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雨中飘下一叶飞舞的思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水节气一过,淅淅沥沥的雨便如期而至。雨帘垂窗,带起一片薄薄的岚雾,朦朦胧胧衬着四周翠绿的叶,整一幅烟雨江南的水墨。</p> <h3> 灯下,今夜的雨,演绎着春雨的惯招:太级式的软缠、连绵不绝,没有呼啸,没有嘶鸣,只有滴滴答答的节奏。但今夜的雨,由于带着初春的寒气,就显得格外的冷清,桌上摊开的唐诗宋词似乎也能感觉得到;古贤们或许也在倾听雨声?思绪渐渐被雨丝所系,从眼前书本析出,随着雨丝漫无边际地跳窜。</h3>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千多年前,在巴山的深处,一个深秋的夜晚,雨也下个不停,连绵的阴雨已经将水位慢慢抬高,有了秋汛的味道。烛光下,义山老前辈正享受着家书带来的喜悦,可激动的心情尚未完全释放,却被家书中的问题给难住了:君问归期?而自己却茫然不知,何以回复?这个"君"到底是谁?我们难以猜测,按字面应该是妻子,可那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故去,史上未查出有继任者;不过迷情诗人的浪漫谁又能解释清楚呢?能共剪西窗烛定是红颜知己无疑。正在无措中的他突然想到了窗外,顺理成章的便将难题推给了这场秋雨:寄希望于重逢时再秉烛畅谈今夜的雨。这本来是既平常又具情调的事,可对义山来说,这个希望就显得有些遥远,甚至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因为写了这首诗后又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诗人才去职离开巴蜀回家养病,一年多后年仅45便驾鹤西归了;中间是否有和亲人回忆过这夜浪漫的雨,不得而知。于是,这场雨就定格在那个夜晚,成为诗歌史上最浪漫、最著名、最漫长的雨,也成了秋雨的代言者。</p> <p class="ql-block"> 比这场秋雨更早些的一场春雨,也同样著名,一千多年来作为春雨的代言者也常常为人们所喜爱和追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下在锦官城的一夜春雨,细密温柔、绵绵脉脉,潜在风里悄无声息便勃发了大地的生机,滋润了万物。被诗圣誉为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好雨。</p> <p class="ql-block"> 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由于时节、地区、大小、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特别是人的心境不同,因此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久旱所渴望的自然是"甘霖",屋漏时再温柔的雨也不受欢迎,点点滴滴下在心头都是愁和苦;江南的烟雨是雅致的,洪灾时的雨自然就是魔鬼;春天的雨是信使,能润泽万物,带来生机,带来丰收的希望;纷纷扬扬、绵绵细细,如絮般飘飞,纵使下不成一条线,却能悄悄唤醒沉睡的灵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多美妙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雨,则大多是畅快、淋漓尽至的,常携着雷鸣电闪,一撸到底,下完了事。相对而言,秋天的雨便是寂寥的,带给人更多的是伤感、忧愁。由于一阵秋雨一阵凉,秋雨添秋悲,故常带给人"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绪。至于冬季,由于雪的名气太大,冬雨从来就是靠边站而没有任何的江湖地位。</p> <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不同,对于雨的态度也迥异,所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处深巷,朦胧中戴望舒的油纸伞,迤然飘过,隔断了唐宋的雨丝。灯下,悠思尽归。</p> <p class="ql-block"> 雨中飘下一叶飞舞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水节气一过,淅淅沥沥的雨便如期而至。雨帘垂窗,带起一片薄薄的岚雾,朦朦胧胧衬着四周翠绿的叶,整一幅烟雨江南的水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灯下,今夜的雨,演绎着春雨的惯招:太极式的软缠、连绵不绝,没有呼啸,没有嘶鸣,只有滴滴答答的节奏。但今夜的雨,由于带着初春的寒气,就显得格外的冷清,桌上摊开的唐诗宋词似乎也能感觉得到;古贤们或许也在倾听雨声?思绪渐渐被雨丝所系,从眼前书本析出,随着雨丝漫无边际地跳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千多年前,在巴山的深处,一个深秋的夜晚,雨也下个不停,连绵的阴雨已经将水位慢慢抬高,有了秋汛的味道。烛光下,义山老前辈正享受着家书带来的喜悦,可激动的心情尚未完全释放,却被家书中的问题给难住了:君问归期?而自己却茫然不知,何以回复?这个"君"到底是谁?我们难以猜测,按字面应该是妻子,可那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故去,史上未查出有继任者;不过迷情诗人的浪漫谁又能解释清楚呢?能共剪西窗烛定是红颜知己无疑。正在无措中的他突然想到了窗外,顺理成章的便将难题推给了这场秋雨:寄希望于重逢时再秉烛畅谈今夜的雨。这本来是既平常又具情调的事,可对义山来说,这个希望就显得有些遥远,甚至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因为写了这首诗后又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诗人才去职离开巴蜀回家养病,一年多后年仅45便驾鹤西归了;中间是否有和亲人回忆过这夜浪漫的雨,不得而知。于是,这场雨就定格在那个夜晚,成为诗歌史上最浪漫、最著名、最漫长的雨,也成了秋雨的代言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这场秋雨更早些的一场春雨,也同样著名,一千多年来作为春雨的代言者也常常为人们所喜爱和追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下在锦官城的一夜春雨,细密温柔、绵绵脉脉,潜在风里悄无声息便勃发了大地的生机,滋润了万物。被诗圣誉为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好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由于时节、地区、大小、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特别是人的心境不同,因此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久旱所渴望的自然是"甘霖",屋漏时再温柔的雨也不受欢迎,点点滴滴下在心头都是愁和苦;江南的烟雨是雅致的,洪灾时的雨自然就是魔鬼;春天的雨是信使,能润泽万物,带来生机,带来丰收的希望;纷纷扬扬、绵绵细细,如絮般飘飞,纵使下不成一条线,却能悄悄唤醒沉睡的灵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多美妙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雨,则大多是畅快、淋漓尽至的,常携着雷鸣电闪,一撸到底,下完了事。相对而言,秋天的雨便是寂寥的,带给人更多的是伤感、忧愁。由于一阵秋雨一阵凉,秋雨添秋悲,故常带给人"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绪。至于冬季,由于雪的名气太大,冬雨从来就是靠边站而没有任何的江湖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不同,对于雨的态度也迥异,所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处深巷,朦胧中戴望舒的油纸伞,迤然飘过,隔断了唐宋的雨丝。灯下,悠思尽归。</p> <h3>部分配图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