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濯 堂</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天下之美不外乎朴与华,天下之法不外乎拙与巧。大朴者无需雕饰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大拙者无需弄巧而天下难能与之斗巧。大朴之美与大拙之巧,其胜非在表象,而在于真实的本质与可贵的态度,是一种特别的情感从中所起的作用。</h3><h3> 一个外在美的人,如果为人虚伪,用心险恶则令人厌恶,美也不美!而一个即是外在丑陋的人,如果为人真实,心底善良则令人感动,丑也不丑或以丑为美!美者为丑与丑者为美都取决于其内心本质与为人处世的态度,发乎对他人内心情感的触动力!书法艺术也是这样,分外表形式与内在本质,含精神力量与情感的交流。从《好大王碑》中我感受到了它的大朴的本质与至拙的厥美!</h3><h3> 《好大王碑》全称《高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出土。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刻,隶书。纵612厘米,横185厘米,44行,行41字,共计1775字。安放在吉林省集安县,为六米多高的巨碑。</h3><h3> 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方整纯厚,气静神凝,遒古朴茂,属笔势宽绰高美一宗。 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故此碑名冠古今。</h3><h3> 点画特征。圆浑精劲,生不成形之象;中含古朴,有不露锋之利。迎则必穿,磋则必砌。有虬枝一般的峥嵘,含树液一样滋润。可谓凝神静气,朴茂天真。点画突显出一股憨厚之气,然不失灵动,彰显出熠熠生辉的神威。</h3><h3> 结构特征。如丘陵一样的隆重,虽少见崄峭却不失起伏的谐趣;如竹笋一般的敦厚,虽缺了俊秀却添增憨态的意趣。像龟壳一样的形圆意方;纵成形,横阵相,排列有序。不方不圆,体态高古,雄浑俨然!其结构形式围绕拙朴这一主调,体现出不争与无为的深沉底蕴,见朴与含拙的大智心源。结构造型的定调,与书格,与文格,与人格达成和谐统一。</h3><h3> 书法意境。外柔内刚,始若怯,终必勇。有诸葛一生的谨慎,有吕端遇事的精明,集大智大勇于一体!有儒者容人的雅量,有强者治下的权衡。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足显强大内心与精神的独特,令王者气象跃然石上!</h3><h3> 从形式到内容,从意境到精神,从文义到人物,无不和谐共处,以真实不虚的本质与虔诚的态度,表达出对先王的推崇与敬意。文中记叙永乐太王的功绩:讨稗丽、攻百济、救新罗,伐夫余、败倭寇…。其赫赫战功当得益于太王气定神闲的静气,沉着应对的稳重,看似处处被动却又能应付自如,达到不使巧而有胜巧之功。就像那招招显力度,式式见功夫的罗汉拳一样,以拙胜巧。画画沉着,笔笔作实,真正做到了翰不虚动,表里如一!</h3><h3> 艺术特色。《好大王碑》主显雄强厚重、朴茂沉稳,平实稳正、气势恢宏,布局严整古朴、肃穆简散,虽无波磔顿挫之态,但得以锥画沙之骨!最为可贵的是它做到了各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如:点画疏散恣肆,但却圆浑凝重,涩劲异常而不失灵动,能疏散有致而又玉润珠圆;意态率真烂漫却能蕴藉含蓄;笔势拙朴,无顿挫波磔,却能收放自如,笔随意行;有落笔之雄实,扬飞动之意气;见隶书之形,得篆籀之意。这种以隶为体,篆籀为用,平正而不呆滞,奇宕而不奇怪,典雅而不谄媚,浑和而不混浊,可谓在汉以后的隶书刻石中难得一见,其艺术品格之高无愧王者之势,足可与几大汉隶名碑分庭抗礼而雄视天下!在书法史上当以其鲜明的个性独树一帜,是书法艺术宝库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h3><h3> 大朴不雕,拙成至美。《好大王碑》赋有圆浑涩劲、雄厚奔放的意气;含有宽绰捭阖,高美亢古的气势。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种拥强不恃强,临威不惧威的王者气象和英雄本色!观书缅怀,遐思感悟,《好大王碑》确有一种令人可亲可敬的长者形象,仁者慈祥的大爱情怀,有力能扛鼎的道义担当!令人肃然起敬,由衷钦佩!</h3><h3> 通过学习《好大王碑》让我明白了“内圣外王”的真实含义。内圣者大朴不雕,去巧存拙,纯真仁爱,以成至善之美!外王者不露锋芒,不畏强惧恶,不恃强凌弱,像太阳一样将光芒洒向四方,滋润万物!真正的美不是迷人眼,而是亮人心;不是拥有傲人的资本,而是给人关爱的温暖。美不在乎表面的形式,而是存乎内心深处的情与爱。</h3> <h3>【濯堂临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