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镇村文化之根雕

牵牛人家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寻根</b></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造化奇姿天地间,</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星移斗转百千年。</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人在云深不知处,</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未言此去几时还。</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 周时聘</b></font></h3> <p>  根雕,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施以造化之妙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艺术。</p> <h3>  牵牛镇村我的家乡。古有神翁牵神牛过山麓之传说,村由此而名。牵牛镇村古属盂县。因直接与平定县(州)接壤,历史上曾设有山寨、驿站,被视为盂邑东南之门户、兵行之要道、平盂之咽喉。尤其是陶瓷业,历有千年,颇有盛名。素有“南有景德镇,北有牵牛镇”的美誉。宋时即出产黑白黄釉器,元代已具一定规模,明代则“瓷器之货较之它物乃盛”,清代及民国年间,瓷器更是“全邑之冠”。阳泉煤炭开采最早文字记载在元代《大元一统志》载境内盂县“炭窑十三处,去县南招贤村,岁办官课”。招贤村就含牵牛镇村。</h3> <h3>  牵牛镇。成村久远,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即有先人生息繁衍。至迟宋代设村制。明,清两代为盂邑有名的“文化村”。1995年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上千年来,村里传承下来许多独具匠心的民间美术工艺,逐渐形成了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活动,逐步营造出适合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尤其根雕,充分展现了牵牛镇文化的文象,文脉和“其精其真”,“其神其明”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灵魂。</h3> <h3>阳泉市城区书法协会主席武玉川(牵牛镇村人)与周时聘等村民笔墨会友</h3> <p>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村境内群山环绕,灌木丛生。催生了民间根雕艺术的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的根雕艺人已经开始了承载传统树根造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完成从民俗题材,转而唯美,尊崇“天人合一”。在阳泉自成一派。涌现出周时聘,张永红,黄爱元等多名根雕艺人。</p> <h3>  周时聘先生,又名海生,号裁云斋、跛足樵夫,牵牛镇村人。现为山西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根艺委员会主任、阳泉市根艺学会副会长。周先生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展出,曾获得《山西省首届根雕艺术家作品大赛》一等奖,山西省第四界“两会一节”《山西省民间艺术展》24件作品获得优秀奖并获组织奖,《阴阳合》、《逍遥游》被《第三届中国根雕艺术优秀作品展》推选为佳作。作品《阴阳合》《千年灵芝》收入中国艺术品网站。 周时聘的作品颇得儒雅之士和收藏名家的青睐,许多作品被企业家、领导人、艺术家和爱好者收藏。在96年山西根雕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作品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被称为“艺术第一”,许多作品被买家收藏。他在中南海受到刘澜涛、程思远、郝治平、刘润生、古今生等同志的接见,并且受到高度评价。在罗瑞卿郝治平家做客,作品《有凤来仪》和一幅书法作品被郝治平(罗瑞卿夫人)收藏并回赠她的绘画作品《牡丹》。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神州画报》介绍到世界各地。《阳泉日报》、《山西日报》、《华北电力报》等发文专题介绍,阳泉电视台《指尖上的阳泉》栏目首位人物介绍,在各频道轮番播出。</h3> <h3>周时聘藏品展示</h3> <h3>《阴阳合》系取深山千年黄檀之根雕制,整体造型明暗相照、虚实相映、粗细相间、轻重相依、刚柔相济——处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深刻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周先生自诩这件力作“赖以天地造化而达天人合一”,可谓道出了根雕艺术超凡脱俗、雅俗共赏的真谛。</h3> <h3>  张永红先生,牵牛镇村人。现为阳泉市根雕艺术协会会员副秘书长,郊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员,副秘书长常务理事。</h3> <h3>张永红藏品展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