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天之蓝海之蓝的地方

惠心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那天之蓝海之蓝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援马工作生活纪实</span></p><p> 张春林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p><p> 2018年11月18日早上九时许,甘肃省第22批援马医疗队全体队员从白云机场整装待发,搭乘由广州直飞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语意为“千人勇士之城”)的航班,开始了为期二年的援外生涯。 </p><p> 飞机在万里高空中翱翔,舷窗外纯净的天空湛蓝无比,莲花般的云朵盛开在灿烂的阳光里……机舱里大多是皮肤棕黑的非洲朋友, “黄皮肤、黑头发”的我们一下子就成了“歪果仁”,我似乎有点不太适应这种角色的瞬间转换,文绉绉地说了一句法语,马国空少却笑眯眯地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回敬了我:“您请用餐,不客气!”。</p><p> 飞机越过太平洋和印度洋,一路向西南方向飞去,我们像夸父一样地和太阳赛跑着,十三个小时之后它还依然很耀眼地挂在天上!只好苦笑着做出一番妥协:把表往回拨5个小时!在当地下午5:40时终于安全着陆(国内已是晚上22:40),疲惫之余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一声欢呼:远在天边的马达加斯加呀,我来啦!</p><p> </p> <p> 一、马达加斯加印象</p><p> 我俯瞰着夕阳余晖中的马达加斯加:纯净的蓝天空灵如洗,如雪的白云亦卷亦舒,茂密的丛林苍翠欲滴,明静的河流纵横交织,空气似乎是透明的,一览无余的印度洋是那么静谧安详……</p><p> 接近首都塔那的上空时,一切景物却都变了模样:起伏不平的丘陵沟壑光秃秃的,泛着微光,那是火山岩特有的赤红色(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岛屿,全岛由火山岩构成),绿色植被越来越少,拥挤的民房参差不齐……怎么会是这样呢?感觉好像到了甘肃的某个贫困山区的小县城?也许还远远不如呢,几乎就没有像样点的楼房,怎么会落后成这样呢?!</p><p> </p> <p>  下机后排着队亦步亦趋地等候在喧闹狭小的到达厅里,翘首期盼着各自的行李,闷热难耐地捱了一个多小时,据说这就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速度,来这里的人必须得先适应这种慢节奏。在停车场见到了前来迎接的老队员,亲切地握手寒暄之后不由得涌上一阵感慨:老队员们几乎已没了往日风采,肤色黧黑,衣着质朴,看上去略显疲惫,身体单薄的人呢,还有点憔悴……是这里的落后和思乡之苦打磨的吗?今后我该怎么办?回是回不去了,还必须得好好地待着呢,但愿二年之后我还能像现在这样精神,既来之则安之,就请上天眷顾我吧!</p><p> 暮色降临,皮肤黝黑、身形矫健的马国司机手脚麻利地装着行李,大大的行李箱一抬手就高高地举过了头顶,又很灵敏地爬上车顶打绑带。看得出他们的吃苦耐劳,做事依旧是不慌不忙的,偶尔会抬起头报以憨然一笑,骨子里透着诚实和恭敬。</p><p> 窄小破旧的面包车缓缓地行驶在漆黑的马路上,几乎没有路灯,道路两旁的房子里灯光昏暗,依稀能看见躬身做饭的主妇,低矮的屋顶上升起了断断续续的炊烟……缓慢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赶到了今晚要“下榻”的长城宾馆(就是个华侨开的小旅馆),设施极其落伍陈旧。7:30吃晚饭时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国内已是半夜12:30), 只能当“夜宵”草草地扒拉几口了,倒头就睡着了。本想一觉睡到天亮,消解一下旅途的困顿,谁知半夜2:30(国内已是早上7:30)就醒了,一时适应不了呵,人体的生物钟又无法拨动,只好了无睡意地大瞪着二眼盼天明。</p> <p> 二、塔那那利佛的迎接</p><p> 早饭后大家西装革履地前往中国驻马国大使馆参加接待会,一出宾馆的门立刻吃了一惊:不对呀!这是马国的首都吗?昨晚黑灯瞎火的也没看清楚,只见一个个小摊位鳞次栉比地摆在狭窄的道路两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挤着一个;五颜六色、杂七杂八的老爷车、报废车,一辆挨着一辆。人声、汽车发动机声喧嚣成了混响乐,吵得人头晕眼花;柴油机冒出来的黑烟四处弥漫,熏得人咳嗽流泪……真想逃到一处清净之地去喘口气儿,好一个混乱喧嚣的塔那!</p><p> 大使馆位于一处小山坡上,环境十分优美,椰子树头顶凤尾扇,盛情地展示着热带风貌。院子里很幽静,开阔的的草坪,绿树和红花掩映之下,白色的办公楼显得分外庄严肃穆 ! 大使是一位友善的知性妇女,五十多岁,很亲和地娓娓道出了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世界排名倒数第五,人均月收入折合人民币仅300-400元,95%的人是贫困的,他们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甘肃省的援马医疗工作始于1975年,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援外医疗是一张大国外交的亮丽名片,希望队员们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马达加斯加民众再造福祉……</p><p> </p> <p>  时至中午,我们来到了经商处,从领导的讲话中获悉医疗援助是我们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历年来无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随着“一带一路”新策略的实施,医疗援助必将为中非经贸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长条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高高的靠背椅很气派,质地考究的白瓷盘里整齐地摆放着勺子、刀子、叉子,颇具法国风情,既丰盛又精美的自助午餐,让大家过了一把西餐瘾。</p><p> 午饭后我们去马国卫生部参加一个小型招待会,卫生部地处喧闹的街角,院子很窄小,塑钢板搭建的办公楼像个临时机构,会议室不大,窗户敞开着,涌进来的机动车噪声盖住了卫生部长的讲话,只听了个大概:欢迎你们来马达加斯加!多年来你们为马国的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代表政府感谢你们……他简短的说了几句,就匆匆忙忙地赶飞机去了。感觉这个招待会不够热烈嘛,比想象中的要逊色好几分呢。</p> <p> 三、桑巴瓦的召唤</p><p> 北方点的七名队员收拾好行装,乘飞机去桑巴瓦,援助一所公立医院。桑巴瓦是马国东北部萨瓦区的首府,盛产香草、椰子和稻米,经济略为发达一点。小飞机稳稳地飞翔在半空,舷窗外的热带雨林景象很诱人:纯净透明的空气笼罩着四野,茂密的树林,叠叠翠翠;绿油油的稻田,随风摆动;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镜似的泛着银光;人字形的屋顶亮晃晃的(因为经常下雨,马国人多用铁皮包屋顶,铁皮是中国造的,卖铁皮的人也是中国来的);印度洋翻卷着朵朵浪花,连绵的海岸线静默在蓝天白云之下。我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这里的美好气息:阳光、沙滩、海浪、椰子树……这不正是我一心向往的吗?</p> <p>  桑巴瓦机场就在海边,袖珍得像个足球场,天蓝得像水晶,镶嵌着朵朵如雪的白云,椰子树、芭蕉树撑起了一片片绿荫,好一派旖旎的热带风光啊!当地华侨和医院领导们来迎接我们,热情洋溢地握着手问着好,一旁还有记者采访拍照。工作人员细心周到地给我们安排了午餐和住宿,他们的热情和真诚很让人感动。</p> <p> 四、援马工作新篇章</p><p> 新老队员顺利地交接了工作,我接管了一间三十多平米的药房,药品种类不多,都是国内运来的常用药。我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审方发药,用法语做着详尽的用药交代,再结合一些昂头滴鼻、侧首滴耳等动作,用肢体语言让患者彻底明白中国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取药的患者不催不嚷,不急不躁,满怀期待地耐心等候着,临走还要说声“Merci!docteure chinoise” (谢谢中国医生),有文化的患者一来还会向我打招呼:“Bonjour,pharmacienne” (药剂师你好)。平和有礼的他们,既使一脸病容,表情也很平静。他们虽然贫穷,却很懂礼貌,行为也很规矩。这是因内心简单产生的纯真吗?还是因纯真而思想就简单了呢?在这样友善的氛围中工作,虽然条件差点,但你的内心是愉悦的!一阵风刮来,合上了药房的窗户,他(她)会俯身捡起一块小石头,自觉地帮你撑开窗扇,也会主动地找一截绳子帮你拴住窗棂……心弦为之触动之际,我暗自思忖:我还能再为他们做点什么?!</p> <p>  转眼间,我来马国已经一个月了,基本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对“不畏艰苦、不辱使命”就有了更加具体和切实的体会,那就是:踏实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怕吃苦受累,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地有所作为,善始善终地完成援外任务,不辜负祖国的期望,也请组织放心,我在这里挺好的!</p><p>(作者简介:张春林,女,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主任药剂师,农工民主党党员,参加甘肃第22批援马医疗队赴马国从事援助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