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家好,我是阅读马拉松第七十四号选手郭芊君,今天我分享的书是朱光潜的散文集《把心磨成一面镜》,字数二十万字,阅读时间四十分钟。</h3><h3>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我要对青年说的”,“人生中的不完美”,“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生活的美学”,每个部分有不同的风格,抒发了他对于青年人,社会,未来,生命以及美的各种感受。</h3><h3>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学问是精神的食粮,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学问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充实和丰富,从而不去在乎物质是否丰富,让我们的生活不会干枯,时时通达,时时有寄托,时时在伸展。让我们能够安贫乐道,每个人都能安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社会自然也会少很多争端和躁动。</h3><h3>“学与问相连,所以学问不只是记忆而必死思想,不只是因袭而必是创造。凡事思想都是由已知推未知。思想须从记忆出发,创造究竟从因袭出发。食而不化固然无用,不食而求化也是无用。学离不开思考与使用,如果光学死知识,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就会失去创造力,变得死板无趣。</h3><h3>“人生本来就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是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加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用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我们要对生活的不完美有一种欣赏与包容的眼光,如果处处尽如人意,那人生该是多么单调啊,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