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Jundi Sun</h3> <h3>听说坝上拍片不错,早就想去。18年底最后几天终于成行。</h3><h3>北京人说是自己后院的坝上草原具体位置是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苏木。苏木?就是乡的意思。真是好难记的长串地名。</h3><h3>一心想去拍雪景,可是雪很少,据说只在10月份下过场雪。却遇上了冷空气,着实把我们考验了一回。零下28°,想想都可怕。</h3><h3>把自己包的像粽子一样,只露出眼睛。冻得手脚、大脑都不听使唤,加上厚厚的衣服行动艰难。最惨是太冷相机罢工,诸多程序才能让它好好的拍上几张。第一天拍片混乱之中就丟了一边眼镜片,广州话形容叫"漏暴"。</h3><h3> 没有眼镜眼前一片混沌,朦胧美,拍出来的片子应该也是朦胧,回家做后期也就往朦胧调,风光摄影也是主观意识的呈现嘛。</h3><h3>好多影友因为鼻子挨到了相机把鼻子沾掉了皮,还有手冻出水泡的。我还算好,热底。</h3><h3><br></h3><h3>第一天拍日出,状况百出,能有几张算不错了。</h3> <h3>跑马是少不了的节目。</h3><h3>高纬度地区三点多钟太阳就西斜了。奔马跑起来扬起的雪在夕阳照射之下有点金光。</h3> <h3>每天早上拍日出是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h3><h3>好像最近流行玩泼水成冰。用暖壶装着热水往天上泼,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拉出漂亮的弧形不是人人做得到的。天上也不知道是蒸汽还是冰晶,却也挺好看。</h3> <h3>其实当地的超市有价廉物美又实用的御寒用品,皮毛的靴子才百来块,皮毛的手套才三十多块。还有雷锋帽打劫帽等等。广东的鞋子真不抗冻,买了当地的靴子后告别了脚趾的刺痛,又满血复活能量滿格了。</h3> <h3>河面结了冰,团友们都穿防滑冰爪。可是却从没有见到当地人穿这种东西。</h3><h3>北方人好像在雪地里开车也从不打雪链,车开上河面就玩起漂移来了。反倒是南方人,一点点雪一点点冰就得打雪链</h3> <h3>这老汉是个老麻豆。</h3> <h3>日落时分,在人家拍清朝宫廷戏的地方。这里确实是当年清朝皇帝打猎的地方,所以叫围场。</h3> <h3>我们的司机兼向导值得点赞,开着车满世界给我们找雪厚的地方。看好了拍摄位置还大老远雪地里跑去把马赶来给我们拍照。</h3><h3>那几个司机驾车水准真让人目瞪口呆。雪地冰河草场山头,不管有路没路不管路上是冰是雪,冰碴的陡坡上下自如。让我们南方人汗颜。</h3> <h3>秀气的白桦</h3> <h3>日落的雪原</h3> <h3>向导说我们有点运气,看到雪挂了。</h3><h3>因为气温太低,河底都冻住了。没有凝结的河水从冰缝里面涌上来,冒出很多蒸汽,在树枝上凝结,形成树挂。冰面上的水又重新凝结成一层薄冰。</h3><h3>我以为冰结的很厚,按着惯常的方式趴在冰面上拍照。结果薄冰裂开,弄湿了衣服裤子,然后马上结冰,一身的衣服像被胶水胶住了一样,硬邦邦的,就像穿着盔甲一样。</h3> <h3>有个小湖叫公主湖,冰里有些气泡,可惜不大。原来气泡并非贝加尔湖和加拿大独有。</h3> <h3>下午四点来钟,太阳下山,老汉赶着羊群回家。山上和羊背上都披上了一层金色。</h3> <h3>下面是著名的塞罕坝林场,日出时分。</h3><h3>为减少京城的风沙前人在此植树,三代人的努力,种出了这片林子。</h3> <h3>金山岭长城,遊人比较少,拍片的环境还是不错的。</h3> <h3>虽然诸多遗憾和艰辛,还是让我们拍了不少自己喜欢的片子,也算不虚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