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工 作 室 理 念</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font color="#167efb"> 学思结合,落实素养,传承文化,研史促教 </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陈芳芳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十余天工作室全体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构思设计,多次商榷、修改,最终完美呈现!</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style="">陈芳芳老师现任职大同市十一中学初中历史教师,首批大同市中小学教学名师,2015年被评为山西省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最初的logo设计者是大同三中梁晓娟老师,后期并作了修改。她的设计理念:历史的车轮不断引领时代的前进,在陈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将紧跟时代的创新步伐,不断地结合新技术,赶超时代的列车,打造历史新课堂!</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大同市十一中王菊老师logo的设计理念:采用青铜器的代表“鼎”和“史”字的金文相结合。青铜文明代表古代中国的高度文明,领先于世界;文字又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在陈老师的主持下,秉承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合作共生,实现专业引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开拓创新!</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也跃跃欲试,云州区周士庄镇中学赵晓菲老师logo的设计理念:文字是记录人类活动最有效的手段,是历史传承重要载体之一,人类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大容量的传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两幅图选取魏碑、隶书来表现文字的传承意义,北魏建都平城是大同历史最辉煌的一页,选用魏碑书法,更突出本土文化。</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传道”选用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聚集到工作室里,陈老师带领大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实践解决教学瓶颈,打磨精品课堂,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这不正是师道的体现吗?</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大同二中的辛宇老师也不甘示弱,此logo的设计更能彰显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其设计理念:中间圆形图案,如古代铜镜的背面,借唐太宗:“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寓意“史”字采用金文大篆体置于龙形图案之下,衍生出一双翅膀,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展翅高飞,鹰击长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对”意味着工作室成员互帮互助,缺一不可,共同进步。“打开”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室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不断进步。</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谦虚认真的左云一中赵志峰老师更有自己独特的logo设计理念:她借用汉代贾谊《过秦论》中的成语“包举宇内”。工作室图标的上方采用古典宫殿的样式,其本身还有历史的元素,再加上“包举宇内”的气魄与内涵,恰到好处,图标下方模仿四川卫视中的图标,反向写的是“四”,寓意广纳四方贤才,跟随陈老师共同研修学习,努力提升自己!</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style="">最终,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大同市十一中王菊老师,在梁晓娟老师设计的基础上多次修改,工作室全体成员的积极筛选,由陈老师最终敲定!此刻的我们特别激动,特别兴奋,我们的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终于有logo了。</font></h3> <h3>logo确定之后,大家又对工作室理念进行讨论。最终由陈芳芳老师确定为<font color="#ed2308">“团结合作,传承发扬,立足于学,辐射引领。”</font></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此刻,我想到陶渊明的名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希望我们初中历史工作室的全体成员,2019年在陈芳芳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并肩同行,一起努力奔跑,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font></b></h3> <h3><font color="#167efb">总顾问吴江林校长对初中历史工作室logo的设计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期望 “初中历史的logo很有历史感。愿你们乘着改革的春风,砥砺前行,谱写大同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篇章!”</font></h3> <h3>审 核:陈芳芳</h3><h3>策 划:陈芳芳</h3><h3>参与人员:工作室全体成员</h3><h3>本篇编辑:刘月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