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周末闲来无事,邀父母一起游览惠民魏氏庄园。魏氏庄园具有典型的“军事防御”特色。为避匪患,整个院落很多细节体现主人家戒心重重的防御措施。</h3> <h3> 庄园分三进院落:头一进是私塾和账房所在,二进是客厅和少爷的住所,三进是内眷居住的11间房间。魏氏庄园建造时耗费白银十万两,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合现在人民币321元钱,相当于三千多万。<br></h3> <h3> 魏氏庄园分树德堂、徙义堂、福寿堂。其中尤以树德堂最是有名。其余两堂成一陪衬风景。</h3> <h3> 高大的城墙气势恢宏。门口一棵167年的大槐树。取其“门前栽棵槐,不是升官就是发财”之意。</h3> <h3> 进入景区,一宽阔的前门广场,有一水井。大门两侧有上马石,墙壁嵌有拴马石。门口蹲有两个石刻小狮子。门廊顶棚有上梁时日记录。</h3> <h3> 左手侧跨院,有一紫藤树,遒劲的树干看去让人感叹年代久远。</h3> <h3> 一进院落,大门内有一夹门,平时不开,出入从两侧行走。只有五品官员来此,正门大开。今天我就做一回五品官,从正门跨进这个院子。好像也没什么不同啊!院子里有私塾先生的起居室,学生的教室与正堂侧门相连。奇特的是教室学生的座椅雕刻成鲤鱼的模样。取其“鲤鱼跳龙门”的意思。我坐到这个鲤鱼凳,没想到还蛮舒服的。这个凳子造型萌的很!</h3> <h3> 二进院落有“好善乐施”的牌匾。这是因为主人家在灾荒年捐过银两。县令大人亲笔提书。客厅墙壁有一柜门。里边打开空间狭窄,可站两人,这是藏保镖用的。遇有主人有难可随时出现。</h3> <h3> 客厅另一侧有一小厅,厅内有一软梯,可通外墙。看来主人时时防备有危险发生!</h3> <h3> </h3> <h3> 二进院落东西房是少爷的起居室。这是一个二层楼房的结构。现在布置成一婚房的模样。楼上不住人,用来存放贵重物品。</h3> <h3> 三进院落是内眷居所。按照一妻两妾的格局修建。主人魏肇庆恪守“一夫一妻”的家训,不曾纳妾。院落内11间房子每间相通。内眷用水严遵“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由男家丁从外墙注入水池。池内养鱼,鱼不死,才可放心饮用。11间屋子内有小姐闺房,小姐长得非常美丽,可惜适婚的年龄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人家,一但错过,年纪越来越大,变成剩女,终生未嫁,38岁抑郁而终。</h3> <h3> 小角门打开可通往外边城墙。屋内另一侧角门是假门。虚虚实实,颇费心思。</h3> <h3> </h3> <h3> 魏氏庄园内有男女佣人一百多口。照片显示空地原来有佣人房,现全部拆除。仔细看墙体和地面,依稀可辨房屋的痕迹。</h3> <h3> 站在城墙,只看到屋角墙脊。连片的房屋,这城堡式的建筑群真是震撼!</h3> <h3> 主体房屋与外围城墙有吊桥相连。遇有情况,可放下吊桥,登上城墙。城墙成锯齿状设计。窄处可容一人侧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墙有垛口、有枪孔、角楼。二十四小时值班。</h3> <h3> 魏氏庄园家谱上有十二代传人。魏氏祖先明朝由河北迁移至此,到第十世魏肇庆达到鼎盛。可惜魏氏庄园建成几年后,家族开始走向衰微。“富不过三代”。创业难守业更难。随着时代的发展,魏家依靠发家的盐业与当铺生意越来越难做。后人对生意又不善打理,偌大的宅院解放后收归国有。</h3> <h3> 参观完魏氏庄园,让人唏嘘不已。庄园未曾遭受匪盗、未遭黄河水淹。子孙却守业不成。时代的洪流将一切腐朽的力量摧枯拉朽般淹没。财富的积累不容易,财富的败落速度却很快。也许留给子孙财富万担,倒不如留给儿孙挣身立命的本事来的更实惠。</h3><h3> 游览完魏氏庄园。别忘了尝尝魏集的驴肉。问问当地人,说是“四合院”的驴肉最好吃。饭店距离庄园不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品尝一下。</h3> <h3> 魏氏庄园——城堡式的庄园,鲁北平原的一颗明珠。有空来看看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