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附中质量月简报(第二期)

杨舒琪

<h3>(通讯员 虞杰 叶回苏)12月24--28日,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质量月活动继续进行,各位老师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大家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的高质量展示课。</h3> <h3>12月25号万山老师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主讲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课,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受到了各位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br></h3> <h3>万老师从大家熟知的萤火虫发光现象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量来源及转化途径。接着,万老师设计了三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思考,互动交流,总结得出结论:ATP是细胞利用的直接能源。 课堂高效,学生动手、动脑,师生互动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br></h3> <h3>12月26号张业民老师主讲了英语词汇专题复习课,首次尝试将平板电脑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此次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1)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有机的结合。(2)主题语境的设置合理并贴近师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3)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运用、思维品质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成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br></h3> <h3></h3><h3>12月27号上午第一节课,黄旋主任为高三(4)班的同学们讲授了《双曲线》复习课。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将传统的第一轮复习课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堂课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学习小组构建知识结构;(2)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练习,及时反馈,并自主评讲;(3)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抢答,拍照上传,再由学生讲解,教师总结。</h3> <h3>上午第二节课,叶回苏老师主讲了《归园田居(其一)》一课,虽然教学内容是一首古诗词,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略有难度,但叶老师依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了音视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叶老师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自主质疑、探究,老师释疑,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h3> <h3><h3>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紧扣《归园田居》教学重点,带领学生赏析诗句内容,并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兼顾形象、主旨、手法和语言四个方面,容量大;(2)因教学内容是诗歌,所以采取诵读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范读、领读、听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诗歌内涵。</h3></h3> <h3><h3>上午第三节课,肖志红老师主讲了《卫星的运动》一课,肖老师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h3></h3> <h3>这堂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每一个视频都只有几分钟时间,并且都是针对卫星运动的某一个特定问题,也是学生平时学习感到困难的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二,采用这种互动式教学,就像师生同坐在一张课桌前,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后学习时感到孤立无援,从而丧失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几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h3> <h3><h3>28号上午第三节,黄会敏老师的“中国工业”这堂课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这节课各个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如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谐人地观等等。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探究、引入互动课堂、平板教学等新技术手段,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课堂内容反馈及时,是一堂很好的地理示范课。</h3></h3> <h3>下午第二节课,王莹老师主讲了《动物激素的调节》的复习课,通过课前导学、高考真题演练,让学生自主复习,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总结相应的知识点,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让学生实时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该节课的模式能帮助学生在高三一轮复习备考中更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br></h3>

学生

学习

老师

复习

教学

课堂

主讲

信息技术

这堂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