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明村”石河镇圣水庄村——文明之水 涓涓流淌

河北创城 常态创建

<h3>  “我们的家乡圣水庄,圣水庄古老的水井渊远流长,源远流长。千年传说演绎着生动的故事……”这是2009年圣水庄为弘扬文明新风特请文艺干事马文祥老师编创的山海关区石河镇圣水庄村村歌《幸福生活万年长》。每逢节庆日和农闲时演出,只要唱出这首歌,总能引起村民共鸣,增强村民自豪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孝贤文化,催生文明源泉</h3><h3> “我们村风景好、水好、人好,我们的民风也像这圣水井水一样淳朴。多少辈,我们以水为比照,正视自己的文明程度、行为、举止。”圣水庄70多岁的老书记徐洪国坚定地说。</h3><h3> 圣水庄村位于山海关区石河镇境内,在102国道以北、关城北路以西,全村现共有209户,534口人,党员30人。该村先后荣获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村、河北省移风易俗先进村、秦皇岛市文明生态村典型示范村、秦皇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多项荣誉称号。</h3><h3> 为鼓励村民学习弘扬孝贤文化,该村精心培育典型,表彰孝贤模范。积极开展系列评奖表彰活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对评选出的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好少年在年底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安排先进典型村民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树立道德楷模,让村民学有方向,有目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h3><h3> 村民张春梅今年49岁,她20多岁就嫁入该村,一进门就开始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20多年来,她家里一直都是干干净净的,每位村民看见她都投来敬佩的目光。</h3><h3> 张春梅的丈夫石印宝更是感慨道:“我媳妇人特好,我打心眼儿里尊敬、认可她。”</h3><h3>“久病床前无孝子,张春梅年纪轻轻的,伺候老人20多年如一日,真是不容易。她为我们村孝贤文化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也是村民公认的孝儿媳。”徐洪国说。</h3><h3> 走在村中《二十四孝》文化墙前,一种向上、向善的感觉油然而生。“鹿乳奉亲”“刻木事亲”“孝感动天”……一幅幅出自燕山大学学生的手绘文图古朴生动、意味深长。“每次我经过这面文化墙,都要好好地看上一看,觉得很受教育。”一位路过的村民说。</h3><h3> 为弘扬孝贤文化、构建和谐新村,圣水庄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孝贤文化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明确教学目标。</h3><h3> 圣水庄村按照构建和谐村庄的要求,开展以“孝”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该村班子干部组织村民自编自演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人人都学弟子规》、快板《百孝篇》等节目。</h3><h3> 该村还充分发挥村内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评议和劝阻婚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使全村上下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邻里关系,彰显大爱精神</h3><h3> 多年来,圣水庄村认真贯彻落实区、镇两级关于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组织引领、文化搭台、项目带动、环境提升”的宗旨,深化村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及和谐发展,实现了村务管理的“三无”目标,即连续20年无村务信访事件、无重大邻里纠纷、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h3><h3> 2008年,村民魏长林和李玉芝两家,因为盖房子高低问题起了争执,老书记徐洪国知道后,上前劝解:“汶川地震咱都能捐款,邻里之间因为这点事吵吵,不值得。你们两家互相让着对方一些,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听了书记的话,两家握手言和。</h3><h3> 9年前,村民郭志峰、郭志滨的父亲出车祸,全村都为他们的父亲捐款。由于丧失了劳动能力,同年,两个儿子又面临上学问题,又急坏了老郭。村民又是你10元,他20元地捐了3000多元供两个孩子上学。</h3><h3> 2013年3月,村民高爽得了白血病,得知此事后,仅半天的时间,全村就捐出3万多元交到她的手中。</h3><h3> 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催生文明村庄的主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重要体现。如今,“一家有难、大家支援”早已形成圣水庄村约定俗成的“村规”。然而,融化在内心的是他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文明程度、大爱精神。</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发展农业,成就致富之路</h3><h3> 圣水庄村的得名,源于村内一口几百年的圣水井,其井水甘冽、清纯,据说,经国家发改委教授检测,该井水水质和山东青岛崂山矿泉水的各项指标相等。1983年,村里的这口井曾被某企业承包,生产“圣水”品牌矿泉水。透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圣水庄村开放、发展的脚步相较于其他村迈得要早。</h3><h3> 圣水庄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43亩,种植业和运输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近9万元。</h3><h3> 圣水庄村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挖掘村庄特色优势,走“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致富之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到因地制宜优先发展特色农业。先后推广蕃茄种植、大樱桃种植、脱水菜种植及五味子中草药种植,总结出小拱棚种植等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h3><h3>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钢结构厂、板材厂、糖果厂、玻璃制品厂等多个项目,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解决了村内25名闲散人员就业问题,实现双赢效果。</h3><h3> 村庄以产业先行、项目铺路的做法实现了绝大多数村民“有事做,无闲人、有收入,无困难”的发展局面。</h3><h3> 圣水庄村注重以孝贤文化为引领,将孝贤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取得良好成效。</h3><h3></h3> <h3>短评:</h3><h3> 对于圣水庄村来说,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一口圣水井哺育着这里一代代的人,如今村民又将孝贤文化视为至真至善的文明之水,浇灌、滋养着他们。愿圣水庄村的文明之水永远流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