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王晓萍一演27年的《富贵图》(文章+图)

文小

<h3>来源:山西日报 文化副刊 头版头条</h3><h3>时间:2017-07-05</h3><h3>作者:龚晋文 陈素萍 </h3><h3>网址: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170705/592510.shtml</h3><h3><br></h3><h3>王晓平一演27年的《富贵图》</h3><h3><br></h3><h3>  从1990年始,王晓平与一批同时期的青年才俊接手晋剧《富贵图》,并演出至今,一演就是27年,前后逾2000场。这在晋剧舞台上是一个不多见的现象……</h3><h3><br></h3><h3>〖核心提示〗</h3><h3><br></h3><h3>  晋剧是古老剧种,历上百年之久,经几代人创造,留下了许多经典剧目与经典人物,也造就了一大批备受观众喜爱和追捧的艺术大家,并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多个艺术流派。其中,由晋剧小旦表演艺术家冀美莲创造和其女冀萍传承发展的冀派艺术,就是一朵艳丽夺目的晋剧艺苑奇葩,其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创造的“丁、牛、郭”艺术流派统称为晋剧“四大流派”。新中国成立前后,曾在民间流传有“逛逛海子边,抽抽顺风烟,看看冀美莲”的民谚,大意是说到省会太原出差和探亲访友,只要能做到这3点,就算没有白来一趟,可见其艺术感染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晋剧《富贵图》由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于1988年搬上舞台之后,晋剧冀派传人、三晋名旦王晓平从1990年开始接手演出,为剧中人尹碧莲集合了太多的冀派艺术表演元素,在唱腔、形体、眼神、气质等方面,创造出了难以超越的舞台艺术范本。</h3><h3><br></h3><h3>  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依然风姿绰约,一直活跃在广袤的城乡演出中,为丰富百姓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而热情奔波与奉献着。</h3><h3><br></h3><h3>  盛夏的省城太原,蓝天白云,时有阵雨,甚有温馨之感。在“国家艺术基金晋剧‘丁、牛、郭、冀’流派人才培训班”驻地,笔者有幸见到了前来授课的冀派正宗传人、三晋名旦王晓平。只见她身穿一件浅黄色敞领大排扣长外衣,纯白色西裤,纯白色皮鞋,自然梳着的微黄色烫发,映衬着微微浅笑着的面庞,丝毫看不出来已经是年过半百将要奔六之人了。</h3><h3><br></h3><h3>这孩子“有戏”</h3><h3><br></h3><h3>  王晓平,1960年出生,山西和顺县人,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人民教师,家中祖上与亲戚中没有从艺人的记载,但她却自幼喜欢唱歌跳舞,11岁顺利考入山西省和顺县晋剧团“娃娃班”学艺,13岁登台演出晋剧移植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在剧中饰演李铁梅,虽童声稚气,但却有板有眼,用当时团里面老师的话说:这孩子“有戏”,将来一定差不了。</h3><h3><br></h3><h3>  晋剧《朝阳沟》移植自豫剧现代戏,当她被剧团领导首次安排在剧中饰演银环站到舞台中央的时候,她是那么激动和卖力,也由此换来了更多的掌声和鼓励。同时,在马志德、张金海、王增寿、路彦云、杨志忠、王尚熊、刘元芝等老师的关爱与提携下,注意刻苦练功,不断虚心求教,很快便学会了《游西湖》《胡月凤》两出戏,不经意间便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在晋东一带享有“中子旦”美誉。这一时期,她还排练主演了《麟骨床》《樊梨花》《三入洞房》《哑女告状》与《小刀会》《苗岭风雷》《红杏出墙》等古装戏和现代戏,其中《红杏出墙》获得晋中地区现代戏汇演表演一等奖。</h3><h3><br></h3><h3>  她说,是妈妈最早发现并支持她走上戏曲艺术道路的,是和顺县晋剧团养育并给了她很多实践机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养自己的父母,还有培育她的和顺县晋剧团和对她的艺术产生重要影响的老师们。</h3><h3><br></h3><h3>拜在冀萍名下</h3><h3><br></h3><h3>  1980年,我省文化系统举办全省中青年演员调演,王晓平与王二庆被晋中选送演出《杀惜》轰动省城太原,后经著名晋剧鼓师陈晋元牵线,于1982年拜在了冀萍名下,省里及和顺县有关领导与所在剧团为其举行了简约而庄重的拜师仪式,从此成为冀派艺术第三代正宗传人。</h3><h3><br></h3><h3>  王晓平拜师后,还在和顺县晋剧团工作。为了传艺,冀萍老师在繁忙的演出中会抽时间到和顺去面对面地给王晓平进行艺术示范,王晓平为了学艺,也会在演出空当时间专程到省城向冀萍老师求教,直到1988年调入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之后,才有了与冀萍老师经常接触的机会。王晓平说,师傅的性格看上去十分温润,但对艺术表演却十分严谨和严厉,不论对程式动作的规范,还是对身段眼神的表达,都会有明确要求。其间,倾囊相出,先后向她一招一式地亲传了晋剧《打金枝》《戏叔》《洞房》《赠剑》等冀派代表剧目,让她从中学到了很多过去能演但并没有吃透其中原由的新知识、新概念。从她所演过的剧目与创造的人物不难看出,许多方面很像冀萍老师,不仅质朴如玉,提神养心,而且工丽细腻,勾眼迷人,尤其在演唱方面,粘琴汲板,严丝合缝,实在难以挑出些许毛病。</h3><h3><br></h3><h3>  她说,她是幸运的,在戏曲艺术振兴的年代,能拜在冀萍老师门下是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随着年龄与艺龄的增长,她越来越觉着冀派艺术博大精深,习演起来难度很大,时至今日,也不敢对其有丝毫懈怠。</h3><h3><br></h3><h3>有缘饰演尹碧莲</h3><h3><br></h3><h3>  晋剧《富贵图》是新时期传统戏改编极具代表性的一出经典剧目,由曲润海改编,温明轩导演,刘和仁作曲,王晓平主演,集合了包括张智、陈红、陈转英、王春海等一批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人才。</h3><h3><br></h3><h3>  该剧取自《小富贵图》,原名《少华山》或《双莲配》,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的晋剧舞台就有过以《富贵图》为剧名的演出。改编后的《富贵图》,删繁就简,取其精华,精炼成“救女、烤火、赤水驿、见婆、合图”5个场次,主人公尹碧莲通贯全场,戏份很大,给王晓平在人物创造上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也由此获得了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第四届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h3><h3><br></h3><h3>  回忆起当年的排练时,王晓平深情地说,有缘饰演“尹碧莲”,是她在艺术上进一步走向“开窍入心”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阶段。她很感谢温明轩老师的启发式导演方式,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在创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外化成舞台艺术表现,而倾注在尹碧莲身上所有的表演细节又吸收了冀萍老师在闺门旦人物创造上的精妙表达方式,对5个场次的不同人物情绪做了既连贯又不同的恰到处理。</h3><h3><br></h3><h3>  她说,一开始演出,也是很紧张的,没有开演,就来回在后台开始踱上步了。有一年到北京演出,中途尹碧莲上场会抱着富贵图出场,而此时因为紧张,却不知道怀里怎么就会抱上了扮戏前换下来的毛衣,是听着急促的锣鼓猛然清醒后才知道拿错了。后来,演的次数多了,才慢慢体会出“救女”中的尹碧莲,主要是带着陷入狗官藏昂逼婚困境,又被山大王袁龙掳上山去,生死不知的满腹幽怨表达着人物感情。而“烤火”中的尹碧莲,则主要是带着对解元爷倪俊为搭救自己性命、慌乱中随意允婚的感激之情,不断试探倪俊能否真正接纳自己为妻子,而成败难料的羞羞涩涩地表达着人物感情。到了“赤水驿”与“见婆”片段,尹碧莲主要是“烤火”人物情绪的延续,前者为了寻求倪俊带上自己的可能,后者为的是能顺利获得倪母的认可,目的都是希望能较早有一个好的人生归宿,需要突出尹碧莲在尴尬与凄婉中的少女形象。“合图”作为尾声,尹碧莲一方面急迫地想看到中了状元的意中人倪俊,一方面又难以忘记“赤水驿”与“见婆”中曾经遭遇的情感“折磨”,见婆不想,不见婆不行,未见倪俊想骂,见了倪俊不忍,多种情绪交替出现,最后才算完成了婚姻“合图”与人生“合图”。</h3><h3><br></h3><h3>  她说,剧本和导演包括作曲与创作团队给出尹碧莲的舞台美,不是外在的妆容美,而是在人物情绪变化中流露出的自然美,是内化在人物内心世界的生性美,是洋溢在整个人物身上与兰闺之中的少女美、天真美、纯情美与向往美,致使每一次演出都不敢有丝毫松懈,哪怕遇到夏季日场演出,西晒的太阳烤热了身上裹着的夹袄,浑身浸满了汗水,也不敢大喘一口气。正如冀萍老师在传授冀派艺术时所说的那样,表演重在火候,演唱重在声腔,拿捏重在情绪,演员上台,多一分少一分,都会让观众在剧目演进过程中产生不应该产生的欠缺印象。演戏为观众服务,但演出却只能跟着剧目去走,跟着剧中人去走,绝对不能为了要个“叫好”而随意“拔嘹子”出戏,唯有细致严谨,一丝不苟,忘我地把所饰人物置于特定情境之中,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戏曲审美好评和达到艺术表演的最高境界。</h3><h3><br></h3><h3>主演《富贵图》27年</h3><h3><br></h3><h3>  从1990年开始,王晓平与一批同时期的青年才俊接手晋剧《富贵图》演出到今年7月,一演就是27年,前后逾2000场,这在晋剧舞台上是一个不多见的情形。她说,做演员,有一个好的演出班底很重要,尤其是演配对戏的演员的配合很重要,不论创造什么样的舞台人物,都是在一个集体具象中完成的,离开了集体创造,个人再有艺术能力也是苍白的。所以,每次演出她都格外注意与其他演员包括乐队师傅的配合,生怕因一时疏忽颠覆了最初创造的尹碧莲留在观众心仪处的固有美好形象。</h3><h3><br></h3><h3>  在27年的演出中,她还随团先后送戏到内蒙古和冀、陕、滇、川、湘、京、津、沪等地,并于2011年获得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时年已经50岁。近期央视戏曲频道经常播出的黄梅戏《富贵图》就是移植自晋剧当年的演出版本。时至今日,在南京、深圳、徐州、重庆、井陉、张家口等地还拥有一批“晋剧尹碧莲”的“铁粉”。</h3><h3><br></h3><h3>  她说,出去演出让她感动的事例太多了,有一位西安的观众——“婶子”看了戏后,第二天找到驻地,给她把自己家里收下的红枣带上,说是演戏累,让她补一补身体;有一位盂县的观众——“大嫂”给她事先早早就一针一线纳好了带有“牡丹富贵”图案的鞋垫,说是让她带上,希望她再来演出;还有几个南方在北京读书的观众——“大学生”到后台签名时说,原来以为晋剧就是高亢激昂,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演得这么细腻,会唱得这么柔情……</h3><h3><br></h3><h3>  问到是否收徒一事时,王晓平虔诚而有点严肃地说,多少年演下来,前来投师学艺的确实不少,但她一直觉着冀萍老师目前身体硬朗,思维活跃,耳聪目明,她把从师父身上学到的东西传一下可以,怎么都下不了收徒的决心,以后看条件再说吧。</h3><h3><br></h3><h3>  与王晓平分手的时候,她依然是一副端庄静秀的样子,不愿意高声说话,也不愿意美化自己。在微笑中,她一再希望多宣传冀派艺术,多宣传冀萍老师,她说她只是冀派艺术长河中的一条小鱼,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请观众相信她还会在习演冀派代表剧目上继续努力的。</h3><h3><br></h3><h3>〖相关链接〗</h3><h3><br></h3><h3>王晓平微档案</h3><h3><br></h3><h3>  王晓平,第四届文华奖获得者,系冀萍入室弟子,晋剧冀派第三代正宗传人,代表剧目《打金枝》《杀惜》《麟骨床》《三入洞房》《富贵图》《龙头拐》《碧波仙子》《油灯灯开花》等。其中,《杀惜》于1980年选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84年中国唱片总公司灌制唱片。其艺术表现力在观众中享有颇高声誉。她的艺术偶像是冀美莲、孙毓敏、冀萍、刘长瑜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