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新语〉之三 勿赋新诗强说愁 当视天凉好个秋 ——说乐观

文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观世新语〉一共有二十章,欢迎美友指导。)</b></p> <h1><b>勿赋新诗强说愁</b></h1><h1><b style="font-size:20px;">当视天凉好个秋</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说乐观</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北宋民族英雄辛弃疾的一首《丑奴儿》词。这首词不仅道出人的心理感受与涉世深浅的关系,而且说明了如何选择认识客观世界的角度。少年没愁强说 愁,而历经沧桑之后,反而把“秋风落叶之愁”隐去了。也许,这“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复杂心态的曲折表露,但它更是人生成熟和深刻的道白,同时含有辩证的乐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勿需求证,人们对悲喜苦乐的认识是人生观的本质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求乐观,谈何容易。因为这乐观区别于快乐。快乐来自感官刺激,是一种直觉;而乐观源于内在的修养,是一种认知,寓于非偶然的过程。快乐在欲望之后,是感受。而乐观在欲求之前,是态度,是起点。快乐随欲望是否满足而有无。而乐观则驾驭在本能和欲望之上,它的背后是一种境界——那深沉的思想,聪明的思辨,脱俗的气质,是单纯追求物欲满足、寻求官能刺激的人所无法彻悟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赞美求乐的人生观,因为这个“求”的含义是深刻的,它包含了驾驭生活的辩证法,正如李大钊所说:“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求乐的人生观就是乐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个”刺里有蔷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谁把乐观视为笑口常开和不知悲愁,那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它是饱尝人生五味的结晶,更是识尽愁滋味的升华。正如深谙“人间喜剧”的艺术大师巴尔扎克所言:“世间没有不含些许心酸的欢乐。”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应该把乐观放到“些许心酸”上去认识。这使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个场面: 悲观者站在蔷薇面前说: “蔷薇有刺儿”,而乐观者却说:“刺儿里有蔷薇!” 简短的语序之差,道出了悲覌与乐观的深刻内涵与反差。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记者问大作家萧伯纳: “请问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萧伯纳抚摸着它引以为自豪的长胡须回答: “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一个人对着这瓶酒高喊起来‘太好了,还有一半!’ 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对着这瓶酒叹息, ‘糟糕!只剩下一半了。’ 那就是悲观主义者。” 美国一家卖甜甜圈的商店门前挂一块招牌,上面写着: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主义者看到的则是圈中间的小小空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带刺的蔷薇、半瓶酒和甜甜圈的两种认识说出来,何等简单。但是,这对同一事物的两种认识,竟如隔重山,大相径庭,令人深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篇文章说得好: 相同的人生境遇,投射到不同人的心幕上,可以折返出痛苦,也可能折返出乐观。一个富有的国王可能会愁眉紧锁,坐卧不宁;一个穷困的乞丐却 可以坦腹于阳光下而悠然自得。欢乐和痛苦只能由自己的内心创造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位年轻的机关干部,从学校门出来进机关门,算是个幸运者,可他却常说自己有如何曲折的经历,尝尽了人生坎坷之苦。对工作中一些困难和挫折,也常常长吁短叹,甚至用上了“命运”这样超重的字眼。其实在旁人看来,他那些琐碎小事,大都是无病呻吟,庸人自扰,大有“强说愁”之态。等到同科室的同事们顺乎自然的超过了他、而他自己在叹息中未老先衰时,才慢慢认识到,过去自作多情的“深刻”远比生活的深刻逊色。悲观的生活态度把本来 是机遇的给与,也当成了不幸的降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是痛苦和幸福的辩证。悲观者得到欢乐只不过是痛苦海洋里的一次缓解,乐观者则把痛苦视为通向幸福彼岸的风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哲人说过: “人没有困难苦痛 ,就像狗没有主人一样。” 完善的人生,包括着种种不幸。若没有不幸的比照,何以懂得幸运?人若生下来就百样俱全,哪里还有追索?而没有追索的人生,岂不正是没有精神支柱、没有“主人”一样吗?有了如此人生观念的人,自然就把不幸置于应有之意了。他是乐观的,他会以乐观作为灵性的指南针,以乐观作为命运的杠杆,因而就会把人生所有的不幸都用来酿造美酒,痛快地饮下它,不仅壮了自己的行色,也为整个人生的精神仓库积累了财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个“给你筛出歌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仅仅认识了欢乐和痛苦是同胞姐妹的道理只是前提,还必须根绝一切犹豫,大胆地迎着痛苦去践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乐观是可以创造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心灵上的空间完全属于自己。完全有权利在自己心之沃土上种植和繁殖,在精神的旷野上去构筑一座冶炼之炉,让无数灾难和痛苦成为精神炼金的原料,这样,就获得了做人的验证和通向天堂的资格。谁人不知,入污泥为生芙蓉之美,涉深水为显擒龙之勇,攀绝壁为寻稀世之宝,经困厄为摘堂皇之冠……正是有了这种清醒的乐观主义,才有了驱赶自卑、战胜悲观的原动力,才有了改变人生底色的勇气。饱尝人间酸辛的伟大作家高尔基曾幽默地说: “筛子!我好比是个筛子,随便你把什么垃圾倒到我身上来,我总能给你筛出个歌来。”他的一生正是“筛歌”的一生,他把俄国当时的黑暗毫不畏惧地放到自己的筛子里,把形形色色敌人的诅咒和谩骂也放到自己的筛子里,“筛”出了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伟大著作,成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被称为“东方卢梭”的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1901年,他54岁时患了咽头癌。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活一年半。 亲朋故友都很难过,而他却说,“只要有口气,也要过的愉快,因为我有许多事要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气管儿被割开,病魔折磨得他枯瘦如柴,而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在生命最后的阶段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成为那个时代乐观主义人生的绝唱,而流传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没有理由拿外在的压力来惩罚自己,也没有理由哀怨自己的命运对生命不公,如果让怨恨和哀叹在心底燃烧,不但不会对那些恶魔有任何灼伤,反而烧焦了自己;而乐观起来,反而使威胁着你的恶魔,在你不断的自强面前越发颤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乐观永远是一面胜利的旗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个”精神脱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乐观的人,即便是在不良处境下,也能看到光明所在,甚至是在悲观论者认为极度绝望的“地狱”,也能找到希望的探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当时社会的丑恶中,以乐观畅行世界,他走到哪里,乐观的旗帜就飘向哪里。他把那个社会的罪恶以幽默为剪刀剪给人们,使正义善良的人们,眼睛笑出了“辛酸的泪”,心中萌发了希冀的芽。尽管希特勒党徒们到处通缉他,可他的乐观却更加的酣畅,他的幽默也更加辛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乐观主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也是世上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人生态度,有了它,就拿到了五湖四海都能认可的通行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笑星赵本山一出台,就产生轰动效应,人们把他当成大熟人,知心朋友,台上台下产生共鸣。这个人缘从哪来?这样的演技如何修得?正是乐观。这样说并不牵强。其实大家都知道赵本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出生在穷乡僻壤,是个苦孩子,流浪儿,睡过草棚,要过饭。然而,赵本山却在这穷苦生活中沐浴了山野气息,吮吸了泥土芳香,他不满足枯燥的生活,在苦中求乐,与心酸处创造了幽默,于困苦中抖出了笑料。他本人曾说,他最瞧不起那种整天耷拉着脑袋皱着眉头的人。他对乐观的追求精神和对困苦不在乎的尽头,使他一个文化底子不高,艺资不老的农民走出了一条“为群众创造欢乐”的路。用一位记者的话说,这是难得的“精神脱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完全可以这样说,那些精神富有的人往往是在人生的荆棘里滚得一身伤痛的人,而那些坐享荣华的人,却常常是精神贫瘠者。而一旦贫穷的精神富有者作用于社会,变革现实,他们就会演出一幕幕动人的喜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个“溶化在壮丽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谁也难免有过圪坷、挫折甚至失败,没有这种遭遇,幸福和快乐肯定不会属于你。可是,属于你的,还有那更辽远,更有希望的未来。正所谓“过去属于死神,而未来属于你自己”。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的过去开个追悼会,把过去还可属于你的人生经验留下来,把不该属于你的通通埋葬,然后,抬起头来,看看同属于一块蓝天的生灵们是怎样自由地翱翔,看同属于一块大地的同类们,是怎样的驰骋,把已经蜷曲在痛苦巢穴里的自我解脱出来,走向辉煌,奔向壮丽,也奔向乐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41年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刻。20岁的恩格斯同一个姑娘的恋爱失败了。他带着初恋的创伤结束了布莱梅商行的学习,回到家乡巴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感到空荡荡的失落,隐约的痛楚。他在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里告诫自己,如果再不从失恋的痛苦中摆脱出来,就有心力交瘁、学业荒废的恶性循环等着他。于是,他在一个明朗的早晨整装出发了。他开始了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的旅行。他登上阿尔卑斯山脉的龙特里堡山,在峰顶上,“一个人带着一个月前还是无限幸福、而现在则感到被撕碎了的和荒凉的心站在这里”。他暗暗自问道: “什么苦恼比最优雅最崇高和最有特性的爱情的苦恼,更有权利向美丽的大自然流露呢?” 恩格斯默默地倾吐着心中的痛苦,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冲淡了他的苦闷,他也将自己的惆怅“溶化在周围的壮丽之中,获得了非常愉快的解脱”。沿途,恩格斯拜谒了捷克民族英雄杨.胡斯的陵墓,考察了流亡瑞士的德国民族主义者的革命活动,努力使自己的思绪摆脱失恋的痛苦,转向反封建专制的斗争。当他旅行归来去柏林服兵役时,他不仅已经从失恋中自拔,而且还写了一篇文辞优美的游记。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说: “我的恋爱可悲地结束了,我感到很高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恩格斯的“溶化在壮丽中”是一个伟大灵魂的一生写照,他对自己的事业,对敌人,对生活中的一切否泰都能达观相待,那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溶化“了伟大导师的一切非难,他留给后世的,不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伟大乐观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个“雷霆过后必有甘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乐观是深沉的幽默,是理性的浑厚,是善良的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悍妇。她心胸狭窄,冥顽不化。她整天唠叨不休,常常破口大骂。当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个女人时,他却满不在乎的说,擅长马术的总要挑烈马骑,习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女人的话,那么天下还有什么样的人不能相处呢?有人劝说苏格拉底离开这个女人,认为终身和她生活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他执意不肯。据说苏格拉底正是为了修身养性,为了在恶女人烦死人的唠叨和呵斥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娶这个老婆的。一次,当她受到老婆一连串儿的责骂,想出去走走的当儿,那位悍妇竟将一盆冷水从窗口倒在他的头上。苏格拉底却轻松自如地笑着说: “我早晓得雷霆过后,必有甘霖”。说完泰然自若地向雅典的市场走去。由于苏格拉底学会了和任何一种人相处,竟能在街头上拉住任何一个行人,讨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能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论辩说理。如此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游行派哲学家”的先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机智,最有说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常把自己看做是一个乐观的因子,争取做一个幽默有趣儿的人,不单可以获得许多朋友,而且如美国伊利努斯大学教导主任诃拉克先生所说,还有着“松弛神经,缓和盛怒,帮助消化,延年益寿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著名的学者戴波也说过: “我家世代都遗传忧郁症,我的祖父和我的父亲都是因为过度忧郁而早逝,甚至影响我也在一个时期几乎因忧郁而于世长辞了。令人庆幸的是,当时我学会了乐观,学会了幽默。当我戴上了这副奇妙的眼镜之后,再去看人世,觉得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情形让我笑逐颜开。从此我便不再东愁西虑啦,我之所以活到这样的高的年龄,完全是乐观幽默这位恩人所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又使我们想起了一个故事,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一次,一位小学女教师布置同学们画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事物,一个小男孩儿画了一个三角形,里面有一个圈,女老师对此困惑不解。后来终于通过家访讯问搞清了,原来男孩儿的父亲在十月革命中牺牲了,母亲靠洗衣等杂役维持母子生计,他们住在一个非常潮湿,低矮和阴暗的小草房里。男孩儿指着草房里唯一透光的三角形天棚,对老师解释他画的含义。每天,太阳出现在那里的时候是最美好的时刻。这个男孩生活在非人的环境中,然而他对美的挖掘和感受,却体现出多么难得的乐观和幽默,显示了多么可贵、多么旺盛的生命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来乐观也是一种美,它用灵魂去发现那实际存在、而往往被恶劣环境或世俗淹没了的美好的事物,哪怕是一缕春光、一片绿叶、一盏航灯、一线探孔、一条攀藤、一根手杖、一丝温情、一言宽慰、一张笑脸……只要我们乐观,美好就会属于我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要为拟新诗强说愁吧!只要你乐观,你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你就能改变生活。如此,你也就为生活做了最好的奉献。诗人佩欣斯·斯朗特诗曰: 为世界祝福。/世界也会祝福你。/把一生变为最有意义的活动。/奉献吧——可别忘了微笑也是一种礼赠品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