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法意瑞十二日跟团游记

老顽童阿新

<h3>法意瑞跟团12日游 5月30日至6月8日我和爱人一起踏上了西欧法意瑞的旅游行程,浏览的顺序是意大利、瑞士、法国。<br></h3> <h3>游览线路</h3> <h3>准备出发</h3> <h3>起飞</h3> <h3>意大利上空</h3> <h3>降落在菲乌米奇诺机场</h3> <h3>5月30日上午10:30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发大厅集合,于北京时间13:40乘坐国航CA939航班飞往意大利首都罗马于飞行了12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8:55(北京与罗马时差7个小时)到达罗马菲乌米奇诺(列奥纳多·达芬奇)国际机场,入境大厅在一楼,二楼是出境大厅。菲乌米奇诺机场位于罗马市区西南约35公里处,是一座位于意大利拉齐奥大区菲乌米奇诺机场。1961年首航后即成为罗马的首要机场。机场占地面积15.5 平方公里,有4 条跑道、4 座航站楼。是意大利最大、欧洲第八大的机场,也是意大利的航空枢纽。世界排名第47位。下了飞机取完行李导游带领我们一行乘坐大巴经A91和SR148A公路行驶40分钟后入住(SELENE &amp; SPORTING HOTEL)酒店。酒店离罗马市区35公里。</h3> <h3>第二天(5月31日)罗马(梵蒂冈)—约300公里—佛罗伦萨</h3><h3>上午在酒店吃完早餐开始了西欧之行,首先我们一行前往国中之国梵蒂冈。意大利语: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简称“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公元4世纪,教皇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教处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15~16世纪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nbsp;[1]&nbsp;&nbsp;756年法兰克国王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后在意中部出现了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梵蒂冈宫。1929年意大利同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h3><h3>主要我们参观圣伯多禄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於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天独厚教堂,并於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义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 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安检后要先通过 圣彼得广场再到圣彼得教堂,广场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是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雕像,共142个,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踏上圣彼得广场很容易被这恢弘的场面所感染。</h3><h3>沿着广场上摆放好的 通道缓缓走向圣彼得教堂,可以看到教堂左右两侧分别树立着圣伯多禄和保罗的雕像,外观大气而庄严的圣彼得教堂两边对称,8根圆柱立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有5扇大门,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立着耶稣的雕像,两边是他的12个门徒的雕像一字排开。</h3> <h3>两边对称的多利克柱走廊</h3> <h3>埃及方尖塔</h3> <h3>大教堂们楼上的耶稣和十二弟子</h3> <h3>保罗的雕像</h3> <h3>圣伯多禄的雕像</h3> <h3>意大利住宅楼</h3> <h3>多利克柱式圆柱</h3> <h3>意大利游览马车</h3> <h3>圣彼得大教堂顶</h3> <h3>远观圣彼得大教堂</h3> <h3>走进大教堂要先经过一个走廊,再通过一道门,才进入 圣彼得教堂的大殿堂,殿堂的内部装饰华丽得令人炫目,宏伟得令人惊叹~</h3> <h3>绚丽的穹顶</h3> <h3>精美的雕塑</h3> <h3>进入教堂右手边首先看到的是米开朗基罗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 《圣殇》,它被称为教堂中最优雅的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教堂所做,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圣母玛利亚抱着他的身体痛哭的情景。</h3> <h3>圣彼得教堂内呈 十字架的形状,十字架交叉点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伯多禄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它金碧辉煌,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差不多有5层楼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殿堂尽头是贝尔尼尼的另一杰作--- 伯多禄宝座,也是一件镀金的青铜作品,其上有精美的“圣灵”像</h3> <h3>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也是耶稣最亲密和忠诚的门徒。彼得原名叫西蒙,跟随耶稣后耶稣给他起名叫彼得。据说圣彼得就埋在这座教堂内,1940年梵蒂冈的发掘者声称,他们在圣坛下发现了彼德的遗骨。&nbsp;罗马天主教神学界把彼得确认为其教堂的第一任首领和罗马第一任大主教。他的纪念日是6月29日。在彼得大教堂内有圣彼德的铜制雕像,据说是雕塑家阿诺尔弗的作品(1245-1302),据传人们触摸他的右脚能得到神的保佑和好运。所以现在它的右脚已被磨损得明显小于左脚</h3> <h3>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比丝姬(Maria Clementina Sobieski)是荣获在教堂古迹三个女人之一。她的侄女到波兰,后嫁给了英格兰王——斯图尔特王朝詹姆斯三世。由彼得洛•博拉西(Pietro Bracci)1742年完成</h3> <h3>本笃(本尼狄克)十四世( Benedict XIV ),教宗1740.8.17.-1758.5.3.,原名普罗斯佩罗•蓝波提尼(Prospero Lambertini),严禁中国礼仪,引起长期教难。由彼得洛•布拉西(Pietro Bracci)1769完成</h3> <h3>斯图尔特家族(Stuarts)的墓龛,英国历史上极显赫的家族。这个白色陵寝有特殊的意义,历史上英国脱离了罗马天主教廷的领导,而信奉自己的国教,但王室的斯图加特家族的一个国王和两个王子却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的信徒,他毅然地放弃了王位继承权,住进了修道院,在他死以后他的陵寝被批准葬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雕像上左右两个就是英国王子,雕刻得非常细致。</h3> <h3>卡诺瓦1829年作品</h3> <h3>贝贝尼作品</h3> <h3>贝贝尼作品</h3> <h3>教皇约翰二十三世遗体</h3> <h3>不知道哪位名人</h3> <h3>从教堂内出来,在教堂左侧有一个由卫兵队的成员。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据说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游人如果想同卫兵合影留念,他们不会拒绝,但要想从这里进入教皇宫,却行不通。</h3> <h3>好奇的儿童</h3> <h3>接着我们参观罗马斗兽场</h3><h3>罗马斗兽场是在72年,罗马皇帝韦帕芗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而强迫沦为奴隶的八万犹太和阿拉伯俘虏修建而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俘虏来的奴隶卖给当地的罗马人,获得了巨大的收入,从而得以支持斗兽场建造的庞大支出。</h3><h3>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烧毁。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h3><h3>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外围墙高57米,相当于现代19层楼房的高度。该建筑为4层结构,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角斗台下是地窖,关押猛兽和角斗士。角斗台周围的看台分为3个区。底层的第一区是皇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高阶层市民席,第三层则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阳台,一般观众只能在此处站着观看表演了。场内看台共可容纳观众约9万多人,底层地面有80个出入口,可确保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把场内5万观众全部疏散离场。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248年在斗兽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h3><h3>斗兽场的建筑师究为何人,还是个未知数。有人认为可能是后来建筑多米斯亚诺宫的建筑师拉比利奥,但已无从查考。</h3> <h3>扮演角斗士的意大利人</h3> <h3>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315年,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击败马克森提皇帝统一罗马帝国而建的。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nbsp;[2]&nbsp;&nbsp;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值得一看。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h3> <h3>图拉真广场建于公元107年,整座广场的主体建筑于公元112年落成,是为了纪念图拉真大帝远征罗马尼亚获胜。两所巨大的图书馆、两座宏伟的大会堂、至今还耸立在废墟上的图拉真胜利纪念柱和一排排雕像构成了当时全城最壮观的地区。</h3><h3>整个建筑群的建造需要巨大的开挖量。为此建筑工人不得不将罗马七丘中的卡比托利欧山和奎利那雷山夷平。不过这个巨大的开挖工程可能早在图密善时代就已经开始,但对这项工程贡献最大的人则是叙利亚人阿波罗多罗斯,他主持了这一建筑群的设计建造。同时他也曾跟随图拉真皇帝出征达基亚。广场旁边是著名的图拉真柱。18块希腊产的大理石砌成高30米的圆柱,表面雕刻着达齐亚战争场面的宏大画卷,雕刻精美,气势恢弘,仅各种人物就有2500多个。浮雕按故事情节分,从下往上总长达200米。</h3> <h3>威尼斯大厦(Palace Venezia)是罗马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式的宫殿式建筑,是由巴尔保枢机主教于1455年兴建的。后来它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大使官邸,广场也因威尼斯大厦而得名。从1797年起,奥地利占据大厦120年之久。1916年意大利政府收回大厦后整修刷新。墨索里尼上台后大厦为其官邸,他常在正中阳台上向民众发表煽动性的演说和训话。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后,威尼斯大厦改为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一大景观</h3><h3>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h3> <h3>意大利国父 :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h3> <h3>古城墙</h3> <h3>到处可见的古迹</h3> <h3>旧皇宫大门</h3> <h3>天真烂漫的儿童</h3> <h3>街头艺人</h3> <h3>意大利巡逻警察</h3> <h3>欧洲美美</h3> <h3>中午吃过中饭前往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是比萨城的标志。</h3><h3>&nbsp;&nbsp;&nbsp;&nbsp;&nbsp;开始时,塔高设计为60米左右,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h3><h3>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塔再次重温伽利略的自由落体。</h3> <h3>参观比萨斜塔需要乘坐环保电动小火车</h3> <h3>比萨斜塔不是从各个方向观看都是斜的。因时间关系我们晚上要赶到佛罗伦萨所以没有登塔顶感到遗憾没有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h3><h3>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h3> <h3>可以坐马车游览比萨市</h3> <h3>意大利美女</h3> <h3>休闲的老人</h3> <h3>晚上我们一行住在佛罗伦萨&nbsp;瑟琳娜酒店(HOTEL SELENE)</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