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女儿成长记 笔者,楼伯明 序;女儿,是我们老两口这一生唯一的血脉传承和宝贵财富,女儿出生后的第二年,党和国家根据马寅初的人口论,提出了独生子女政策,为了带头推行这一政策的落实,我们向组织申请了独生子女,并领了光荣证,从此后,我们就成了三口之家,直到三十多年之后,国家才重新认识到人口老化的严重后果,并重新提出了二胎生育新措施,而一夫一妻只生一胎给社会的发展,给我们五O六O后来说确实带来了许多家庭困扰。女儿的成长也可说是一帆风顺,从出生到扶养长大,后从小学读到大学再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招聘到华东理工大学任英语老师,其中既有我们父母的期望和寄托,但更离不开她自已在书海近二十年的艰辛耕读和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女儿现已四十岁了,她已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并在事业上也取得了辉煌业绩,还多次获得学校教育新星等荣誉,这既是她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父母的荣耀,更是我们楼家家族的骄微。 </h3> <h3>第一篇,女儿降生。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日二十时二十八分,在诸暨人民医院妇产科,一声急促的新生婴儿啼哭声从产房内传出,焦急地等待在走廊里的我内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这一年,我刚从部队转业回地方,那时的我还只有二十八岁,也没有做父亲的经验,所以在妻子顺产之后,我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白天仍然到单位上班,下班后又急勿勿赶到人民医院陪夜。那时的人民医院妇产科在现在的西施殿内,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晚上陪护时只能在破旧的地木板上铺上一张小席睡觉,当天晚上我怕妻子与婴儿同睡会睡不好觉,因而就将女儿抱来与我同睡,由于年轻好睡,结果连女儿大声哭叫都没有听到,后来还是同室陪护的老太太用手拧我耳朵才醒来,可怜刚刚出生的闺女哭得白沫水都很高,后抱到产床上与她妈同睡才停止哭叫,此情此景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仍记忆犹新。</h3> <h3>第二篇,喂奶奇遇。从人民医院妇产科出院后,妻子就在城关溪坑浬她母亲家座月子,我还是白天去上班,下班后回到溪坑浬陪伴妻女,那时,妻子在牌头丝厂上班,每天早迟班轮流倒,况且她又身体欠佳,经常要服中药调理,而女工的产假期只有两个月,一旦期满,女儿的喂养成了最大的难题,最后在征得双方父母意见后,决定寻找一位奶娘代为喂养。女儿的第一位奶娘在廿里牌里面的蒋铁村,我与小舅子剑阁一起骑自行车把女儿送到奶娘家,之后,我与妻子基本上每星期要去看一次,并送点奶粉,衣服,在将铁村喂养一共半年时间,因奶娘又二次怀孕,就不得不去寻找第二位奶妈,也就现在柏树村的亲娘,柏树村离溪坑浬很近,我基本上三不隔两都要去一次,那时的柏树村没有现在的公路,要骑自行车翻过一座茶山,一条双轮车路也很难骑,在柏树村喂奶时间约四个月,后考虑到奶妈奶水不足,欠农村十分辛苦,就决定给女儿断奶抱回自己喂养。女儿的哺乳经过说起来也很奇葩,两位亲爹都姓蒋,一位蒋才尧,一位蒋才校,一边有一个奶奶,一边有一个爷爷,且都十分痛爱这位外姓孙女,而在十多年后,蒋铁的奶姐又到柏树村的奶兄家打工,后又经我们夫妻俩的介绍使双方结成秦晋之合。 第三篇,奶奶家的日子。女儿十个月从柏树村抱回断奶后,我们就把她送到上楼宅奶奶家,因那里离丝厂很近,虽然中间隔了一条浦阳江,来回都要在马廊埠头渡船,但她妈基本上隔天就可去看她,应该说也很方便,女儿在我老家共养了三年多时间,在那里她学会了讲话,学会了走路,女儿在老家喂养的日子里,最辛苦的就是我的母亲了,我每个星期去老家探望女儿时,总见到她把我女儿用布包住背在背上在参加劳动或是帮别人做厨。而她妈妈基本隔天也会去上楼宅,有时还会与厂友英青一起将女儿抱到厂里洗澡,直到女儿五岁时才回到我们身边,当时我们还住在老汽车站八平米的集体宿舍里,开始几天女儿还认生,所以一到傍晚就会哭喊着寻找爷爷奶奶及阿叔,为了哄女儿安心,我两吃过夜饭后就会携着她的小手去狂商场,而每当看到她喜欢的食品时,女儿就会问这问那,好不好吃,你们有没有吃过,然后提出购买要求,我们也就有求必应,尽量满足她的要求,过了一段时间后,女儿才对城里新家环境渐渐适应,算命先生排八字的鸡窝生鸭窝养的日子也从此结束。 </h3> <h3>第四篇,幼儿班岁月。女儿回城后共上了三个幼儿园,第一个是横街幼儿园,主管的郭老师,叶老师我较熟,刚上幼儿园时女儿死活都不肯去,在幼儿园里哭闹是经常的事,横街幼儿园的叶老师很凶,女儿也最怕她。第二个是汽车站幼儿班,这是我在当职能支部书记时新办起来的,幼儿班设在东湖新汽车站顶楼,由女职工吕巧雅,孟丽萍负责带领,主要解决职工子女上幼儿班难的问题。第三个幼儿班是体育路城关幼儿园,这时,女儿已经六岁,而我们也己住进健康路军转干部宿舍,我妻剑凤也在上大街社队局上班,因此,每天女儿去幼园总由她妈接送,早饭基本上是在小乐园吃,直到女儿八岁上学。</h3> <h3>第五篇,一小求读。女儿小学的校址就在我家旁边,基本上可以听到铃声后再从家里下去也不迟,在读小学时,她的主课老师是石老师,在石老师任教时曾有几件难忘的事,第一件事是女儿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要做小动作或与同学交头接耳,石老师上门来访商议此事,我就建议石老师让其担任点职务压束她,结果石老师让她任班里纪律委员,从此后女儿的小毛病得到了纠正。第二件事是触电事故,因不知什么原因,课堂屋顶的一根电线掉落地上,我女儿想去捡到边上,结果发生了触电事故,那年是八八年五六月份,我真在北京交通部警察学校进修,当妻子写信来告诉我此事时我曾吓得不轻,幸亏没有酿成严重后果。第三件事是抄袭作业,因为那时香港台湾的金庸,梁羽生写的武打小说十分流行,我也借了几本拿回家看,结果使女儿也迷上了此书,还于夜间偷偷地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从而使学习成绩一度下滑,当我们发现后曾以让她去讨饭等严词进行责罚,并带她去王老师家补习功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女儿的成绩才慢慢跟上。 第六篇,浣江初中。浣江初中在离我家约一公里外的郊区,因为那时诸暨城区范围很小,交通还很不便,为了女儿能安全,准时到校上课,我基本上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到初二后就让她自已与同学结伴去学校。在浣江初中求学时,她的学业一般还较稳定,还曾担任了班里的学习委员,由于她的性格较为张扬,所以班里很多男同学都很惧她,有时发威时她就会站到课桌上发号施令,象个小母夜叉一样,至今,可能有一些同班同学一定还会记得。在浣江初中求读期间,我曾多次去学校参加过家长会,我与她的班主任老师寿德和周乃山校长也就渐渐地相识,特别是周乃山校长的交往也相对多些,女儿在考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时,还通过周校长大姐的帮助和指导,直到现在,我们的心中仍没有忘记这段扑实而坚真的友谊。浣纱初中,也是女儿学业比较关键的三年,而她的奋进目标也相当明确,最后,考进诸暨高中的梦想终于实现,而且是公费生,这就给我们家庭省了五六千元学费,为此,我们还化了五千多钱买了一只冷暖空调,这在九十年代己经是我家第一件高档家电了。</h3> <h3> 第七篇,诸中三年。诸暨中学在当地可算是最高学府了,只要考进诸中,离大学之门也只是一步之遥,而诸中离我们住宅健康路更是近在咫尺,所以,女儿上学放学也就不用我们操心。在诸中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全市的中考姣姣者们都会聚集于此,而且女儿的成绩最多也只能算中等,所以要在强手如林的学子中立足不掉队,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也可想而知。在诸中求读的三年时间里,女儿除了回家吃饭以外,可说是争分夺秒,有时连上厕所时都在收听英语词汇,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英语单科上除了她独特的天赋外,大部分还是她自学努力的结果,因为那时根本没有英语补习班可参加。女儿在求读诸中时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考上全国重点的师范大学,毕业后能从事教育事业,当一名人民教师。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诸中三年艰辛拼博,女儿终于以530分总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这个分数在当时也算很不错了,这一年女儿刚好二十岁,当我们收到浙江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亲人都为之兴奋并与之庆贺,因为我们楼家世代终于有了第一位大学生。</h3> <h3>第八篇,金华浙师大。浙师大是浙江省除浙大,杭大之后的一所省内重点大学了,校址位于金华市罗店镇,建于五十年代初,二000年九月一日,我们一家在满怀喜庆喜悦的心境下,由女儿大姨二姨陪同前往浙师大报到。浙师大女生宿舍一间要住八位学生,虽然我们人多,但仍然占到一个靠门口的下铺,在女儿求读浙师大的四年时间里,我与她母亲也经常去看望她,因为金华毕竟离诸暨很近,火车一个多点时间,一般都是选择星期天,且早去晚归,在那里与女儿一起吃一餐饭,或去金华市里转转狂狂街,顺便给女儿买点喜欢的东西,也算是我们做父母的一片心意。女儿在大学里读的是英语专业,并且十分用功,在大学四年时间里,女儿曾得过多次学业一等奖二等奖,从此,她的心中就有了考研的鸿鹄之志,在毕业前,女儿在谢绝浙师大校长劝其报考浙师大硕士研究生及与诸暨中学任教签约后,毅然决定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几经周折后,终于等到了上海外语大的考研通知书,临考时,我与她母亲也随同前往,主要是加强与外界相关人员的联络,照顾女儿的起居饮食,确保其旺盛精力投入高等学府为之一博,最后,女儿终于在强手如林的试场中又是大鹏展翅,脱颖而出,并以公费生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她在学海生涯中的第三次腾飞,同时,也应真了她在牌头龙王殿抽的上上签,告别巨溪归大海签意。 第九篇,上外大。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址在虹口区,进入十里洋场高等学府求读,这在我们心中好象是天荒夜谭,但对女儿来说报考之路虽也艰辛,但毕竟实现了最后的冲刺并获得了成功。在女儿求读上外大的三年中,作为父母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她的生活,学业而担心,平时个把月去次上海看看,同时也去周乃山校长姐家走走,送点土特产或是相约吃餐饭,顺便问问女儿学业情况,相互之间聊聊天,沟通沟通双方感情,并全权委托乃山姐姐对女儿的照看,而乃山姐姐也对我女儿关爱有加,主要是在学习上能经常给予帮助和指导,因她毕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名教授。在上外大读研究期间,女儿在英语攻读上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在同声翻译,配声上也颇有研究和造诣,在笔译方面更为出色,曾多次获得上外大英语学业一等奖二等奖,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外语硕士研究生的梦想。 第十篇,任教华东理工大。从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女儿的学海生涯才告一段落,并又向人生的第二个梦想进行冲刺,后被华东理工大学找聘为外语教师,在大学仼教的十年时间里,女儿在上海寻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成了家,立了业,先后有了两个儿子,在既要担负扶养教育两个孩子,又要完成大学规定的授课任务,还要兼任系里的支部委员,再要参加学校交给的各种竞赛项目,对一个刚刚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女生来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而我的女儿以她坚定的毅力,顽强拼搏和孜孜不倦的性格在她的大学讲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的钻研精神,她的教育风格,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赞同,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她又被评为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新星,还被选拔为系党支部副书记。 第十一篇,结束语。岁月匆匆,时光不再,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女儿已经长大,而且也已到了不惑之年,她己不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也不是刚刚学步的孩童,更不是似懂非懂少女儿郎,她从父母的唠叨声中渐渐长大,在父母的关爱声中走向成熟,在父母的嘱托声中走向成功,女儿本应完成她博士学位的最后冲刺,但因家中有两个儿子缠绕,所以只有暂时终止在学涯道路上继续迈进的脚步,但我深信女儿的人生坐标一定为更高更远,她在神圣的大学讲台上如大鹏展翅,前途无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