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与家

苏国福

<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苏国福 (苏鬼斧)</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苏国福 (苏鬼斧)</p> <h3>  余秋雨说过有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从我现住所沿着大通河向北十三公里,便是我童年和少年成长的故乡一一城关林家台。</h3><h3>在这个银色的冬日,我开始对自己的第一次放逐……</h3> <h3> 元旦前夕,趁雪消路不滑之时,带上一本书和孩子一起踏上回老家的旅程……</h3> <h3>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h3><h3>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h3><h3> 多年的在外拼搏,好想走进村庄,细细的看看,慢慢的回忆儿时的欢声笑语和大人们的艰难岁月!</h3> <p>  林家台属于大通县城关镇,距离县城13公里,离城关镇3公里,宁张公路50公里处,与宁张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全村三百多户人家,人口1600多,是纯回族村,虽然叫林家台,但没有姓林的人家,这里民风淳朴,以农耕为主,自古以来这里由于风竟秀丽,水资源丰富而小有名气,外村的姑娘嫁到林家台便是一种荣耀,因为这里地貌平整,肥沃,庄稼收成好,还有较广阔的牧草地,养牛,养羊条件好,到了夏天来这里野炊的人络绎不绝。好多年前这里每家基本都牛羊成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水质好,水土养人,三四百户人家的村子,基本没有聋哑人,村里长寿老人较多,男人们一个个人高马大,曾有“塔尔湾的姑娘林家台的汉,宁张路边里最好看”的说法。</p><p>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上了大学的越来越多,青年人外出创业,外出务工,做生意,跑运输的越来越多,也给村子带来了新的变化,开始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成为全村人的共识,开始注重教育,走出去开饭馆,做生意的人从自身由于文化限制,不懂管理,不懂市场,难以持续经营,难以多元化经营,无法做大做强的困惑讲给老人,讲给女人,从而使男女老少均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了生活的重点,以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的命运。这种良好的氛围为以后村子的发展和振兴奠定了基础。</p><p> 到了宁张公路50公里处,进入通往林家台的乡村道路,有一坐小桥,村庄的人叫“林家台大桥”,大通河便从这里横穿而过从黑林大板流向桥头,小时候到了夏天,这里便是儿童游泳的地方,水流不小,但从未发生过溺水事件,更多的是这里留下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时候连大人们也加入到孩子们中间在这里享受游泳的乐趣。从大桥往村里走,路边绿树成荫,大的柳树有人的腰粗,仿佛见证着村庄的古老,小的旱柳树栽种不到几年,有碗口粗细,为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现代感,走在路上风景很美。</p> <h3>  再往里走是村里文化广场,广场算不上宏伟,但也体现了一种大气,两个篮球场,边上有各种健身器材和设备,两边均有木制长廊,长廊里有木椅,坐木椅上即可看年青人打篮球,也可以欣赏风景,广场外侧和左右都是树林,树林里有沙棘树,到了夏天开满了各种小花,可以称得上是风景秀丽,动静相宜,空气清新,不论是健身,还是静思,都是绝佳的地方,足见当时设计规划即科学又人性化的!</h3> <p>  再往前紧挨广场的路两边是茂盛的树林,林间长满了沙棘树,黄刺和各种植物,夏天草地上开着各种颜色的小花,鸟儿的叫声,潺潺流水声,让人心旷神怡。小时候这里是孩子们嬉戏的地方,这里更是学生时代我们背历史,背政治,背诗,背单词,读书的好地方,除了害怕虫子爬到身上之外,可以忘乎所以地读书,《水浒传》《杨家将》《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人性的弱点》等书我就是在这里读完的,也因为这些书,我也开始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更狂热的喜欢上了读书和锻炼,“文武双全以修身”的指导思想,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洒下过健身的汗水,每年把绿草地踏的一大圈都不长草了。也在这里,心中早期便埋下了理想的种子,有了要走出去,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的想法。当初毅然离开故乡踏向从军的征途也是顺其自然的,人往高处走,不是物质上追慕富贵,而是在精神层面上,与那些品高境阔的人交往,然后山高水阔,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相约走天涯,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梦想,去接纳宽广的世界。虽然人生并不是想的一样充满浪漫和平坦,得经历一些小悲剧和大挫折,收获成功的喜悦,收获难能可贵的友情,通过世态炎凉,通过万重艰难,洞悉了人性的善恶,生活的真意!回到最初的地方,已是人到中年,童年仿佛在昨天,又觉得甚为遥远,这里一切都变了,道路变宽了,都成水泥路了,过去的土坯房都变成了砖混房,更多的是二层楼了,太多的小孩不认识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游子之愁袭挠心头很久很久。</p> <p class="ql-block">  再走不远便是我家,回到家里,亲切如故,对我而言,家的概念,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小时候,家是一声呼唤,家更是母亲站在青石板桥上等我放学回家的身影,那时的孩子拥有太多的空间。一转眼,胡须爬上了脸,很多人外出创业的年代,家成为一个想逃离的处所。</p><p class="ql-block"> 书看多了,世界变大了,看见的比理解的多,看不见的比看见的多。长大以后,异想天开,抱着天真的热情和幼稚的冲动,从军六载,四处折腾创业,虽有收获,有片刻的辉煌,成功的喜悦,但也历尽沧桑,徒生惆怅满腹,才又想起了家。从推开家门的那一刻起,噙满的泪水终于掉了下来。世界再大,我需要的很少,只是家中那熟悉的味道和不变的亲情,母亲的脸亲切的让人心醉,此时此刻人生的一切过往,都化成了幸福!母亲的高兴,父亲的喜悦,告诉我家是最有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我也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小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责任与担当变得重要起来。岁月留痕,花开花谢,家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转变,生命也在转变中老之将至。众多的感慨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譬如哥哥的英年早逝,在这个世上,哥哥很疼我,如果说父爱如山,那么哥哥的爱是困境中的援手,在我们的交谈中就连听到我创业的艰辛事他也会流出眼泪,世间还有那种亲情和爱比这更深沉呢?哥哥的亡故使我开始懂得,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都不如家中的变故伤害最深。也懂得男人最大的温柔是守住亲情,呵护家小,而不是终年在外,没得到什么,却失去很多,有些情,我们年轻时不懂,懂时已不再年轻!</p><p class="ql-block"> 我庆幸我自己,总算波澜不惊地活到了现在,悟到了现在,醒来后却发现赛程过半。幸好母亲还在,这便是人生最大的给予,这是一场漫长的生命历程,未知的道路还很遥远,但家的变换仍在继续,城市和农村。我知道人在旅途,家就意味着奔波,我愿用一身的热情,踏上平静的回程路,去乡村、去母亲的身边、哪怕这个地方无人问津,我也享受云卷云舒的安逸,重温亲情,聆听山林鸟巢,溪水潺潺的声音,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自已的内心对话,从而看到自身生存的陷阱,灵魂的锯齿,信念的血痕及对过往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内心的回归,那些被淹没或摧残过的东西,依然在内心深处留下痕迹,曾经渺小的如水珠的往事,汇聚起来就是奔腾不息的江河,这里面有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撑起我们五个孩子的蓝天的艰难,也有养育我成人的恩情,恩深似海,而母亲的辛苦如江河。不可想象哪样贫瘠的年代,父母亲是怎样养活我们五个孩子,使我们活蹦乱跳的。过去,我对家和母亲的思念用诗表述,而母亲对我的思念直接用眼泪,家里人都说在我从军的六年时间内,母亲每天擦拭桌椅看到我的照片总会哭,世间最深的思念莫过如此,而现在,即便我不能把空空实实的家认作故土,至少有母亲的地方就是我的家,让忙碌的灵魂得到诗意般的栖息,也让母亲的心得到宁静!</p><p class="ql-block"> 背负着众多事物的珍藏印记,我一路前行,生活需要勇气,走出去更需要勇气,小时候上初一时,每天放学回来,总看见母亲站在青石板搭的桥上等着我,到母亲身边,母亲从我背上拿起书包,拉着我的手回家,小时候不懂,到部队的六年时间,每每想起这个情境总让我泪流满面,为了追求鸡毛蒜皮的物质世界,我竟然远离了这种亲情的幸福,暂时逃离到外面的世界中去了,这不是消极的回避,而是以单纯的方式去追求人生,也许这就人生的矛盾,舍不得亲人,又不得不踏上远去的征程。家不仅是吃饭睡觉的地方,更是情感所寄的心房。“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客舍似家,家似寄”。无论 “似家似寄”,我住一日,即一日为我所有,有母亲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是感觉这家有时是我的,有时实是弟弟的,但有母亲,便就是我家。</p><p class="ql-block"> 父爱如山,而父亲总是用沉默体现他的威严。勤劳,善良是一生的写照,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忙个不停,老了也是如此。儿子们不论用怎样的方式去孝顺他,他总以吃公家饭,有退休金的优越感拒人以千里。北方的冬季很冷,我想请父母亲到城里楼房住,至少比农村暖和,他的一句:“整天没事干,又一个人都不认识,有啥意思?”。让我无法理解,又无话可说。在他眼里,我们怎么不懈努力,只要没有在公家单位上班,都无法超越他吃公家饭的高高在上。本来父亲很早前就可以住在城里,只是因为我们兄妹五个,拖累了他虽在县城上班,却一直生活在农村,因为农村每个孩子有两亩地!总感觉亏欠父亲太多,故而,任由父亲怎样,我唯有顺从。而在我,心中不是天涯,就是远方,守住一份工作,失去自由逍遥,是无法忍受的,虽然父亲对我不安心上班去创业颇有微词和一度的不满,我依然随性到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希望别人命令我到哪里到哪里,该干什么,不要干什么。早上到母亲身边直到下午,不想被谁打挠,就坐在沙发上看母亲在家进进出出,这是自己给自已的自由,这便是幸福。</p><p class="ql-block"> 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选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倘若世界上还有真正的生活,那就是拥有自由的空间,人能知足,这就是成功和幸福,有母亲的家就是我心最向往的地方……。</p> <p>  习惯了城市里逐鹿式创业,流连于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偶尔回到家,陪在父母亲身边,与我的兄弟们默默相望,不说什么,也知道彼此相疼,亲情是人世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不弃不离,是不用表达便知道爱的生命的厚度,也是人生命最原始的本真。有亲人,有朋友和儿时的玩伴!家,是游子的天涯,有母亲的地方就是我的诗和远方!</p> <h3>作于2019年元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