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贺知章:狂客醉中去,风流世间稀</h3><h3> 文、图 / 网风</h3><h3><br></h3><h3> 一、吾敬贺季真,风流天下闻</h3><h3><br></h3><h3>在大唐一朝,高官作诗的多,作诗的高官也多,做官和作诗都做到了极致,再附加上书法十分了得和又很长寿这两个条件,符合这四个条件的人就不多了,在这四个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贺知章无疑是翘楚之中的翘楚,无疑是龙凤之中的龙凤。</h3><h3><br></h3><h3>贺知章是盛唐前期的著名诗人,字季真,浙江萧山人,一生仕途平坦,官至秘书监、太子宾官。86岁时辞官还乡,临辞前将在京城的住处捐出以明自己的修“道”之心。辞官时唐玄宗特意御制两首诗相赠,还让太子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送行,送别的场面即热烈而又浓重。史载:“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h3><h3><br></h3><h3>《回乡偶书》二首就是贺知章在这一年返乡之后所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句读来令人拍案叫绝,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一句,则饱含了一位在宦海中遨游了60多年的古稀老者对人生的沉思,也是一位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阔别50多年的家乡之后发出的最意味深长的感叹!随心随性,本真示人,字文高古,青史留名,魂归故土,叶落归根,人生至此何憾之有?还有比这更完满的人生吗?</h3><h3><br></h3><h3>狂需有狂的资本,傲需有傲的底气。在高官来访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置之不顾,佯装一心打铁的;在与人主共度欢娱时光时,不是所有人都能挥笔而就,借酒发疯让宠臣帮脱靴脱袜的。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听起来略显狂妄,但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即使在诗人云集的盛唐,善于写诗只是常规操作,是否擅长科举考试那就不一定了。即使是早早中举,仕途上也未必就能青云直上。在这方面,贺知章则“卓尔不群”,36岁时一路过关斩将被武则天钦点为状元。单凭状元这个头衔,他就秒杀众多文人。更何况高中状元后的贺知章仕途也是顺水顺风,官职提升的速度飞快,从国子四门博士到太常博士,再到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官位很快就来到了正三品,职位不逊当世的正部级,关键是为官一直都在权力的中心地带。<br></h3><h3><br></h3><h3>再看看贺知章的朋友圈,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杰”;与李白、李适之等被称为“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宋之问、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被称为“仙宗十友”。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间至乐诗酒仙。佩服,实在是佩服!</h3><h3><br></h3><h3></h3><h3>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纵观贺知章的一生,我个人以为,他已经无限接近完满了。</h3> <p class="ql-block"> 二、狂客醉中去,风流世间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80多岁的高官,且诗文早已传遍京师的长者,却能低下身段去看望一位初出茅庐寄居在京城的40出头的后生,偏偏还要主动请后生狂吃豪饮,偏偏身上又没带银币金锭,这不能不说是一段千古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1200多年前,40刚出头的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游览,“偶遇”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代表官位等级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我想当时李白一定很是拘谨,免不了一通阻拦,但最终他们俩都败给了“酒虫”。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相互告别。再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了李白为翰林待诏,也才有了再后来的李白被“赐金放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得知贺知章去世后,李白特意赶到贺知章的老家,在“千秋观”前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含泪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一)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其二)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诗仙”一说由此胜传后世,而李白感激贺知章的知遇之恩更是跃然纸上,令人不禁想起管鲍之交,想起管仲的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贺、李二人又共同拥有了一个“大Ⅴ”级粉丝——大诗人杜甫。杜甫又是一通点赞、转发加评论。杜甫所作的《饮中八仙歌》就是最好的例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是说贺知章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结果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这比“天子呼来不上船”醉得彻底醉得奇特,自然当排头号“酒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贺知章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于世的尚有绍兴城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据说贺知章书法善草隶,有人形容他:“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李白也有诗盛赞贺知章书法:“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唐书》、《旧唐书》均为贺知章作了传,却分别归集于“文苑”和“隐逸”,这都是对贺知章较为准确的把握。</p> <h3> 三、青史入隐逸,世间通透人</h3><h3><br></h3><h3>据野史记录,贺知章在京师有一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经常看见有一个老人骑着驴在那儿出入。过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脸饰服色不变,除一童子外却看不到老人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才得知老人以卖穿钱绳索为生,再没有别的职业。经观察,贺知章看出老人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于是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这名老人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谨慎。在言谈中得知老人善于修道炼丹之术,于是平素就尊信道教的他立即拜老人为师。后来贺知章和夫人还拿一颗珍藏多年的明珠,特地敬献给老人,请求老人给讲授道法。结果被老人换了三十多个烧饼,还请贺知章吃。贺知章心里很不愉快,老人察觉后说:“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就没有理由成功。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地、专心致志地探索寻取它,不是市朝所能传授的。”贺知章听了颇有心得,领悟了老人的意思,拜了老人就离开了。过了几天,老人不见了。贺知章于是请求辞官,入道还乡。这极有可能是仿作。</h3><h3><br></h3><h3>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传世的十九首之中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h3><h3><br></h3><h3>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象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h3><h3><br></h3><h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贺知章的名篇《咏柳》。也许贺知章在魂归故里后已于盛唐时得道升天,也许他从盛唐时已幻化成了一株株柳树,不断地提醒后人,保持旷达和本真,人生的每一个日子都自会风情万种!</h3><h3><br></h3><h3>2018.1.6以记</h3><h3><br></h3> <h3>作者网风,一名热爱文字的小城民警。自高中以来,在《语文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当代民声》《公民与法》、《河南公安(报)》、《警苑》、《大河报》、《华西都市报》、《婚姻与家庭》、《当代民声》、《人生与伴侣》、《佛山文艺》、《开封日报》、《信阳日报》、《东莞日报》等地方日、晚报陆续发表散文、纪实作品300多万字。正当壮年,慕古风,喜书法,爱运动,爱旅行、爱时评。个人微信号:wf2003040506,个人公众号:居士网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