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影像回顾

海的眼泪💦📷

<h3>  2018年,在弹指一挥间与我们告别。感慨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似乎过去的一年,还没来得及稍加品味,就只能依靠零星的影像来回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按下快门的次数也比前些年下降了许多。是体力不济?还是俗事缠身?亦或是惰性占了上风?或许这些都是原因之一吧。然而,无论如何,年底之际,于情于理都该有个总结,哪怕质量不高,对自己也是一个交代,同时也是督促推动自己继续拍下去的动力。</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拍好身边的人</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记录身边的事</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是自己的本分</font></h3><h3><br></h3><h3> 记得一位颇具影响力的GA摄影家说过:“作为一名GA摄影人,首先应该多拍GA、拍好GA。如果不拍GA题材,那就不是真正的GA摄影人。”每每回想起这句话,内心都是颇受震动的。所以,第一部分,当仁不让属于GA题材。</h3> <h3>  这是一位登顶珠峰的勇士,也是一名特警教官。他用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坚毅与韧劲,来要求自己、指导学员。有这样的教官,是警营之幸。 </h3> <h3>  这是一位铁血男儿,搬轮胎、索降对他而言比吃饭还要平常轻松,每天喊打厮杀挥洒汗水就是为了等待关键时刻的“一剑封喉”。</h3> <h3>  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名交通警察。烈日高温下,一丝不苟指挥若定。他的哨声与手势演绎的是一首交通协奏曲。</h3> <h3>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凝聚了他们多少汗水与付出。无论是宣誓还是演练,他们都一样认真对待。</h3> <h3>  拍得最多的就是他们。不多说了,挑最有代表性的四张。拍了那么多年,想要出点不一样的画面可得费点脑筋。</h3> <h3>  招警工作启动,怎么滴也得来点高大上展示形象的画面吧?这样的场景是否让你热血沸腾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人文更体现思想</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有人画面才会活</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错过了很难复刻</font></h3><h3><br></h3><h3> 风光片给予人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真正深入人心值得一遍又一遍仔细回味的,还是需要有“人”的元素。照相术的发明,最初就是用于拍摄人像,代替传统的绘画更加快速有效,直到后来,曼雷的拍摄手法才赋予了摄影新的思路和领域。所以,回归到本真,拍摄有人的画面,并通过照片给予观看者画面之外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内容,才是最最难的。可能是本人资质平庸,虽然喜欢,但细看一年来的照片,能拿得出手的也寥寥无几,权当是丑媳妇终要见公婆,交作业吧。</h3> <h3>  第一张如果不说明,似乎像是一张风光片,画面中也没有人。但反复思量,还是决定放在这里。拍摄于滇西北德钦县曲登阁,那里是梅里内转的第一站,这些白色的柱子是本地藏民用石灰水一点一点日积月累浇筑起来的“寄魂柱”,意为儿女们保平安和招福。看到这些柱子,可以看到的是藏传佛教信仰的力量。</h3> <h3>  茶馆中喝的不仅仅是茶,是生活,是文化。无数次在杂志上看到成都双流县彭镇观音阁老茶馆的照片,也曾在2015年去过那里。2018年,机缘巧合再次去到成都,抽空去那里泡了整整一天,再次体验了百年老茶馆的个中滋味。</h3> <h3>  第一次来成都,是匆匆而过。第二次来,也就学着成都人,让节奏慢下来,去感受成都的慢生活,去人民公园的鹤鸣茶馆看看成都人的生活百态,这里与彭镇老茶馆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和味道。</h3> <h3>  武侯祠内,身着绿衣的孩童对着一大群游客侃侃而谈,介绍着诸葛武侯的历史典故与传说。幼小的身躯,阴阳顿挫的语调娓娓道来,让人很难不驻足认真倾听他的讲述,心中涌起的感慨只有一个——此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h3> <h3>  锦里,一根面的窗口前,年轻的小师傅双手翻飞,白色的面条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最后优雅地飞入锅中。无论师傅怎样手舞足蹈,那一根面始终不断,且粗细均匀,令人折服。</h3> <h3>  听说过傈僳族,是因为他们的四声部合唱被称之为天籁之音。2018年,第一次踏上傈僳族居住的土地滇西北维西县塔城镇,在狭窄的山道上遇到了赶猪羊上山的傈僳族老农,停车等待猪羊通过,摇下车窗与老人家相视一笑,没有听到傈僳族的四声部合唱,却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位老人善良淳朴的笑容。</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换一个角度看世界</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即使是熟悉的场景</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也会有别样的感受</font></h3><h3><br></h3><h3> 我们之所以会对身边的景经常忽略,是因为习以为常。如果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换一个角度,那么,世界瞬间就会还予我们别样的精彩。</h3> <h3>  从晨曦中渐醒的申城,静逸而美丽。我们大多数时间都被快节奏的生活所累,很少有时间静下来认真去看一下这座城市。</h3> <h3>  从高处看跑马的队伍,还真是蔚为壮观。如今的生活是衣食无忧了,身体健康也越来越被重视。跑马已经俨然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加入了跑马的队伍。</h3> <h3>  堵车,是让人心烦的事情。出租车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忙忙碌碌奔跑在大街小巷上的。然则虹桥火车站的出租车却是另一番景象,排队候客井然有序,从空中俯瞰,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h3> <h3>  国家会展中心,著名的“四叶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此召开,正门广场上花团锦簇。</h3> <h3>  自从爱上摄影,坐飞机便不再无聊。选择靠窗的座位,从更高的角度去看我们生活的地球,去拍摄一些有趣的场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h3> <h3>  滇西北飞来寺,是观赏梅里雪山的最佳地点。每次去那里都是隔着山谷远眺对面的神山,有了无人机之后,终于可以知道雪山看我们是什么样的景象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抽空出去看一看</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这个世界很精彩</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留下难忘的瞬间</font></h3><h3><br></h3><h3> 再怎么忙,也要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走出家门去看看美好的世界。尽管自己始终认为,风光摄影没有人文纪实那样耐看,但是见到美好的景色,却又忍不住拿起相机记录下那一刻。</h3> <h3>  自从2009年第一次遇见,就注定了会有再见。一次又一次来到梅里,只为了一睹神山真容。卡瓦格博、缅茨姆、吉娃仁安⋯⋯这些山峰在自己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一直等到第五次,总算亲眼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日照金山,了却了心愿。随着来的次数增加,也发现,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看这座著名的横断山脉主峰雪山群,都是那么耐看。与自然相比,人类真是太渺小了。</h3> <h3>  纳帕海,因为这是去梅里的必经之地,所以见到的次数也不少。一开始是从老国道边俯瞰,后来每次去都是自驾,脚步也就向着深处逐渐迈进。朋友们看后都说像极了瑞士的风光。这个高原湖泊原本随着季节的变化水位变化很明显,干旱时刻就变成了伊拉草原,但不知为何2018年水位一直居高不下,以致环湖公路都被淹了无法通车。</h3> <h3>  白马雪山,随着隧桥的开通已经无需翻越其两个4000米以上的垭口,但不知为何,我还是怀念曾经的214国道这段路,忘不了垭口的经幡、玛尼堆、牦牛和高山杜鹃,或许只能成为记忆留存下来了。</h3> <h3>  许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条河名叫岗曲河,但是汇入金沙江时那道明显的分界线,第一次见过以后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也无法磨灭。重返梅里之时,对于这里,当然还是要习惯性地停车看一下。</h3> <h3>  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以为松赞林寺这一角度的照片是从214国道边拍摄的。后来仔细辨认,发现不对,在咨询了香格里拉的朋友后,才知道从松赞林寺往西穿过一个小村庄之后,再爬上一个小山坡,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松赞林寺日出。所以,2018年来到这里,专门入住了松赞林寺对面的客栈,在朋友的引领下提前摸黑去探了路。第二天,独自爬上山坡拍到了日出。对于我而言,香格里拉不仅像世外桃源,更有家的感觉。因为在这里,有两位好客的藏族朋友。而在寺庙里,还有一位令我格外尊敬的喇嘛师傅,聆听他的讲话,受益匪浅。</h3> <h3>  泸沽湖的清澈,超出了我的想象。没有去哪里亲身感受,很难想象在那样的崇山峻岭深处,居然有着一个蓝得那样纯粹的湖泊。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相信对我自己和他而言,都是难忘的记忆。</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肉眼不可见的别样色彩</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现实与童话世界的结合</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还是难抵挡红外的魅力</font></h3><h3><br></h3><h3> 红外摄影属于小众摄影,多年来经历了一个倍受争议的过程。有人称之为“伪摄影”,有人说是哗众取宠,也有人说是歪门邪道。不管怎样,自从2011年开始接触红外摄影,就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它。2018年12月,红外摄影终于有了正式的组织,成立了中国煤矿文联摄影家协会红外摄影委员会,希望红外摄影能够迎来更快更新的发展。 </h3></h3> <h3><h3>  作为一个陪读家长,送娃去学习后,偷得闲暇之际,就到附近的公园采采风。谁说红外只适合在烈日之下拍摄,夜晚的红外照片同样别具特色。<br></h3></h3> <h3>  坐在民航飞机上航拍,有些时候红外比传统摄影更具优势。因为,红外线穿透雾霾的能力要强一些,加上后期的处理,能产生梦幻的效果。所以,如果遇到雾霾天气坐飞机,我一般都喜欢用红外拍摄窗外的景象。</h3> <h3>  530nm拍摄的郁金香,呈现出别样的色彩。530nm对于花卉的表现,确实让人欣喜。</h3> <h3>  590nm拍摄的纳帕海。高原地区原本就红外线强烈适合拍摄红外,后期的自由发挥幅度也更加宽广,红外原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色调标准,只要看着舒适,怎么调都行。</h3> <h3>  在红外的表现下,原本熟悉的场景产生出了陌生的新感觉,不同波段的红外色彩又有所不同,这也是红外吸引我的地方。不管今后的趋势如何,自己还是会坚持继续拍下去。</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扫街锻炼的是能力</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照片体现的是思想</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多拍多练才有提升</font></h3><h3><br></h3><h3> 扫街其实不是自己的强项,朋友中有些扫街专业户的照片让我看得心痒难耐,然而实践却告诉自己看似简单的街拍,实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发现能力、知识积累、休养见识等综合能力。2018年扫街大多是乘送娃去上辅导课以及休假外出的间隔完成的。</h3></h3> <h3>  快递小哥的闲暇时间,如今满大街的美团、饿了么快递员开着电瓶车飞奔。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能就此题材拍一个系列,或许也是很有趣的。</h3> <h3>  上海市中心的老式石库门居民小区日渐减少,有时候走街串巷穿梭在这些里弄当中,看看老上海市民的生活百态,拍摄一些有意思的场景,实则是一种享受。</h3> <h3>  这种场景下两位老太太在聊些什么呢?是不是回忆起了童年往事?她们聊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画面让人看着很温暖。</h3> <h3>  冬日的丽江束河古镇,因为阳光而透露着暖意。厌倦了人山人海的节假日拥挤,在游人稀疏的古镇里练练逆光照,很是舒适惬意。</h3> <h3>  成都武侯祠,红墙绿竹,是这里的标志性打卡点,也不能免俗,mark一下权当记录了。</h3> <h3>  成都宽窄巷子,窗内人望着窗外人,双方都在想着什么无从知晓,但是对视的那种感觉,非常有趣。</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生活大多是平淡的</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但同时也是精彩的</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感受生活中的美好</font></h3><h3><br></h3><h3> 有些时候,即便是再寻常的场景、再普通的事务,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意境还是不同于双眼所见的。在生活中,这种细枝末节无处不在,开动脑筋,运用摄影的技术和语言,去发现、捕捉、记录生活中细节之美。</h3></h3> <h3><h3>  2019年希望:没啥大目标,唯一对自己的自勉就是多拍多实践。实践出真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坚持按下快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不管自己的摄影之路能走多远,都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