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举·四十年前,一个矿山的“春运”

Li景华

<h3>文/李景华【原创】</h3> <h1><font color="#ed2308">  &nbsp;</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创举·四十年前</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一个矿山的“春运”</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作者:李景华</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h3><h3> 1.</h3><h3><br></h3><h3> 春运是一首歌,</h3><h3> 唱出了每个人的喜怒哀乐;</h3><h3> 春运是一段情,</h3><h3> 讲述着每一年的牵挂思念;</h3><h3> 春运是一幅画,</h3><h3> 绘出了每家人的五彩斑斓。</h3><h3> &nbsp;</h3><h3> 又是一年的春运开始了。自从1980年“春运”一词出现,一直到2019年,春运已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nbsp;</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堪称世界罕见的人口流动大迁徙奇观。每年春运的总人次都在攀升,预计今年的春运将达到近40亿人次。</span><br></h3><h3><br></h3><h3>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腾飞,迅猛发展四十年的科技成就,给如今的春运插上了快捷翅膀,为老百姓回家过年提供了理想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天南海北,朝发夕至,大飞机、高铁线、高速路、新客轮,各种舒适快速的方式任你选择。老百姓再不用担心过年回家之路的艰辛和劳累了。</h3><h3><br></h3><h3>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百年来,离开家乡的游子不管身处何方,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过年了,都要赶回家乡跟家人团圆。</h3><h3><br></h3><h3> 每年的过年,春节前后的春运让多少人绷紧心弦,又让多少人彻夜难眠。春运的故事太多太多,春运的话题数不胜数。南来北往,海角天涯,匆匆的脚步,朝着家的方向归来,又从家的地方离去。</h3><h3><br></h3><h3> 当看到如今人们早早地开始网上订票,享受互联网为春运提供快捷服务的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央企钨矿山的“春运”,这留存于我脑海深处的历史记忆,此刻慢慢地复苏清晰起来。</h3><h3><br></h3><h3> 矿山的“春运”,矿山人的创举;是那个艰难困苦年代深深的一个烙印,是那个勤于奋斗年代溅起的一朵浪花。</h3><h3></h3> <h3>2.</h3><h3> &nbsp;</h3><h3> 画眉坳钨矿,这座地处于江西赣南的中央直属主力钨矿山企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拥有四、五千职工,加上家属孩子一起,全矿人口已超过两万人。</h3><h3> &nbsp;</h3><h3> 矿山的职工来自全国各地,而绝大多数来自赣州市所属的十八个县区。这些赣州本地的职工家属,都是赣南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在客家文化里,家乡观念和思乡之情非常浓郁,传统的习俗和家乡的规矩代代延续。</h3><h3> &nbsp;</h3><h3> 百节年为首,过年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崇尚传统文化的客家,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那绝对是马虎不得。 因而过年在客家人眼里,是比什么都更重要的事情。</h3><h3> &nbsp;</h3><h3> 画眉坳钨矿位距兴国县城六十多公里的大山里,一条沙子路面公路是外界与矿区唯一的连接通道。那个年代的交通极为不便,画眉坳只有赣州市和兴国县两地每天两趟往返的班车。除此之外,就是矿里运输生产物资的解放牌卡车,没有班车时也有人搭搭便车。</h3><h3> &nbsp;</h3><h3> 平时,矿山的职工家属极少出门,基本上不会离开画眉坳陈也矿部这个区域。一年到头,职工家属就在画眉坳钨矿所属的坑口、选矿厂、车间以及矿部陈也生活。交通出行在平时也就不显得是什么问题。</h3><h3> &nbsp;</h3><h3> 画眉坳这个地方物产丰富,鱼鸭禽蛋、猪肉牛肉,各种生活物资应有尽有。这里的生活习俗基本上是赣南客家人的传统,与赣南各县区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差别不大。在那个年代,全国都处于困难时期,而画眉坳这地方生活物资相对还比较丰富,加之生活习俗适应,各地汇聚而来的职工家属在这里工作生活也就其乐融融。</h3><h3> &nbsp;</h3><h3> 这种交通落后和矿山的客观环境,决定了那时画眉坳钨矿的相对闭塞,大山里的职工家属只能以矿山为家。当然,闭塞有闭塞的解决办法,画眉坳钨矿作为中央所属企业,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矿区内沿着山坡地形一排排土砖土瓦的砖木结构平房随势而建,矿里逐步完善了文体娱乐等方面的设施,生老病死等一条龙各种配套的生活服务也随着矿山的建设而设立,整个矿区慢慢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小社会。</h3><h3><br></h3><h3> 一个近两万人的小社会,随着画眉坳钨矿生产建设的发展,与外界联系的方面越来越多,其交通落后闭塞和职工家属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春节过年期间,大量的人员想回老家,因交通无法承载而回不去,这对矿山职工家属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h3> <h3>3.</h3><h3> &nbsp;</h3><h3> 平时的节假日,职工家属就在矿山度过,但春节过年就不容小视了。</h3><h3> &nbsp;</h3><h3> 全国各地外省来的职工家属,他们知道回老家相当困难,路途遥远,费钱费力,只能在矿山遥望老家的乡愁,寄托老家的乡思。</h3><h3>&nbsp;</h3><h3> 而在画眉坳钨矿职工中占绝大多数的江西赣南人,他们的老家都分散在赣南十八个县。这些职工家属,春节过年是非回去不可的。春节前夕,短短的时间内就有几千职工家属需离开画眉坳回老家。</h3><h3> &nbsp;</h3><h3> 陈也车站的班车就那么两趟,平时要想买张票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需提前很多天预购。春节过年期间需求这么大,更是一票难求。托关系走后门,半夜三更排队,也难得买到一张班车票。</h3><h3> &nbsp;</h3><h3> 面对在短短的十余天时间里,突然有几千人要迁徙往返的这种状况,矿里也是压力山大,职工家属回家过年的强烈呼声又不能置之不理。外部运力根本解决不了,矿里只能从矿山内部设法去解决。正是由于职工家属有这种强烈需求和愿望,这就催生了画眉坳钨矿上世纪七十年代最早的矿山“春运”。</h3><h3> &nbsp;</h3><h3> 那时矿山“春运”的运输工具非常简陋,没有那么多的客车,只能动用矿山所有运输物资的解放牌卡车来解决运力问题。为了能够提供人员乘车的起码条件,矿汽车队的师傅就在车箱上用粗钢筋搭成架子,盖上防雨篷布,以遮风挡雨。每年的矿山“春运”,画眉坳钨矿都是用解放牌卡车代替班车进行运送职工家属回老家的。</h3><h3>&nbsp;</h3><h3> 尽管这种“春运”方式条件简陋,货车车箱没有座位只能站着,几个小时的路程让人不适,非常辛苦;但矿山自己组织的“春运”,让众多的职工家属在春节过年期间能顺利回到家乡,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职工家属们还是千谢万谢矿里的关怀和帮助,毕竟他们都能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重要时点返回家乡,路上的辛苦劳累算不上什么。</h3><h3> &nbsp;</h3><h3> 画眉坳钨矿七十年代的“春运”,从人次上,已经达到好几千人的规模;从路程上,最近的六、七十公里、最远的有两、三百公里;从时间上,最短在两、三个小时,最长七、八个小时。由一个矿山企业,在天寒地冻的春节期间进行几千人这样大规模的“春运”,对交通安全和人员安全都是极大的考验,同时也极大地考验着画眉坳钨矿组织者的能力。</h3><h3> &nbsp;</h3><h3> 每年的矿山“春运”,画眉坳钨矿的领导和各部门根本不敢含糊,他们举全矿之力,全力以赴应对。矿山“春运”期间所有的细节都经过调查摸底和不断地实践,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春运”管理模式,保证了连年大规模矿山“春运”的万无一失。能够让职工家属“春运”安全顺利地往返,在当年那种交通落后的条件下实属不易。</h3> <h3></h3><h3>4. </h3><h3> </h3><h3> &nbsp;</h3><h3> 那是又一年的矿山“春运”。画眉坳钨矿的矿部所在地陈也,凌晨的三、四点钟,大山里的寒气特别逼人。山里树林、道路两旁、乡间田野,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白茫茫的一层霜,严冬寒冷的氛围笼罩着整个矿区。</h3><h3> </h3><h3> &nbsp;</h3><h3> 此时,画矿坑口、选厂等远离矿部准备返乡回老家的职工家属,<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趁着凌晨的夜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拖儿带女,挑着一担担装满各种物品的箩筐,浩浩荡荡,从几个方向朝矿部陈也这个矿山“春运”中心进发。他们需在早上五点半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前到达那里,因为安排的矿山“春运”汽车都是在早上五、六点发车。</span></h3><h3> &nbsp;</h3><h3> 冬天里的黑夜特别漫长,凌晨三、四点天色还是漆黑一片。返乡回老家的大队人马,打着手电筒,肩挑着担子,手拧着行李,走在群山曲折蜿蜒的矿山公路上。远远望去,那下山的队伍犹如一条星光闪耀的长龙,在慢慢地向山下移动。</h3><h3> &nbsp;</h3><h3> 虽然是数九寒天,但他们挑着沉重的担子也已是出一身的大汗。他们一路走一路歇息,孩子们跟着大人一路小跑。有的孩子光顾着在路上戏闹,没跟上下山的队伍,孩子的父母焦急地高声吆喝:“鬼崽子,天黑你玩什么呀,小心摔跤,快跟上。”那客家方言的吆喝声,在凌晨夜幕下的山谷里特别清脆响亮。</h3><h3><br></h3><h3> 马上就要返回老家了。大人们在下山的路上边走边牵挂着家乡,与一道返乡回老家的同事们聊着、谈论着,每个人的话语都浸透着他们对老家的思念与乡愁。在矿上工作又有一年没回去了,也不知家里的那间老房子还会不会漏水?家里的农活老父亲还能不能干得动?也不知缝补浆洗忙前忙后的老母亲身体现在怎么样……</h3><h3><br></h3><h3> 孩子们则兴奋不已,<span style="line-height: 1.8;">蹦蹦跳跳。随行的一帮孩子打打闹闹,一路玩耍一路笑。孩子们什么时候都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nbsp;</span></h3><h3> &nbsp;</h3><h3> 要回老家过年了,孩子们都换上了只有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和新鞋子,一年才有一次机会回老家,必须穿漂亮点。赣南客家人都很爱面子,大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穿得鲜亮体面点,好在家乡人面前表现自己在矿山工作生活还不错。</h3><h3> &nbsp;</h3><h3> 孩子们好不容易盼到了回老家,跟着父母亲乘坐矿山“春运”的解放牌汽车,他们极少有机会乘上汽车,觉得乘汽车是件很新鲜、很开心的事;乘着汽车下午就能见到一年未见的爷爷奶奶和老家的亲戚了,还有老家的小伙伴们,他们当然非常兴奋。孩子们边走边跳,寒风吹在他们幼稚的脸上,红扑扑的小脸蛋透着童真和快乐。</h3><h3> &nbsp;</h3><h3> 返乡回老家的职工家属都很清楚,乡下老家父母亲生活也很困难,自己在央企矿山工作,回家过年,老家人肯定是有所指望的。所以每年他们都早早地计划好,平时省吃俭用,攒些钱物,准备充足,返乡回去时不能让老家的父母亲和亲人们失望。</h3><h3><br></h3><h3> 他们在矿山正常工作之余,下班之后都会去开荒种菜、养猪养鸡等改善家庭生活的农活。春节过年要回老家了,他们提前杀猪晒腊肉晒香肠,尽量准备多一点的东西带回老家去。</h3><h3> &nbsp;</h3><h3> 准备返乡回老家了。他们把香肠腊肉、日常攒下的物品等等东西,收拾好用竹编箩筐盛装。每个人的箩筐担子都是满满的,每个人都挑着一年的收获,每个人都带着老家亲人一年的希望。</h3><h3></h3><h3></h3><h3></h3><h3></h3> <h3>5.</h3><h3><br></h3><h3> &nbsp;<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陈也矿部汽车队是矿山“春运”的主力军。汽车队是一个四合大院,近三十辆解放牌卡车全部编成“春运”号码,一辆挨着一辆整齐的排列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天空刚刚开始有点蒙蒙亮,清晨的气温仍然非常低,寒冷的晨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疼。返乡的职工家属冒着这样的严寒,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矿山“春运”中心。</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 &nbsp;</h3><h3> 每个准备乘“春运”车的职工家属,都在自己所在的车间、坑口提前购买了车票。他们有组织的按照矿里“春运”领导机构的要求,到各自指定到达目的地的位置集中,秩序井然地排队上车。</h3><h3> </h3><h3> </h3><h3> &nbsp;</h3><h3> 每个方向的到达地,都由矿里指定专门的“春运”负责人,由这位负责人组织这条线路的人员全程往返、路途安全、以及“春运”期间与矿部沟通的各项事宜。这些组织严密、周密细致的安排,为矿山“春运”提供了坚实基础保证。</h3><h3><br></h3><h3> 开始上车了,每人都需从挂在后车箱的铁梯子爬上车。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他们一个帮一个,连人带物都拉上了车箱,并自发地把随行所带的大担小担物品堆放整齐,腾出空间站人。 解放牌汽车每辆车需载四、五十人,加上每人回老家带的东西又多,在十分拥挤的卡车车箱里,大家需一个挨一个地几个小时站着,根本没有活动空间,非常受累和辛苦。</h3><h3> &nbsp;</h3><h3> &nbsp;<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返乡的矿山“春运”汽车终于在期盼中按时出发了。汽车行驶在群山峻岭之中,弯曲陡峭的沙子路面公路非常颠簸。这么多人站在车箱里,每驶过一道急转弯,所有人都往一边倒;每驶过一个大下坡,所有人都被往前压。东倒西歪、跌跌撞撞,妇女小孩已开始吃不消了,有的人开始晕车呕吐,有的吐得脸色发青。加上天气寒冷,车箱里虽然搭盖有篷布,但车开动后的行驶过程中还是四处漏风,有的人冻得不行。车上时时听见他们痛苦的呻吟声。</span></h3><h3> </h3><h3> &nbsp;</h3><h3> 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和身体强壮的职工挺身而出,想方设法保护着这些女人和小孩。他们尽量挪出一点点空间让她们能坐着,尽量在颠簸的路途中给她们一些安稳,还有的把自己的棉袄大衣脱下来给冻得瑟瑟发抖的人穿上。</h3><h3> </h3><h3> &nbsp;</h3><h3> 大家在路途中相互帮衬着、照料着,大家在路途中相互鼓励着、坚持着。互助友爱、尊老爱幼、保护妇女孩子等优秀品德,在画眉坳钨矿的矿山“春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上演着一幕幕爱心动人的故事。</h3><h3> </h3><h3> &nbsp;</h3><h3>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春运”条件下,他们还是情绪乐观,谈笑风生。有的人唱起山歌调节气氛,有的人讲述有趣的故事吸引大家,有的人聊着天南海北轶事分散精力。他们用各种办法让“春运”路途的艰辛变成有趣的经历。<span style="line-height: 1.8;">想着很快就能回到家乡,想着马上就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与家人团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他们心情都是兴高采烈的。</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伴随着一路上的艰辛,伴随着大家的说说笑笑,伴随着几个小时的相互帮助,带着一年没回老家的急切和期盼,时间很快就把他们送到了久别的亲人身边。</span></h3> <h3>6.</h3><h3><br></h3><h3> 矿山“春运”汽车分别到达了赣南十八个县区停靠点。返乡的职工家属回到了自己的老家。</h3><h3><br></h3><h3> 回家了。田间地头已是一片冬季景象,村头的樟树、榕树好像茂密了很多,村尾的菜园里种了好些冬令蔬菜,乡邻的老房子一往如故,后院厨房都冒着炊烟。去年养的小狗此时已长成了大黄狗,见到主人回来了“汪汪汪”叫唤着通报家里人。</h3><h3><br></h3><h3> 父母亲听到大黄狗的叫声,知道远在画眉坳钨矿工作的孩子们回来过年了,出门迎接返乡的亲人们。放下担子,大人们寒暄问暖,孙辈们甜甜地叫声爷爷奶奶,一家人团圆后的欢声笑语,在客家人的围龙屋里回荡。</h3><h3><br></h3><h3> 看着父母亲的苍老的脸庞又多了些皱纹,劳累的双手又多了些老茧,病痛的身躯又多了些弯曲,这些返乡的职工家属们心里很不是滋味,风尘仆仆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唉!回家过年时间有限,赶紧帮父母把过年的事情准备好,让全家过一个吉祥快乐的春节吧。</h3><h3><br></h3><h3> 赣南乡下客家人的过年很有讲究。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扫尘”;男女老幼还要理发剪头洗澡,换上新的或清洁的衣裳,干干净净过新年。在此期间,左邻右舍之间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h3><h3><br></h3><h3> 除夕这一天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天。这天上午,拜菩萨、敬神,还要挑好时辰全族人一起在祠堂或厅下敬祖公,大家挑着三牲、纸宝两头跑。敬过神的三牲可再敬祖公,直到最后从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之用。</h3><h3><br></h3><h3> 厅堂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h3><h3><br></h3><h3> 正月初一凌晨打开大门接财神。大门一开,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万爆齐鸣此起彼伏。<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们竞相欢叫,热闹非常,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span></h3><h3><br></h3><h3> 这是一年中第一次开大门,非常隆重,要在门上贴“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小红联,厅堂、灶堂、大门点上大红蜡烛,焚香礼拜。响亮而频繁的爆竹声,五颜六色的烟花灯火,彻夜不停。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相互祝福。</h3><h3><br></h3><h3>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客家人出嫁的女儿,有回娘家探亲的习俗,又称“转妹家”。她们带着鸡、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h3><h3><br></h3><h3> 初三早上吃“岁饭”。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h3><h3><br></h3><h3> 赣南乡下客家人过年习俗还有很多很多,一般要闹到正月十五。可画眉坳返乡回家的职工家属没那么多的假期,短短的几天过年时间,举家匆匆而来,又要携家匆匆而去。</h3><h3><br></h3><h3> 跟父母亲有唠不完的嗑,跟邻居乡亲有讲不完的话,帮家里有做不完的事。在父母亲的嘱咐声中,在亲戚们的“拜托”声中,他们匆匆过完了又一年的团圆。</h3><h3><br></h3><h3> 告别父母邻里,带着新的期盼,他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踏上了画眉坳钨矿“春运”的回程。</h3><h3><br></h3><h3> 四十年前的矿山“春运”,让画眉坳钨矿的职工家属有了别样的精彩,给曾经的画眉坳人留下了难忘美好的回忆。</h3><h3><br></h3><h3> 当这些走出大山的画眉坳人,如今携儿带女几代人一起,从全国各地乘坐现代化的“春运”快捷舒适交通工具再回老家时,他们仍念念不忘矿山四十年前的“春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