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中庸之道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老家</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我的老家是广宫洛阳,今墘顶村树下厝村民小组。从我识字开始,总能看到过年时大门贴着的对联“颍水家声大,洛阳春色新”,平时在各种农具上也常看到“洛阳”字样。稍大后,才知道这世上还有河南洛阳与泉州洛阳之称,知道了家乡“洛阳”二字的由来。她从从远古走来,传响着先辈迁徙时最难忘的乡音,袒露着先辈对袓藉地的最真切的情怀。同样,现在的老家,也是下一代人心目中都躲不开的再亲昵不过的所在,她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永远留着沉甸甸的人生起点。我的童年,还有中学时光都在老家度过。上了大学,我学的是地理专业,对人类创造的聚落文明,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那是一种藏在心间的别样情怀,它总能引起我对家乡前史的探究兴趣,总感觉有条根在牵扯着我成长。<br></h3> <h3>  小时候,家里十几口人,劳力却少,母亲忙于农事,父亲又在较远的外村小学任教,周末才回来,很少管我。贪玩的我从不着家,只是等到饥肠辘辘时才会想起,当从远处看到家里炊烟升起,就知道奶奶开始做饭了,飞一般跑回家,很多时候锅里的地瓜饭尚未煮熟,就捞起半生不熟的地瓜,狼吞虎咽一阵,一溜烟又跑得无影无踪了。到了秋收的季节,田野是我的乐园,到处堆满草垛,我最喜欢在草垛间与同伴玩捉迷藏;有时也会爬上高高的草垛,躺在松软的稻草上,看月亮,数星星,望着广袤的夜空总会猜想外边会有些什么,那里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好奇幻想伴随我度过了童年,静静的村落,青青的山林,潺潺的溪水,高高的草垛,留下了我多少家乡记忆。</h3> <h3>  记忆最深的还是老家的雨,小时候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茫茫的水雾从东山飘来,白色的雨练,从远到近,速度是惊人的快,一见到此,在外瞎玩的我才记起回家,一路狂奔,但总有不及的时候,被雨水打得晕头转向,任水珠甩在脸上,洒在身上,淋湿的身体瑟瑟发抖,于是才会懊恼自己的贪玩。那时的雨丝象是催我回家的鞭子,它逼着我改掉总不着家的天性。正因如此,小时候的我有点不喜欢家乡的雨。等到了参加工作,偶尔回来,也不知怎么常喜欢来一场大雨,想起儿时在雨中慌不择路的情景还感觉挺有趣的。现在,我更喜欢雨后的老家,可以闻到大自然的各种清新气息,看着头顶白云在青天缭绕,山坡山顶草木葱翠,门前的夹漈山白云从山脚掠起,山谷间挂着白练般的泉瀑特别的美。还有,那就是对夜雨的期盼,或许因为住的是瓦房,雨打在瓦上的声音有韵律般节奏,那种枕上听雨眠的感觉特别美好;或许是现在气候变迁,雨水变少的缘固,对家乡雨的期盼越来越浓烈,于是我特意请祖宝先生刻了一方“小窗夜雨静不眠” 印章,来铭记对对家乡雨的思念。</h3> <h3>  母亲生病的那些年,我常往返城涵与老家,妈妈总惦记在老家筑巢的燕子,燕子随着季节来回,老屋梁上的鸟巢总在,来年春天,燕子总能找到自己的家,归来的燕子早已孵出了雏燕,踫上母亲又要去莆田接受治疗,她怕出去觅食的母燕进不了家门,特地让我小心冀冀地把嗷嗷待哺的雏燕迁门外檐下一个旧年的巢中,待母燕捕食回来,在门前盘旋几下,呼唤几声,听到小燕的熟悉声音,便顺利找到了家,这时母亲这才肯动身。此情此景,恍如昨日,如今,燕巢仍在,燕语呢喃,可我母亲却不在了,我再也找不到那份属于我的温馨,物是人非,令人可伤。现在的我,每次回老家,只能凭着对往昔的回忆去找寻妈妈的点点滴滴......</h3> <h3>  岁月如流水一般,一去不返,年少的我才从青春的梦中醒来,却茫然地发现,我已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这温馨的世界中,青春的容貌、盛气都渐渐地消磨了,有如袅袅炊烟随风散去,寻不着半点痕迹,我再也寻不到那份童真趣事......往事悠悠,叹华年不再,我更怀念初来世上的老家,因为它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美好的记忆。</h3><h3> 不知不觉,老家的四周芊芊细草又吐出嫩芽,这缤纷繁华的春天又要到来了!<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戊戌冬漂泊老松于青璜山</h3> <h3>美篇制作:漂泊老松</h3><h3>背景音乐:老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