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h3>春季节气: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h3><h3>夏季节气: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h3><h3>秋季节气: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h3><h3>冬季节气: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h3> 小寒节气谚语 <h3>①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h3><h3>②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h3><h3>③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h3><h3></h3><h3>④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h3> 小寒节气相关知识 <h3>什么叫“小寒”?</h3><h3>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因此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而小寒一过,马上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小寒比起大寒,天气却更为寒冷的原因。</h3><h3>什么叫小寒三候?</h3><h3>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gòu)”,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h3><h3>一候雁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h3><h3>二候鹊始巢:鹊,喜鹊也,;巢之门,每向太岁,东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h3><h3>三候雉始雊(gòu) :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h3><h3>小寒节气怎么吃?</h3><h3>在小寒节气小朋友们怎么吃身体才能棒棒的呢?</h3><h3>1.多吃补阴养阳的食物。(如:羊肉-补肾助阳、鸭肉-温补虚劳、牛肉-补脾益胃、鱼肉-补益筋骨、虾肉-补肾祛毒、鹌鹑肉-补益五脏)</h3><h3>2.宜吃紫菜和海带等海藻类食物的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的供血功能。</h3><h3>3.适当进行要补,可以防御冷气的侵袭。人参、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都是很好的选择。</h3><h3>小寒节气有什么习俗?</h3><h3>1)吃黄芽菜: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h3> <h3>2)吃腊八粥:每逢小寒节气,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小寒之后腊八节也是同样要吃腊八粥,之后便年味渐浓。食粥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道养生大餐,腊八粥确能起到驱寒补气的效果。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h3> <h3>3)九九消寒: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