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上的集市

仲华影视

<h3>  去湘西采风,被当地乡镇传统质朴的集市氛围深情打动,被苗族土家族乡民赶集的热情深切感染。</h3><h3> 湘西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是苗族土家族自治州,也是武陵文化发源地之一。2018年该州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h3><h3> 赶集也称赶会,赶场,是一种乡愁,也是一种文化。最原始的集市是农村某十字路口摆上货物,与过路人进行物物交换。后来逐步演绎成乡镇集市,庙会,物资交流会,小商品市场,大型超市以及时尚的专题展览会,博览会等。形式不一,性质相符。</h3><h3> 湘西山道崎岖,交通欠畅,农业为主,因而乡镇集市依然欣盛不衰。</h3><h3> 背着竹篓去赶集,或入城,或走亲访友,或下地劳作,是湘西农村悠久的习俗。所以我把本篇称之《肩背上的集市》。</h3><h3> 湘西人豪爽质朴,对摄影人稀奇友好。有的老年人虽不喜拍摄,但也只是用手遮挡一下,不会有过分之举。</h3><h3> 深秋的湘西阴雨绵绵,粘湿连连。半个月时间我赶了七个乡镇的集市,基本上都是雨中的集市。尽管如此,乡民们热情不减,集市人气依然高涨。难忘的印象每每催促着我把湘西赶集的片子整理出来。时间仓促,我把原创的90余幅图片未经细耕发给大家分享。</h3><h3> </h3> <h3>一.背篓集市</h3><h3> 背着竹篓去赶集,这是多少年形成的劳动习俗,是挥之不去的悠远乡愁。</h3> <h3>  背篓通常50至60元一个。许多精致美奂的竹编工艺品就贵了,价格可卖数百元一个。</h3> <h3>  年轻人外出打工,阿婆自然只能带着孩子去赶集了。</h3> <h3>  赶集时随便看看逛逛,遇到亲戚朋友时热情地交流谈谈,在集市上随处可见。</h3> <h3>二.赶集的娘们</h3><h3> 集市上最惹人注目的是穿着湘西苗族、土家族盛装的中老年妇女。她们衣着鲜明,传统美艳。这里的妇女看上去较为干净、健康、长寿。许多80岁以上的老人依然耳聪目明,精神鑺乐,同样背着竹篓去赶集。</h3> <h3>  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阿婆有了手机,赶集时与家人联系方便多了。</h3> <h3>  这个阿婆把手机中外孙的照片亮出来与姐妹们分享</h3> <h3>三.赶集的爷门</h3><h3> 湘西农村的男人看上去十分勤劳朴实。中老年人衣着平平,生活负重与贫困的痕迹可从面容和衣着中明显透露。</h3> <h3>四.集市上经营的主要商品和内容</h3><h3> 农耕经济的特点离不开劳动所需的生產资料。</h3> <h3>  生活资料,农產品和日常用品的交易是集市的主要内容。</h3> <h3> 银饰及其加工制作是湘西苗族的特色与特产,也是集市交易的内容之一。</h3> <h3> 鸡鸭鱼肉自然也是采购的对象</h3> <h3>  赶集时买件新衣服,买个新帽子,或剪段新布料,是赶集娘们的最大喜好。</h3> <h3>  集市上很少看到年轻人赶集了。这个年轻靓女估计是结婚后不久还未外出打工。她在赶集时戴着帽子秀了一把。除了重要节日,年轻人平时不穿民族服装。</h3> <h3>  赶集时喝碗酒,吃碗面,也是乡民的喜好之一。</h3> <h3>  集市上的理发收费5元钱。老年人理发简单,剪发,刮须,洗头都在里面了。<br></h3> <h3>  贫困山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滞后。看到农村人的感冒挂水与集市街头的牙医,就会感到扶贫的必要!<br></h3> <h3> 贫困导致落后。集市街头算命现象必须根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