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作为摄影爱好者,能够生长在吉林这座瑶池般的城市是非常幸运的。山清水秀的风景、四季分明的气候不会让你视觉疲劳。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到郊区或者外县拍摄山水田园,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在城中随意捕捉自然风情。这一组水禽图片就是我在城里的松花江畔拍摄的。请朋友们欣赏。(文字/摄影:雅风)</h1> <h1><b>一、小鸊鷉</b></h1><h3>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在传统的分类系统中,䴙䴘目只包括一个科,䴙䴘科。科下有6属20种。 䴙䴘分布在我国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以及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等广大地区。</h3><h3>小䴙(pì)䴘(tī)(Podiceps ruficollis;little gre-be) 是䴙䴘目䴙䴘科小䴙䴘属的一种。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故又名水葫芦。主要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惜</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波含鸭影动,枝摇柳向春。</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此时堪可贵,一刻是千金。</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盼</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枯枝摇冷岸边风,柳影怀春瘦梦中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拾得凫音三两句,似闻燕语又朦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空</b></h1><h1>七彩流光雾霭东,野凫戏浪岁匆匆。</h1><h1>寒潮凇影倏然过,半阙清词一季风。</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遇</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舒翅云天傲朔风,霜雕雪浴大江东。</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烟波戏浪蹁跹舞,幸会凝眸一画翁。</h1> <h1><b>二、凤头鸊鷉</b></h1><h3>凤头鸊鷉(拼音 pì tī,学名:Podiceps cristatus)俗称张八狗或水老鸹。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繁殖于淡水湖泊。翅膀短,能飞却不善飞,因而不是迫不得已它很少起飞。突然受到惊吓时可以跃离水面起飞,但飞得很低,几乎贴着水面。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瓣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水之外,在陆地上几乎是寸步难移的。叫声:成鸟发出深沉而洪亮的叫声。雏鸟乞食时发出笛声ping-ping。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极善水性,它们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作一段高速度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不但不会往巢里渗水,还可以因为湿草发酵产生热量,有助于鸟蛋的孵化,使性喜贪玩的亲鸟在孵卵期间也能忙中偷闲,到巢外去嬉耍片刻。吃昆虫、小鱼、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h3> <h1><b>三、中华秋沙鸭</b></h1><h3>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在长白岛我遇到了三对。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h3><h3>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h3> <h1><b>四、苍鹭</b></h1><h3>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性格孤僻,在浅水中捕食。是一种稳定性极佳的鸟类,它们不论觅食、休息始终都保持不慌不忙。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h3> <h1><b>五、斑嘴鸭</b></h1><h3>斑嘴鸭,在长白岛上数量不多,我只拍到了一对。属国家三有(有益、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动物。</h3><h3>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东部、萨哈林岛、中国、朝鲜、日本、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h3><h3>中文学名</h3><h3>斑嘴鸭</h3><h3>拉丁学名</h3><h3>Anas poecilorhyncha</h3><h3>别称</h3><h3>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h3> <h1><b>六、鹊鸭</b></h1><h3>鹊鸭(学名:Bucephala clangula)中型鸭类,体长32-69厘米,体重0.5-1千克。嘴短粗,颈亦短,尾较尖。雄鸭头黑色,两颊近嘴基处有大型白色圆斑。上体黑色,颈、胸、腹、两胁和体侧白色。嘴黑色,眼金黄色,脚橙黄色。飞行时头和上体黑色,下体白色,翅上有大型白斑,特征极明显,容易识别。雌鸟略小,嘴黑色,先端橙色,头和颈褐色,眼淡黄色,颈基有白色颈环;上体淡黑褐色,上胸、两胁灰色;其余下体白色。主要栖息于平原森林地带中的溪流、水塘和水渠中,尤喜湖泊与流速缓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与水塘。泳时尾翘起。白天活动成群游泳在水流缓慢的江河与沿海海面,边游边不断潜水觅食。善潜水,一次能在水下潜泳30秒左右。食物主要为昆虫及其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蛙以及蝌蚪等。分布于北美北部、西伯利亚、欧洲中部和北部、亚洲等地。</h3> <h1><b>七、赤麻鸭</b></h1><h3>赤麻鸭</h3><h3>赤麻鸭,长白岛数量最多。(学名:Tadorna ferruginea)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kg,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5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主要繁殖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北部、亚洲中部和东部,越冬在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缅甸、泰国和非洲尼罗河流域等地。</h3><h3>中文学名:赤麻鸭</h3><h3>别名:黄鸭、黄凫、渎凫、红雁</h3> <h1><b>八、绿头鸭</b></h1><h3>绿头鸭,长白岛比较多。学名: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 1758),鸭科鸭属的一种游禽,大型鸭类。体长47-62厘米,体重大约1千克,外形大小和家鸭相似。雄鸟嘴黄绿色,脚橙黄色,头和颈辉绿色,颈部有一明显的白色领环。上体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白色。胸栗色。翅、两胁和腹灰白色,具紫蓝色翼镜,翼镜上下缘具宽的白边,飞行时极醒目。雌鸭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脚橙黄色和具有的紫蓝色翼镜及翼镜前后缘宽阔的白边等特征。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h3><h3>中文学名</h3><h3>绿头鸭</h3><h3>拉丁学名</h3><h3>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 1758)</h3><h3>别称</h3><h3>大绿头,大红腿鸭,官鸭,对鸭,大麻鸭。</h3> <h1><b>九、雁鹅</b></h1><h3>雁鹅起源于鸿雁,又名苍鹅、萎鹅,由栖居在我国东北、华北的一种有额疱的野鹅演化而来,是我国古老而稀有的优良家禽品种。该品种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历史悠久,完全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雁鹅有野外放牧、觅食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能适应以放牧饲养为主的饲养形式,能适应在中国大部分省份饲养。</h3> <h1><b>十、赤膀鸭</b></h1><h3>赤膀鸭(学名:Anasstrepera)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稍小,体长44-55厘米,体重0.7-1千克。雄鸟嘴黑色,脚橙黄色。</h3><h3>赤膀鸭-地理分布</h3><h3>分布范围:全北界至地中海、北非、印度北部至中国南部及日本南部。温带地区繁殖,南方越冬。</h3><h3>分布状况:非常见的季节性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新疆西部。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北方,越冬于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及西藏南部。</h3><h3>赤膀鸭-生活习性</h3><h3>习性:栖于开阔的淡水湖泊及沼泽地带,极少出现于沿海港湾。</h3> <h1><b>十一、无名野鸭(暂没查到,求教)</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