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一次下课中,有一学生(陈佳熙)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有十个印章就可以兑换表扬信呢?”</h3><h3>——你现在有几个印章?</h3><h3>——我现在只有两个。</h3><h3>——哦,没关系,那你现在有两个再努力一下加上八个就能凑够十个,到时候就可以兑换一张表扬信了。</h3><h3>——学生满意的走开了。</h3> <h3> 在一次教学中《解决问题——原来有多少?》的时候。我让学生尝试编一个小故事,来描述最后的问题是原来有多少,然后请全班同学来解答。</h3><h3> 一学生(张子健)站起来回答说,“我家里有脏衣服12件,干净的衣服有8件,请问我家里有多少件衣服?”我对这个学生编的小故事,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个问题很贴近生活,也来源于生活。</h3><h3> 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我家里有坏的玩具有12个。好的玩具有8个,那我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呢?”学生真是绞尽脑汁把自己的玩具都想出来用于讲故事了。</h3> <h3> 有一次上课一打预备铃,我就来到了教室。教室的黑板可能是因为上节课的老师忙于教学,然后在课下耽误了几分钟,导致学生忘记擦黑板了。我在班上说“老师要准备上课了。可是黑板没有擦。”</h3><h3> 这时候,立即有一两个学生匆匆上来,拿着黑板擦在那里用力的擦。看来我这小小的提醒作用还挺大的。然后,我立即教育以后在下课之后,你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擦黑板,还有就是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h3> <h3> 刚开学的时候是最令人头痛就是上课的纪律。不管我拼命的哄叫还是大声的说安静,但是都无济于事。后来我查看了一些教育的书籍,我也反省了自己的这种做法。第一,得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第二,根本管不住学生。</h3><h3> 在我学习了一套教育书籍之后,我尝试了这种做法。我进教室先观察了一分钟,站着观察学生。大部分的学生看到老师一直盯着他都会稍微把自己的行为收敛一些,然后端正坐好,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安静不下来。</h3><h3> 紧接着我站在讲台上。表扬一些及时能够安静下来的同学,同时我进行展开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知道要安静上课了,而有些的同学不知道安静上课呢,那上课应该怎么做呢?</h3><h3>——(林淼)同学说上课要专心听讲!</h3><h3>——(高硕)同学说上课不能开小差。</h3><h3>——(谭埕宏)同学说上课要积极回答老师提的问题。</h3><h3> 那如果有些同学上课仍然不能做到专心听讲,在那里和同学讲话或者开小差,那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h3><h3>——有同学说罚站。</h3><h3>——有同学说等待班主任批评。</h3><h3>——有同学说下课留下来。</h3><h3>——有同学说就扣掉那一整组的星星。</h3><h3> 老师针对他们所提的解决办法进行筛选投票。最后得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经过这次的讨论活动,在以后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将更加轻松。因为学生得到了尊重,老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跟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压力,有问题一起探索解决。</h3> <h3> 经过那次的教学活动,探讨中很多学生都知道上课应该怎么做了。但仍然有个别同学调皮捣蛋。针对这种个别性的问题,我跟班主任黄老师进行探讨。黄老师的这种做法我非常赞同,那她是如何做到的呢?</h3><h3> 原来这种方法在我以前教学四年级的时候正采用过,那就是每天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把表扬过的那些学生的名字及时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个别学生调皮的,那就及时把他的名字擦掉,这样无形之中的影响着一些学生要做好,也带动着一些调皮的学生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经过这后半学期的努力,在教学中我显得更加轻松了。</h3> <h3> 在一次教学中有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中,我们用粉笔不小心掉在地板上了,这时候有学生会及时跑上来帮老师主动捡起来,我们应当给予肯定和说声谢谢!或许就是教学中的一段小插曲吧。</h3><h3> 在教学完了之后一次复习课,发现学生对这种题“用下面的数字卡片写算式”。很多同学无从下笔。那天我刚好就一点空暇时间,我自己制作了一些数字卡片,在班上让学生一起来玩数字卡片游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凡是读数还是编一道数学题,学生都能做出来。即使个别同学做不出来有些同学也会帮忙批评指正。</h3><h3> 有一个同学(朱宏杰)因为没玩到这个游戏在那里默默地哭。刚开始是以为有同学欺负她,或者说了一些话让他不爱听了。经过他的同桌口述说,是因为没玩到这个游戏而哭的。 然后我及时找他谈话。如果喜欢可以大声的说出来,或者及时举手告诉老师。学生似乎明白了点点头。</h3><h3> 第二天,一个同学(粟睿静)拿着一些数字卡片给我看。我问“这是从哪里来的?”</h3><h3>——老师,我喜欢这个游戏,我让妈妈帮我做了一些数字卡片,我在家跟妈妈一起玩游戏呢。</h3><h3>——“你真棒!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在家也学一遍,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