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成功开展海南西部区域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

<h5><br></h5> <h3>  2019年1月5日,我院心内科主任吴钟伟博士领导的心脏介入团队开展海南西部区域首例房颤+左室旁道射频消融术,一位持续10年的房颤+室上速患者心律恢复为窦性,手术效果良好,这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电生理射频消融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也填补了海南西部区域在该领域的空白。</h3> <h3>  该患者68岁男性,阵发性房颤+室上速病史10年,诊断明确,强化药物控制下病情仍反复发作,有射频消融术指征。该患者为扶贫对象,走访多个医院得不到彻底治疗,治疗费用给这个本就困难的患者增添了生活压力,得知患者的情况后心血管内科科室主任吴钟伟非常重视,立即组织刘超权、郑伟民、赵圣吉等专家团队进行讨论,在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制定周密的微创介入手术方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林劲主任的大力指导帮助下,术中进行三维标测下精确定位完成房颤+室上速射频消融手术,手术取得完满成功。</h3> <h5><br></h5> <h3><font color="#39b54a">三维系统引导下的心脏射频消融术 使房颤治疗安全、可视</font><br></h3> <h3>  据科主任吴钟伟博士介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我国的房颤病人有将近1000万之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房颤发作时,心房各部位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心室跳动也变得快慢不一,极不规整。房颤的危害极大,除了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还会导致脑卒中、心功能不全等病情发生,致残、致死率极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既往房颤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维持正常心律、预防脑卒中,但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根治”房颤。近年发展起来的电生理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不需开刀,只需穿刺血管,利用电生理三维标测技术找到导致房颤的“犯罪分子”,沿着肺静脉上的“贼窝”给“犯罪分子”修个“牢房”,这样一来,异常激动就不能传入心房,房颤就能得到“根治”。尤其是对于阵发性房颤,手术的成功率高达九成。随着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射频消融已经成为一种治疗房颤的重要有效手段。</h3> <h3>  近年来,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在上海九院的帮助指导下,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冠脉、电生理等介入团队的建设,培养了刘超权、赵圣吉、郑伟民等介入人才。目前已发展成为海南西部区域心血管病区规模最大、出院人次最多、开展介入手术种类最齐全、设备最先进、介入手术量最多的心脏中心。此次房颤射频消融消融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让广大患者在海南西部区域即可享受心律失常领域最先进的治疗手段。</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海南西部中心医院<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心脏中心</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9-01-06</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