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3000多年没有改换城市名称的是邯郸,邯郸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有多处新旧石器时期早期文化遗址。《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证实邯郸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历史。</h3> <h3>邯郸交通发达,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资源丰富,有“地上地下有三宝,煤多铁厚棉花好”之誉,是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h3> <h3>早有所闻邯郸有个广府古城,这次前来就是去看看,邯郸火车站离广府古城有十六公里,一路都是宽阔笔直的马路,公交车特别顺畅,看到广府牌楼,拿起手机想赶快拍个照,司机好像知道我的心思,减速让我拍了几张,一看图片很满意,连声道谢。 广府城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历代王朝的郡、州、府、县治所。这里有气势宏伟、古朴沧桑的古城墙;有端庄秀丽、结构独特的弘济桥。</h3><h3> 现存城墙为明代时重修,高12 米、宽8 米,城内面积 1.5 平方公里。城墙保存基本完整,总周长有九里十三步之说。</h3><h3>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是集古城、水城、太极城于一体的名城,这些特点更是其他古城无法比拟的。通过导游得知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正好一并游览。</h3><h3><br></h3> <h3> 广府古城还是一座水城,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广府城墙四周是环绕5公里的护城河,有一望无际的芦苇,四面环水,具有北方罕见的秀美水乡风光。淀内长年积水且水质优良,有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水乡景象,历史上是著名的天然水产养殖场,被人们赞誉为“北国小江南”和“第二白洋淀”。</h3> <h3>遥看广府城,走过这个桥就进了广府城</h3> <h3>水城果然名不虚传</h3> <h3>进了广府古城,城区建设非常之好,令人惊讶,导游介绍说城内现居住有二万多人,沿街店面均修葺一新。导游将我们带到武家大院门前,说是城内最大的私家宅院,值得一看。</h3> <h3>邯郸永年广府古城内,有“武家大院”,其大门上有“广郡三武”扁额。此大院曾经的三个主人:武澄清、武汝清和武河清弟兄三人分别是两位进士一位太极宗师,其中武汝清官授二品顶戴花翎。武氏三兄弟也被称为“广郡三武”,武家大院也被称为“畿南第一府邸”。</h3><h3> 武澄清,字秋瀛,咸丰二年进士,曾教学于成安、保定、房山、乐亭,门徒众多,有“大清同治皇帝敕封武澄清夫妇圣旨碑”立于府城门外。</h3> <h3>圣旨碑,为同治皇帝六年,诏曰彰颂武澄清夫妇,后制曰刻于石碑。因武澄清儒道孝悌,乃忠臣孝子,德义文章,文韬武略,富甲一方。长子武用章官至三品。其生母李氏,后母王氏节孝慈惠,藻彰功为,母贤子孝,乃武家高尚家风矣。同治皇帝勉歌称谓武澄清夫妇大德大义,乃传播礼教,儒教之需。 皇帝诏曰原来说的是这些,认真读了一遍。</h3> <h3>武禹襄故居</h3> <h3>武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武氏太极拳创始人。</h3> <h3>院里干净整洁,屋内陈列有序,尽管有些年代但保护的很好。</h3> <h3>屋内展示搜集来的物件。</h3> <h3>牌匾</h3> <h3>祠堂牌</h3> <h3>有两个瓷瓶,瓶盖为官帽型,亦是一大特色。</h3> <h3>雕龙屏风</h3> <h3>《清史录》记载,武汝清,道光二十年新科进士。 武汝清,清学者,字酌堂,号兰畹,广府城内东街人,官授刑部主事,迁四川司员外郎。</h3> <h3>武汝清客厅</h3> <h3></h3><h3>武澄清、武汝清虽以科举为业,但和季弟禹襄一样均习家传武艺和太极拳,在太极拳研究方面虽不如禹襄之精,但也都有一定功底,并各有著述。</h3> <h3>龙凤牌匾</h3> <h3>花鸟四道挂屏</h3> <h3>陈列物件经过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组鉴定过,均为古代真实物品,有一定文物价值。</h3> <h3>厅堂</h3> <h3>中堂</h3> <h3>木雕箱</h3> <h3>漆箱</h3> <h3>果然是大户人家,院内搭有戏台。</h3> <h3>戏台</h3> <h3>庭院深深</h3> <h3>屏风</h3> <h3>餐桌</h3> <h3>古色古香</h3> <h3>石雕,仔细看原来图案是鲤鱼跃龙门。</h3> <h3>碑刻</h3> <h3>武家大院由于文革期间作为革委会办公室,才得以保存。否则早被砸烂,我们今天也见不到了。</h3> <h3>这里留有文革期间的标语壁画。</h3> <h3>搜集的文革期间物品。</h3> <h3>搜集的部分文革纪念章等。</h3> <h3>府内街景,老伴新识一位北京旅友,边走边聊,好不惬意。</h3> <h3>广府特产,缯肘和酥鱼,尝了一下,味道不错,忍不住买了些带回去自尝和馈赠亲友。</h3> <h3>百年老店,据说《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采访过。</h3> <h3>酥鱼制作,将小鱼洗净放入罐中,加入配制的香料,放在文火上烹制6个小时以上。酥鱼入口即化,香酥可口。</h3> <h3>西门城外有杨氏太极创始人杨露禅雕塑。</h3> <h3>杨氏太极创始人杨露禅故居</h3> <h3>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曾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是旅游观光的热点。</h3> <h3>广府被国家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中国太极拳之乡”的称号。1991年以来,以广府为核心举办的中国太极拳交流大会,已有十多次,吸引了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参加。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香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比赛观摩,切磋技艺。</h3> <h3>广府城外的太极广场。</h3> <h3>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h3> <h3>护城河,城墙</h3> <h3>弘济桥,赵州桥的姊妹桥</h3> <h3>城外不远处有座甘露寺,是中国女相观音—杨枝观音最早的道场。这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魏时期,唐朝为鼎盛时期,民国时期毁于战乱,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h3> <h3>天王殿</h3> <h3>护城河游船</h3> <h3>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中心的中华大街中段,以武灵丛台为中心辟成的一处大型园林。从广府古城回来的路上,路过丛台公园,又一个游览的好地方。</h3> <h3>丛台广场,说的“胡服骑射”就发生在这里的一件大事,赵武灵王即位时已是战国中期,剧烈的兼并战争加之北边游牧民族的骚扰,使赵国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下。素有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自己与王公贵族带头穿起胡服,就是简洁方便的服装,并下令将军大夫嫡子代吏皆胡服,练习骑射,发展骑兵、水军以及一系列战略部署,使赵国军事力量为之大增,赵国版图也进一步扩大,后来赵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不能不说“胡服骑射”是一次成功的军事改革。</h3> <h3>赵武灵王塑像,威严霸气。</h3> <h3>丛台全称“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因楼台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史载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的地方,当时以其结构奇特严谨,装饰精雅美妙,而名扬列国。</h3> <h3>丛台虽经二千多年历代多次维修重建,但仍不失古典楼台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是古城邯郸的象征。</h3> <h3>多视角观看灵台</h3> <h3>城中保留的这处古迹实属不易。</h3> <h3>灵台上有株古树,郁郁葱葱。</h3> <h3>经多次修缮,丛台景色很美,也是市中心的一处人民公园。</h3> <h3>登上灵台环顾四周</h3> <h3>远处高楼林立。</h3> <p class="ql-block">在广府碰到北京旅友,从广府到丛台一路谈笑甚欢,也请她在丛台前为我与老伴拍了张合影纪念照。</p> <h3>武灵丛台</h3> <h3>丛台中耸立据胜亭,立意是:据此者胜。</h3> <h3>七贤祠,为明万历年间“三忠祠”和“四贤祠”合并而成,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七位贤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这七位贤人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h3> <h3>邯郸碑林,收藏碑刻四十四块,其中有一块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h3> <h3>古城外围的湿地。</h3> <h3>回到了市区,这是新世纪商业广场</h3> <h3>邯郸街景</h3> <h3>历史文化名城邯郸,还有很多古迹没有时间去一一游览,学步桥、京娘湖、玉皇阁、娲皇宫,响堂山石窟、黄粱梦吕仙祠……,有待再次前来。 这次燕赵之行游览了北京、天津(塘沽),唐山、承德、石家庄(正定),邯郸等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整理美篇时,回味旅游过程亦是一件乐事,对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今后还要多走多看,更好地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h3>