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诗·远方

王晓英

<h3>回首我的2018 ,每一件大事都和《诗经》息息相关</h3><h3></h3> <h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广纳天下宾客的写照。2018年的金秋十月,河间以她美丽的姿态和宽阔的胸怀拥抱了5000多名中外跑者,首届河间诗经马拉松在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鸣枪开跑。为河诗马服务,累并快乐着!</h3><h3><br></h3> <h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经历了“道阻且长”的困难,付出“溯游从之”的努力,我们触摸到了“在水一方”的“伊人”。这是我们曙光人孜孜不倦编写校本课程《诗经选编》的写照。在2018的暑假,曙光小学历经两年时间精心编写的校本课程《诗经》初稿完成。我有幸参与其中的编写工作,为诗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br></h3><h3><br></h3><h3></h3> <h3>2018年暑假结束,我又迎来了一场新的“爱恋”。“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是我迎接新挑战内心忐忑惶恐的写照。从来没有教过低年级的我在这个时候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新的学期,“我的他们”会是什么样子。<br></h3> <h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初遇时的美好。开学第一天,我听到孩子们奶声奶气喊“老师好”的声音,看到他们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纯净笑脸,我觉得人生是那么的美好。<br></h3> <h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相处的真实。</h3><h3>这种美好的感觉没有超过三天,在学生们觉得新来的王老师好像很温柔的时候,一切“真相”浮出了水面。上课的时候,小手开始不听话地做各种小动作,小腿跪到了凳子上,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各种姿势应有尽有。惶恐——兴奋——懊恼,我的心情在开学之初也是一波三折。习惯培养成为当务之急。白天在学校向办公室的老师讨教如何管理班级,晚上回到家把孩子们白天的表现重新梳理一下,找漏洞,寻方法。和家长聊天,了解孩子情况。刘家先生看着我整天急得抓耳挠腮的样子,戏称我是“笨鸟使劲飞”。</h3> <h3>  上课在桌子底下自顾自地玩儿,最怕写字;老师讲课随便插嘴;为了逃避写字躲在男厕所门口不动,和女老师对峙;期末考试语文考了十几分,这是我们班一个特殊“小豆子”的标签。在我和他“较量”的过程中,我也是绞尽脑汁。“疾风暴雨”的怒吼,“和风细雨”的谈心,各种方法轮番上阵。我也了解到他不写字的原因:他不是不会写,而是嫌写字太累。我还发现他特别擅长背课文,词汇量也很丰富。上课我经常提问他背课文,组词,表扬和鼓励让他不再钻到桌子底下,他也能坐得笔直,瞪大了眼睛听课。写字的时候,别人写两遍,我要求他写一遍,如果他和其他的同学写的一样了,我就给予特别的奖励。这样的结果就是“阳光明媚”,期中考试的时候他的语文上升到了70多分。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深深地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可以灿烂绽放的花朵,只要我们给他们时间,给予他们信任。</h3> <h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颗心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经受历练。</h3><h3>新的班级,新的环境,考验的是我如何应对自如。笔顺,笔画,生字,生词,香菊姐不厌其烦地给我传授经验,让我快速充电;素然姐在我管理班级和学生的时候为我出谋划策;搭档李琨帮我分析班里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点,让我在刚接班的时候少走了很多弯路。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朗读习惯,我们班坚持读书打卡,课堂和家庭相结合,同学们渐渐爱上了读书;课堂上开始分组讨论学习,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畅所欲言;一个又一个小老师登上讲台,既吃透了应该讲解的知识,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h3> <h3>“如果我们不能把孩子带到书面前,那么就把书带到孩子面前。”为了把书带到低年级孩子们面前,我采取了预测的方法带着孩子们读书。通过猜一猜,培养孩子们仔细观察的习惯,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通过猜一猜,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猜一猜的引导中,孩子们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形式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h3> <h3>坚持着诗意的梦想,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h3> <h3>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吧</h3><h3>一看你就是老师</h3><h3>因为你的眼睛会笑</h3><h3>像是九月的天气</h3><h3>温暖中带着清爽</h3><h3>不带一点灰尘</h3><h3>你用会笑的眼睛鼓励着</h3><h3>胆怯到不敢与你对视的孩子</h3><h3>你用会笑的眼睛保护着</h3><h3>小小的孩子们眼中</h3><h3>独有的会发光的小星星</h3><h3>你用会笑的眼睛</h3><h3>在孩子们清澈的“窗口”里</h3><h3>映照出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样</h3><h3>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h3><h3>播种下未来人生的第一个梦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