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寒 冰 画 挂 窗 前

<h3> 文 乔忠延</h3><h3>很喜欢小寒这个名字,小而不是大,谦和自持,一点也不放纵。小寒,自然还不够严寒,更够不上酷寒。何时才该严寒,酷寒?当然是大寒。从名称看,似乎小寒的寒冷不及大寒,逊于大寒,但是,实际不是那回事,谁要是这么认为不是粗心大意,就是涉世未深。<br></h3> <h3>在我的印象里,小寒不一定寒得不够劲,大寒也不一定就比小寒多了寒冽的滋味。若是进一步细想,大寒过后是什么时节?是立春,是新一个轮回的起点。立春是温暖的开端,温暖不可能突然到来,一定是在渐变。渐变的起点在哪里?只能是与立春相邻的大寒。因此,大寒已包孕着内在滋生的温暖。所以,在我看来小寒与大寒相比,只有名称的不同,没有寒冷的高下之分,还包含着生存的哲理,即不要把话说到极致。<br></h3><h3><br></h3><h3></h3> <h3>小寒彻骨的寒冷,早在童年就已深入我的脊髓。那年头乡村老屋的窗户上都糊着麻纸,没有人舍得买块大大的玻璃透亮。只在窗户当中安上很小的一块,能看见院子里的动静即可。本是用于窥视的那块小玻璃,留个我最美妙的记忆就在小寒这个时节。<br></h3><h3><br></h3><h3></h3> <h3></h3><h3>某天早晨起来,就觉得屋子里没有平常亮豁,掀看小小的窗帘一看,禁不住惊讶地叫出声:“好美呀!”让我惊讶的是小玻璃上的冰画,那上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看如云斜如水,上下左右变无穷。<br></h3><h3>盯住小小的一片看,像是一株开花的梨树;扫过整个画面,犹如一坡爆开的山杏。站起来看,像是一群安详吃草的绵羊;坐下去看,像是一脉高低错落的山峰。真是奇怪,冰未变动,却没常形,展现出一个变化多姿的屏面。那时候没有电视,墙上的几幅年画是最华丽的装饰。可是,那画上人是人,山是山,树是树,哪像冰画这么变化多姿。</h3><h3></h3> <h3>更为意趣无穷的是,别看随着蒸笼的热气喷出,今日的冰画会化为虚无。可是明日起床,准会有一幅与昨日完全不同的图画。你再看吧,想象有多少,花草树木就有多少,山峦峰岭就有多少。我一直以为这是上苍的厚爱,不会因为贫穷,而封杀了你飞扬神思的天性。</h3> <h3>与小寒同时登场的还有雾凇。雾凇是村外母子河畔最壮观的美景。秋去冬来,河边婆娑的柳树,高昂的杨树,还有垄坡里各色草木,都褪去绿衣,枯萎枝条,怎么看都有些穷困潦倒。可是,小寒的早晨再来看,全部穿银装,戴银帽,还要挂银链,素洁而典雅。让人感叹,寒冷竟有这般魔力,将穷困变富贵不费吹灰之力。而且,这里没有高低贵贱差异,一律都装点得新颖合体。</h3><h3><br></h3><h3></h3> <h3>寒冷到这种程度,岂能是小寒?小寒,无疑是谦虚低调的称谓。</h3><h3><br></h3><h3></h3> <h3>如今的小寒,虽然没有往昔那么酷寒了,可是也不要把豆包不当干粮。添加衣服,及时保暖,才是应对严寒的最佳选择。倘要是青春年华,壮硕岁月,不畏苦寒,早出晚归,辛勤操劳,那是应守的本分。民谚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就是对世人的谆谆教诲。倘要是花甲古稀,寿高耄耋,切不要强做抗争,当服老时就服老,该藏冬时就藏冬。<br></h3><h3><br></h3><h3></h3> <h3>看看人家白居易,那么一个有作为的人也不和严冬闹别扭,他袖手过冬不说,还邀请朋友刘十九也来分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米酒酿好了,火炉烧热了,乌云浓重,又有雪倾,共饮一杯不亦乐乎!<br></h3><h3><br></h3> <h3>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这三候的表述颇有意思,大雁要北归还乡,喜鹊要筑巢育雏,野鸡不甘寂寞,鸣叫求偶。它们已透过小寒看见了温暖的春天。有希望就有力量,禽鸟为我们吹响了前行的号角。<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