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沧州出差、工作10几个年头、对沧州的人文历史有些了解 。吴桥杂技,沧州铁狮子,古运河、铁佛寺、南大港湿地、金丝小枣、黄骅冬枣、等等…… </h3><h3> 最有名的还是沧州武术 ,我就从拍摄沧州武术!《六合拳》是这次拍摄的主要目标。</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一部水浒传天下,无人不晓古沧州!</b></h3><h3><br></h3><h3> 《黃帝內經》</h3><h3>【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又說「致虛極,守靜篤。」</h3> 大运河不仅哺育了沧州人,也创造了沧州的灿烂文化。沧州武术当属这其中的文化奇葩。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武术闻名海内外!正因有了大运河,有了繁忙的船队,才有了沧州武术“镖不喊沧”的硬气。千年风霜,千年洗礼,沧州武术已然在悲壮和豪俊的运河里沉淀为一种武魂——果敢、睿智、坚韧,历经千年,它随运河流淌在沧州人的血脉中。而沧州武术与运河有着不解的渊源。 查阅《沧州武术志》,中这样写到,精悍大运河纵穿沧州境内,连镇、沧州、泊头、兴济、青县等重要的码头,成为大宗商品必经之地,亦为高官巨贾水上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相关行业发达兴盛,各业相争,必须握有高强武技才可立足。 据史料记载,沧州民间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至干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至清末,武乡威名远扬海外。经历代薪火相传,到清末民初,臻至鼎盛。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 沧州辖境古属燕齐,民风以醇厚勤劳、尚义任侠著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武建泱泱”之誉。历代薪火相传,武风沿袭不衰,江湖上相诫“镖不喊沧临”。已成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不仅不能喊,还要把旗放下来,偃旗息鼓,悄悄地过去,这就是镖不喊沧。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人杰地灵,精英辈出。丁发祥、张占魁、李书文、霍殿阁、大刀王五、王子平、佟忠义、杨八愣、马氏兄弟、曾任中央国术馆馆长的张之江、“武状元”曹晏海等等,不胜枚举,堪为武林师表和民族的骄傲。就连名震中外的精武元祖霍元甲,祖籍也是沧州东光县安乐屯。 大运河南北走向,东西孕育运河文化,大运河蕴育了武术,也衍生了“侠义文化”。可以说,沧州人自古的侠肝义胆、侠骨柔肠、重情重义、义薄云天、善良义举,无不和运河与武术息息相关。 <h3> 《六合》 </h3><h3>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摄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六合拳是心、意、气、力、胆、智的协调。</h3> <h3> "合"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h3> <h3> 运用中国水墨画的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墨韵"。来表达《六合拳》的阴、阳、起、落、动、静协调自然的融合。用心意感悟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万物为师,首先循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理,取其各行之特性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六合拳的劲力渐渐与五行的特性吻合。所谓“天人合一”</h3> <h3> 《六合拳》心意合一为之静,静是脑和谐。“合”是阴阳中和的状态,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静”,也可以认为是有序的“动”。在追求中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体悟中和大道。</h3> “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h3> 想到上学时我的老师国画大师许鸿宾老先生对我们讲: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