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主@网名

刘立人

<h3> 编辑:刘立人</h3><h3> 文字:武夫鉴言</h3><h3> 摄影:铁城红枫乐乐群</h3> <h1><b><i><font color="#b04fbb"> 群主</font></i></b></h1><h3><b><font color="#b04fbb"> 群主一般都是热心随和,有一定威信之人。许多群里都流传过热情称赞群主的帖子。受此影响,去年底我也鹦鹉学舌,在一个名为《新闻驿站》的群里,写出稍雅和略俗两段顺口溜。其一:“群主群主我想你,就像项羽想虞姬;群主群主我念你,就像宝玉念黛玉;群主群主我盼你,就像小乔盼周瑜。”其二:“群主群主我想你,就像老公想婆姨;群主群主我盼你,就像光棍盼婚礼;群主群主我念你,就像情人念相聚。”引来群友一片喝彩。眼下,我脑海又闪现出一句成语:“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欲以概括群主的作用。</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可是静心琢磨,欲行下文时,我才觉得谑趣之语毕竟是谑趣之语,感性认识远不如理性认识准确。于是,我掉转思路,梳理出以下文字。我猜想,各位群主看后,不但不会心生芥蒂,说不定还会为我点赞呢!</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实际上,群主只是在建群伊始,进行一番提议和邀约罢了。群一旦形成会自行运转,让其“主事”也是勉为其难。群友“人人都有麦克风”,涉及话题广泛,怎么会唯群主马首是瞻?尽管从道理上讲,群主可以对“发泡”者进行提醒,也可反驳不当言论,但是从操作上看,碍于情面和知识面制约,群主也只好听之任之,即便发声也无一锤定音之效;除采取“踢出”或“散群”的过激措施外,只能望“群”兴叹。再说,有谁会把群聊当作日常主责,整天盯着手机呢?往往是有空则聊,无空则闪,群主也不例外,让他如何掌控群里随时出现的议论话题和观点变化?这是群的客观特性注定的,非主观意志能左右。</font></b></h3><h3> </h3><h3> </h3> <h3><b><font color="#b04fbb">  有人把群主的地位和作用看得过高过大,原因是用实体机构的运行方式和官本位的观念来考量虚拟网群和群主,系错位类比、惯性思维使然。有条暗喻官场的微信,虽然非常不妥,但可引为旁证:“当今社会,群主是群众唯一能接受的干部,也是目前唯一没有薪水,两袖清风的干部。让我们为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而骄傲和自豪!”碰巧,写到这里我又收到一段视频,《南泥湾》的曲调,几位打扮时髦的靓妹轮番载歌载舞,煞是诱人。主要歌词为:“自从有了群主,好像有了主心骨;为了这个群组,群主辛勤付出!大事小事不糊涂,愁事烦事能应付;办事很靠谱,大家很佩服;无冕的好干部,身先士卒是群主;我们群主最辛苦,大家都拥护,咱们的好群主!”殊不知,把风牛马不相及的实体机构和虚拟网群、干部和群主相提并论,焉能有正确认识?假如硬要把两者扯在一起谈,否则不足以表达对群主的敬爱之情,我反复寻思,终于觉得有个职位似可勉强一比,这就是联合国秘书长——称呼何其大,辖区何其广,但实权何其小,作用何其弱?群主不就是这样的吗!此乃逗趣之语,难登大雅之堂。不过,这种错位类比,也折射出人们对干部作风仍然不满意,这倒是各层级、各部门及干部队伍应予以重视的问题。</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一个群的取向是正还是邪、品位是雅还是俗、档次是高还是低,取决于众多群友,而绝非群主一人。群友须自我约束,不能稍不如意就愤世嫉俗,发泄一通。一幅帖子完全可能被一而再,再而三心地扩散,搅动面始料难及。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的著名的“蝴蝶效应”,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其内容为: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这可是小小蝴蝶,无论如何也意料不到的后果。所以,群友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群主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别在疏忽大意间惹烦添乱。</font></b></h3> <h1><b><i><font color="#b04fbb"> 网名</font></i></b></h1><h3><b><font color="#b04fbb"> 最早出自元朝杂剧《盆儿鬼》中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流传了约700年。可在如今的群聊中,这一俗规被颠覆了,时兴用网名。这种现象隐含了怎样的心理?</font></b></h3><h3><br></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 通常,姓乃承袭父系,名乃婴时长辈所赐,多数难以体现拥有者醒事后的性情和心愿,现实中果真“名如其人”者少之又少。而网络是一个凸现自我的空间,自主选取一个别致中意的网名,可赋予含义,体现个性,这也是群里“名如其人”者甚多的原因吧!用网名入群聊天,实际上是淡化现实中诸如地位、资历、辈份、名望、年龄、亲疏等差异的信号,预示着可以无羁感、无龄感地直率发声。</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也有人认为,用网名遮遮掩掩地露脸发声不爽朗、不“爷们”。这种看法略显牵强,没必要在意。问题是有的人用了网名,甚至是借名人之名为网名后便以为“穿马甲”了,口无遮拦,如同脱缰之马,要么动辄发飙,编写转发主观臆断的帖子;要么迎合庸俗,编写转发污染耳目的帖子。还有一种现实名声不净的人,可在群聊中换为网名后,以为凤凰涅槃,摇身变为正人君子了,嘚嘚瑟瑟,结果无异于身着“皇帝的新装”。</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  看来网名本身属于中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问题在于怎样发声?让网名成为正当交流的润滑剂,应获点赞;让网名成为放任侈言的隐身术,应遭鄙视。其实以网名出现与用真名实姓无多大区别,莫在点击发送间弄巧成拙。</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