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精华集(二)《同学》 <p>图片:来自网络和手机(自拍翻拍)</p><p>文字:山痴野叟 (张德生)</p><p>注:本篇由我的《精华》 </p><p>1、《老矣》</p><p>2、《恰同学少年已是夕阳》</p><p>3、《同学情、我的同窗》</p><p>4、《同学情深》四篇组成</p><p>配乐:《长路漫漫陪你走》</p> 老 矣 <h3>老同学刘玉华、薛玉玲看了我的美篇《同学情深》后感叹:</h3><h3><br></h3><h3>″闲赋辍笔耕耘,心悦诚服、和者盖寡,特附短文《老矣》请斧正"。</h3><h3><br></h3><h3>我要说的是:这样的″阳春白雪″,不敢弄斧、只求海涵。现全文奉上:</h3> <h3>《老矣》</h3><h3><br></h3><h3>光阴茬苒,日月如梭,转瞬之间就退休了。从此过上了从容、安逸、鼓腹含脯的生活了。晃然隔世、很不适应,但也不得不尔。</h3><h3><br></h3><h3>在家中妻儿都忙于工作,就我无所事事。</h3><h3>做点饭吧,弄糊了。做点儿菜吧,忘放盐了,再就是把盐放多了,把自己都给齁着了。遭到妻儿的冷嘲热捧,我成了寒蝉僵鸟。</h3><h3><br></h3><h3>在家务上、我乏善可陈。绝不是危病忘医之人。可时间长了,她们还是不依不饶。我忍无可忍,不能洗颈就戳,睚眦必报。结果,孤家寡人、失败的还是自己。</h3><h3><br></h3><h3>某日,鸿雁稍书。一私企老板邀我去他那儿工作,我喜出忘外。终于摆脱家务的枷锁,证明我还能老马啸风、老尔弥坚,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激昂清云了。</h3><h3><br></h3><h3>同老板见面时,我恭恭敬敬。老板彗眼,洞若观火。虽老朽年迈,但有一技之长。愿效犬马之劳,大展怀抱。</h3><h3><br></h3><h3>老板委予重任。知遇之恩,甚是感激。老板亦云:我求贤若可、冒天下大不违,力排众议。大旱望云霓,你可不能让我失望呀!</h3><h3><br></h3><h3>从此,我小心翼翼、席不暇暧。事必躬亲、责躬省过,日就月将,让老板很是滿意。正当我踌躇满志,感遇忘身。干的风生水起时,第二次退休了。</h3><h3><br></h3><h3>原因是:我花甲以过,高文典册有条款。我惊愕!告别了老板。</h3> <p>我鹅行鸭步的回到了家。照着镜子,皓首苍颜,百感交加。真的是雨漏病歇了!</p><p><br></p><p>年轻时无德,无有威望。庸庸碌碌,东奔西走,颠沛流离,未成一事。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空守穷炉,化为泡影。</p><p><br></p><p>我再一次的过上了清闲懒散的生活。抱膝品茶,贪杯好酒。仰天长叹:风残雨㵞。</p><p><br></p><p>确切地讲,我真沒到老气横秋,老态龙钟的地步,但为期不晚矣。</p><p><br></p><p>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沦海桑田,时过境迁。劝君珍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p><p><br></p><p>人老了!弦都对不准了,你就是楚壁隋珍,也要放那儿放着,让别人欣赏吧!</p><p><br></p><p> 老同学:刘玉华、薛玉玲</p> <h3>长长的路,慢慢地走!</h3><h3><br></h3><h3>这样的文章,不是我的擅长,可算录完。</h3><h3>弄的我头晕目眩,有的字、词还不甚理解。但为保原文风貌,沒敢斗胆。</h3><h3><br></h3><h3>好一个老马啸风、老尔弥坚!</h3><h3><br></h3><h3>今借《美篇》小酌,略表胸中愉悦。由于理尽词穷,再续就露馅了,就此打住。敬请老同学原谅!</h3><h3><br></h3><h3> 山痴野叟</h3> 恰同学少年已是夕阳 <p>又翻看了起来我手里仅存的几张同学们的老照片儿。</p><p><br></p><p>顿感:五味杂陈、慨当以慷……</p> <p>真是:时光流水长,一去不复返。</p><p><br></p><p>几张黑白老照片映入眼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浮想连翩。</p><p><br></p><p>现以风老残烛,仅剩遐想。几度风雨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p><br></p><p>这是我们当时的;鞍钢齐大山铁矿子弟中学72届9年级团支部欢送李金柱、白景春、刘万金、王富邦、魏成斌等五位同学光荣入伍留念。(上图、前排中间的可是我们的蒋老师哟)也不知她老人家现在还好否?</p> <h3>”农村的广润天地”,我们日出而做。</h3><h3><br></h3><h3>一晃下乡以一年多了。我们战天斗地,地里爬、垄里滚的,起早贪黑。不就是盼望有那么一天,有个早点”回城”的机会吗?</h3><h3><br></h3><h3>还好!三俩年的工夫,都吉利咕噜的回城了。真是天大的”造化”。</h3><h3><br></h3><h3>这是我们同班同学,下乡到鞍山市郊区宋三台子公社达道湾大队的72届知青。大家还记得这张照片的来历吗?听我给你们慢慢说起:</h3><h3><br></h3><h3>当时是:我、前排(中)和前排(左二)的孙广德同学,由父亲的单位第一批抽工回城,我们大家聚在了一起,在当时鞍山最红火的《国华照相馆》照的。我总是拿它当毕业照保存。因为太过精心(不知夾在那本书里了),还是找不到了。这张照片还是老同学,刘玉华、嶭玉玲俩口子提供的。</h3><h3><br></h3><h3>至今我也沒弄明白,我们班当年为什么沒有毕业照。是当时走的匆忙,还是老师沒有张罗?现在想起来,还是挺遗憾的。</h3> <p>那时的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是不说话的,就是在路上偶尔相遇也会装作互相不认识。</p><p><br></p><p>所以在男女同学之间都有自己生活学习的小圈圈儿。这张照片就是我的小圈圈儿,当时是怎么照的、在哪儿照的,我现在是想不起来了?</p><p><br></p><p>真是:”时间是检验一切事物的标准”。</p><p><br></p><p>怨我直言,现在的小老头儿、老大妈,珍惜今后的每一天吧。该吃吃、该喝的喝,儿孙自有儿孙褔、不用吾辈瞎操心。因为我们的时间不多了。</p><p><br></p><p>话儿好像说远了。如果,图中的哪位同学能想起什么,回亿起往事,希望能告诉我哟。何况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你们说对吗?我的贾云洪、李志家同学。</p> <p>刘玉华、张跃轩,</p><p>张跃轩、张德生。</p><p><br></p><p>真像一对亲兄弟。</p><p>现在想起来,稀礼糊嘟的。刘玉华、张跃轩的照片是怎么跑我这来的,我想啊想、终于——还是没有想起来。还是让他们俩位自己看见照片以后再解释吧。好在我和张跃轩的照片上还有几个小字儿。时间好像是73年的5月1日,一晃也过去了四十五年。同学间的情谊一点儿沒变,我们的交往还如从前,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城市。</p><p><br></p><p>真想找两张我们现在的照片配上,可又怕破坏了我的整个《美篇》结构,还是下次再说吧。</p> <p>贾云洪(左)和我(张德生)</p><p><br></p><p>这两张照片,我一点儿印象也沒有了。是张跃轩同学看了我的《美篇》后发来的,属于后补哟。</p> <p>我和张跃轩(1973年)</p><p>鞍山《人民》照相馆</p><p>我穿的可是爸爸唯一的老羊皮袄噢!</p> <p>这是去年同学们在庆祝毕业四十五周年时,所有男同学的合影。</p><p><br></p><p>时光如流水、岁月不等人。</p><p><br></p><p>今天我要说的是:在我们所有的男同学中。好几位已经等不急了,匆匆的跑上了″奈何桥″,还有的正在和病魔做斗争。给了我们这些还健康的人,平添了许多遐想和希望。</p><p><br></p><p>有的同学在看完了我的这篇文章草稿后说:《恰同学少年、已是夕阳红》多好?</p><p><br></p><p>这也正是我今天要说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已经过了正红的当年,”爹不疼、娘不爱”的,(他们也没有能力爱我们了)我们也正一步步走向黄昏。</p><p><br></p><p>所以,我是特意的扔掉了那个“红”字。</p><p>特别的感谢张跃轩同学看到《美篇》后,给我发来的老照片。谢谢!</p> <p>这是几位同学心血来潮,5月份组织的一次野外(辽阳)游。我由于临时有事儿没有去上,真是一大遗憾。</p><p><br></p><p>不过,从他们回来制作的相册《美篇》中,不难看出:一群老大妈、小老头儿玩的还是很开心的。因为这里有我们毕业四十六年没有见过面的陈秀娟同学。</p><p><br></p><p>几经风雨,几度夕阳红。</p><p>来日方长,忆同学少年。</p><p><br></p><p>我翻着、照着、写着,不知不觉的以过了中午,手机也没电了。好了!今天就写到这儿吧。</p> 《同学情》我的同窗 <h3>文字:山痴野叟</h3><h3>人物:我的同窗同学</h3> <h3>2014年,我的同学们都陆陆续续的退休了。我们从第一次的大连《西中岛》聚会开始。就一发的不可收拾。</h3><h3>我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基本上年年有聚会、处处有惊喜!</h3> <h3>回首往事、叙叙旧情,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主题。</h3><h3>还有现实中的″打情笃俏″、"小芳″的紫色年华,让我们们真真的找回了″童年″。</h3><h3>说的现实一些:我们的聚会,并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h3><h3>我们谈生活、我们谈儿孙,我们谈健康、我们谈国家的大事情……</h3><h3>我的女儿就常说我:″老爸呀!你们累不累啊″!</h3> <h3>2017年,我们在千山的《岚悦山庄》举办了庆祝毕业四十五周年团聚庆祝活动。</h3> <h3>同年的9月25日,高新波老同学(1971年)随父赴四川攀枝花后,第一次回鞍山看望老同学。</h3><h3>为尽地主之谊,我们相聚在千山的《车夫庄园》。</h3><h3>真是:对酒当歌、弹指一挥间,逝者如斯夫……</h3> 同学情深 <h3>图片:同学相册</h3><h3>文字:山痴野叟</h3> <h3>同学,是一杯醇香的酒,</h3><h3>同学,是一支难忘的歌。</h3><h3>让我们翩翩起舞,</h3><h3>让我们梦忆当年。</h3><h3>我有——</h3> <h3>回忆不用多?一粒回忆的种籽,就能结出滿树的果实。</h3><h3><br></h3><h3>我不爱听、也不爱看"芳华″的风采,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只有芳华,沒有丰釆。</h3><h3><br></h3><h3>毕业以后,成天的"地里滚、垄里爬″的。</h3><h3>还好!我们下乡的地方还是很好的,鞍山市,属一属二。干了一天,不说是挣了多少钱?可也多多少少的补帖了家用。</h3><h3><br></h3><h3>说句心里话儿: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很顾家的。因为;上有忙不过来的父母,下有比我们还小的兄弟、姐妹。</h3><h3><br></h3><h3>成天价的,就是想着为父母解脱一点,能帮一点是一点儿。于是,就有了我从阳春三月、一直到金秋十月沒有回一次家的记录。妈妈说:这是我离家最长的一次。</h3><h3><br></h3><h3>还好!有同学相伴。</h3> <p>刘玉华、听(看)起来,是个女孩子的名字,可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老爷们儿″。</p><p><br></p><p>.因为在乡下,我倆同在一个大队、又同在一个生产小队,还同住一个房间,多多少少的也就成了知己,知心朋友。</p><p><br></p><p>往事不堪回首。</p><p>还记得:</p><p>我倆同住的小学,校工″陈大爷″的传达室。</p><p>还记得:</p><p>上工三个月后小队的评工分会议。</p><p>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就在眼前。</p><p><br></p><p>就是到现在,我也没忘了,刘玉华我的老同学,你给″老贫农"讲的那变了味的“三国演义”和“大寨步步高”…… 还有,您在农村时吹的笛子,也不知道现在"扔″了沒有?悄悄地告诉你:我现在也正在学吹笛子,说不定那天我要找你比量一下哟。不要告诉别人,咱俩悄悄地切磋。</p> <h3>张跃轩,我的同班、同坐同学。</h3><h3><br></h3><h3>用我现在的话儿说:他绝对是我们班的理科天才,学之娇子。</h3><h3><br></h3><h3>不信吗?76年参加工作后,他靠自己勤奋与自学,考入了理工大学,成为了我们班、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学生。在他跟前我可不敢说:我是他的唯一,因为人家还有一帮值得我们羡慕嫉妒恨的大学同学。你说是吗?我的老同学!</h3><h3><br></h3><h3>还记得有一次。可能是八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是祝义贺老师)你在全班考了数学第一,我在全班语文考了第一,于是咱俩就成了全班学习的榜样。简直就成了大家模拜的天使,好个闹腾了一阵子。</h3><h3><br></h3><h3>后来学校搬家了,我们也不同坐了。再后来,我们毕业了,各奔了西东。再再后来,我们都退休了。</h3><h3><br></h3><h3>今日就着《美篇》享受着浊酒,来共同回忆美好的从前。</h3> <h3>同学情深!忘不了,同学间,书桌上划的小杠杠。</h3><h3>同学情深!忘不了,同学间,风雨同舟十里上学堂。</h3><h3>更忘不了,同窗发小,一路走来,千里共婵娟。</h3><h3>现在的我们,是一群时代的骄子、天之宠儿。</h3><h3><br></h3><h3>因为我们经过了困境,走出了"大漠″。</h3><h3>″原先的我们是挣钱吃饭,现在的我们是吃饭挣钱″。多么恰当的比喻,我是服了。</h3><h3><br></h3><h3>同学们:过好今后的每一天,幸福靠我们自己把握。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h3><h3><br></h3><h3>欧!老同学,有说不完的话儿……</h3><h3><br></h3><h3>让我们放下包袱,丢掉一切不符合实际的幻想″奔七″吧!</h3> <h3>后记:</h3><h3><br></h3><h3>《我的美篇精华》(二)到此结束。(献给我的老同学)留做美好的回忆!</h3><h3><br></h3><h3>还是那句话儿:回忆不用多?一粒回忆的种籽就能结出滿树的果实。</h3><h3><br></h3><h3> 山痴野叟:张德生</h3> 我的美篇精华(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