><br /></h3><h3>在过去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书痴常有,女书痴不常有,向钱绣芸这样子的极致女书痴恐怕是唯一,为了读书,不惜以婚姻为代价,最后郁郁而终。</h3><h3><br /></h3><h3>离开天一阁,我仿佛还能听到那个女子想读书而不得,忧郁的叹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