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陈家大屋》观后。

郭和初 77级作曲

<h3>昨晚应好友杜鸣的邀请,放弃一次去外地旅游,特地留在广州,观看由他担任作曲的民族歌剧《陈家大屋》,该剧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h3><div>勿容讳言,近些年来,我国歌剧舞台出现了一些洋腔洋调的歌剧。而《陈》剧是名副其实的“民族歌剧”。</div><div>该剧的内容就是反映湖南郴州著名的“湘南起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一家三代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与转变等。</div><div>该剧的音乐也是以郴州地区的民歌为基本元素与风格依据创作出来的。郴州地区的民歌特别是嘉禾民歌非常丰富,如《刀把豆》、《半升绿豆》以及大量的伴嫁歌等,旋律非常优美,广为流传!我听得出来,作曲家只是在个别唱段中比较明显、比较完整地采用了某一首民歌,如《刀把豆》等,绝大部分的唱段则都只是采用民歌的某些音调为基因重新创作出来的,但很好地保留了湘南地区音乐韵味!</div><div>短小的民歌虽优美动听,但结构形式简单、缺乏戏剧性。而我们在《陈》剧中听到的许多唱段,既有独唱,又有重唱、合唱等,既有简短的咏叙调,又有长大的咏叹调,既有故事情节的叙述、展开,又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强烈对比,戏剧性很强!例如:昭玉与夏明的倾诉衷情的男女声二重唱《你是我的新娘(新郎)》非常真挚动人;奶奶与昭玉话别的女声二重唱比较明显地吸收了《伴嫁歌》的极其委婉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一听,真是令人动容!</div><div>我还注意到:作为民族歌剧,全剧没有一曲“同音反复”似的喧叙调。作曲家显然是有意回避!</div><div>在我看来,杜鸣写的音乐有其特点:喜怒哀乐形象鲜明,音乐语言质朴动人,乐队配器简洁有效。</div><div>该剧的几位主要演员演唱能力很强,把作品演绎得非常到位!好作品还得有好演员好的表演!</div><div>热烈祝贺杜鸣作曲的民族歌剧《陈家大屋》</div><div>广州演出圆满成功!</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