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后汉未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虽欲霸中原,然南有袁绍讨缴文征伐,腹有徐州刘备为患。为扩充自己的武力,增加军事实力,曹操听从孔融谏言,先招安张绣丶刘表,再图大业。在谋士贾诩的协助下,张绣顺利归于麾下。欲寻一文名之士说于刘表,孔融便推荐好友祢衡。</h3><h3> 为推荐祢衡,孔融还郑重地写了一篇文章介绍祢衡让曹操看。</h3><h3> 文章赞扬到,祢衡年二十四,淑质贞亮,英才卓跞。过目不忘,记忆超群,且忠果正直,嫉恶若仇。文中极尽美化祢衡胜过历史上的贤才。</h3> <h3>曹操本是惜才之人,听到这样的奇才,便召见。召见,却不命坐。估计曹操目测祢衡狂傲不待见轻之,又或是考验他的反映如何。祢衡自尊心受损,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操说,我手下文有荀彧丶荀攸丶郭嘉等,武有张辽,许褚、李典等,另还有吕虔丶满宠丶于禁`徐晃丶夏侯惇等天下奇才,安得无人?"祢衡大笑,把众人嘲讽的一无是处。引得曹操大怒。心欲杀之,又恐天下人说他不能容士人。就说,我正缺少一鼓吏,早晚朝贺宴享,你去充当此职吧。祢衡竟不推辞,应声而去。</h3><h3> 这一日,曹操大宴宾客,令鼓吏挝鼓。旧吏有“挝鼓必换新衣”,祢衡穿旧衣而入。不知是祢衡不知旧吏,还是故意为之。毕竟才子也不只是徒有虚名的,鼓声让坐客动容。鼓击毕,左右侍卫喝到,为何不更衣!祢衡当众脱下旧衣服,众目睽睽之下裸体而立,坐客都不好意思,然而衡却徐徐着裤,面不改色。曹操大怒,叱责他太无礼。衡却不惧曹,振振有词:“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又辱骂曹等。</h3><h3> 面对如此狂妄之徒,曹操也是怀恨在心,想杀他又恐天下人耻笑,便想借他人之手欲除掉他。之后把他强行派往刘表处。</h3> <h3> 但祢衡依然改不掉狂妄自大的脾气,又数次讥讽刘表,刘表也不想落个害贤之名,转身又把他派遣给黄祖。岂料,他又激怒黄祖,这次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被黄祖所斩,至死骂不绝口。</h3><h3> 祢衡自始至终都是政治的牺牲品,甚至成为众人的笑谈。造成这一悲剧,完全归于他本人的性格。</h3><h3> 祢衡才华应该是有的,不然也不会让孔融青睐。音乐上有显著的才能,诸如击鼓《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看过他仅留存的一篇文章《鹦鹉赋》,也是文笔流畅。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他在政治上的深远谋略,有的只是狂放不羁,是否只是夸夸其谈丶徒有虚名就不得而知了。</h3><h3> 有人说有才华的人不一定有修养,说的就是祢衡吧。他就是死在狂傲上。他把曹操的谋士和将才说的一无是处,夏侯惇出生入死,为曹操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忠心耿耿、足智多谋的荀彧他更是一点也及不上。他的目空一切不仅惹怒了曹操,更是犯了众怒。强行他去刘表处报到之时,曹操又命手下文武在东门外整酒送他。荀彧对众人说,如果祢衡来,都不能起身。祢衡下马入见,却见众人都端坐着。他放声大哭,荀彧问他哭什么,他说我在死柩之中行走,怎能不哭?把众人比作死尸,众人皆怒。所以除了孔融替他求情外,别人都在看他的笑话。</h3><h3> 至于裸衣击鼓,这样的狂傲也只有祢衡做的出来。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虚谨慎,最终被黄祖所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孔融初时推荐他,本意是好的,但事与愿违,最终反害了他。</h3><h3> 有没有祢衡能认可的人呢?有。在与黄祖对饮醉后,黄祖问他,许都有哪些人物?祢衡说只有两人,一是孔融,二是杨修。而恰恰这两人都屡次挑衅曹操,是曹操不待见的人,最后此二人都为曹操所杀。所谓惺惺相惜,大致如此吧。</h3> <h3>后汉儒士祢衡君,裸衣击鼓傲群臣。</h3><h3>狂言妄语惹众怒,黄祖刀下做鬼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